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国时有个大名鼎鼎的“喷子”,纯粹的活腻歪了

三国时有个大名鼎鼎的“喷子”,纯粹的活腻歪了

来源:历史知识网

【鸥鸟讲故事】

三国时有个大名鼎鼎的“喷子”,纯粹的活腻歪了

文‖鸥鸟图‖网络

东汉三国,是一个出英雄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出名人的时代。“喷子”祢衡就是那个时候的名人。

(想看看鸥鸟上回讲了啥故事?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

人活一张脸:当心你的“脸”)

其实,这完全是罔顾正史的艺术虚构,祢衡只是一个虚负才名、心理变态的的狂悖之徒,他最大的价值就是找一个大佬碰瓷而死,而曹操就成了他碰瓷的最好人选。

曹操是很重视人才的,文韬武略都行,只要有助于他扫荡群雄,一统天下,就是仇人他也不计较,比如杀死他长子、爱将的张绣,骂他祖宗八代的陈琳等等,他都能一笑泯恩仇。但有些人却显然不属于人才的范畴,比如爱耍小聪明的杨修,爱充大头蒜的孔融,当然还包括这位活得不耐烦的祢衡。这几位虽然都小有名气,但并无大才,别说为曹操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了,就连让他们当个花瓶都是奢望。

作为当政者,曹操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不仅文臣武将他需要,就是徒有虚名的他也需要,只要他肯为我所用就行。

祢衡本来是可以和曹操没有交集的,坏就坏在有其名而无其实上了。当时曹操需要派人出使到刘表那里,荀攸举荐了孔融孔融又趁机向曹操引荐祢衡孔融祢衡一向交好,自然知道祢衡的秉性脾气,但在这种情况下孔融仍然举荐祢衡,虽然孔融是好意,可见也是枉称朋友,其实并非知音。

果然,祢衡开始蹬鼻子上脸了,这不仅是让曹操热脸贴了冷屁股,而且也给了孔融一记响亮的耳光。面对曹操的召见,祢衡竟以得狂病为名而拒绝。惹怒曹操祢衡这是无礼在先。

常言道,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当时曹操代表的就是汉室,祢衡曹操甩脸子,其实只能说明两点:要么是肚里没货,要么是目中无人。祢衡无疑是二者兼而有之,既没啥本事,又看不起任何人。

作为一个手握生杀大权的狠角色,曹操杀人从来是不眨眼的,祢衡曹操玩这种里格楞,曹操不杀祢衡已经是很大度了,司马懿华佗都给曹操玩过这出,结局是一个不得不装孙子,一个不得不挂了。

曹操也是个通脱之人,祢衡跟他使性子,他想跟祢衡开玩笑。曹操说小子,既然敬酒不吃,那就吃罚酒吧,于是曹操祢衡召为鼓吏,仅仅是想以此羞辱一下祢衡,一是找回点面子,二是找点乐子。这也完全符合曹操的性格,就是闹着玩儿。

这里面有个疑问:为什么曹操以国士征招祢衡祢衡却断然拒绝,而当曹操祢衡召为鼓吏时,祢衡为什么不再次拒绝曹操呢?这不就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了吗?

祢衡是很自负狂妄之人,不可能真的想当鼓吏。那么只有一种可能:祢衡知道曹操是想羞辱他,所以他想借当鼓吏之时,找个机会当面挑战一下曹操。也就是说,曹操想娱乐,祢衡想玩命。所以当祢衡击鼓骂曹后,史称记载曹操的态度是非常有意思的。曹操说:“本来我想羞辱祢衡,却反被祢衡羞辱”。《后汉书》: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

看到了吧?曹操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笑着说的,这表明对祢衡击鼓骂自己这种捋虎须的行径,曹操也并没有真生气,而是颇有一副大人不记小人过的丞相胸怀,大有一笑泯恩仇之意。你想曹操那么大个人物,多少大事还忙不过来呢,哪有闲工夫跟一个碰瓷的家伙置气。所以曹操这一笑,已经表明他的态度,玩笑已经过去,他希望把他和祢衡的小不愉快翻篇,接下来言归正传,还要办正事——出使刘表呢。

正因为如此,孔融才会在事后找祢衡交流思想,向祢衡传达曹操的诚意:伙计,你骂老曹那事,老曹没往心里去,还打算重用你呢。快去找老曹认个错、表个态吧!

要说以前祢衡摆摆名士的臭架子,标榜一下,抬高自己,尚有情可恕,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借坡下驴呗。但接下来,祢衡可真有点作死了,这货竟然得寸进尺,假托请罪之名,坐在曹丞相的大门口,再次痛骂曹操

说真的,我们还真的不得不佩服曹操的肚量,即便挨骂很不爽,估计活剐了祢衡的心都有,但毕竟此时曹操已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他却强忍着不杀祢衡。不仅不杀,而且还要用——仍然派祢衡出使荆州。

曹操不杀祢衡,固然是因为曹操爱惜羽毛,怕杀了祢衡坏了自己的名声,但更主要的恐怕还是祢衡充其量是个狂生,不值得曹操动刀。

要说祢衡曹操,是因为你祢衡认为曹操是个权臣,你宁死不肯同流合污,可祢衡到了荆州刘表那里,仍然骂骂咧咧,唾沫乱喷,这就更不是个东西了。

刘表本是汉室宗亲,颇有雅名,他哪里得罪你祢衡了?但祢衡可不管这些,他是得谁骂谁,因为普天下只有两个人能入他法眼——孔融杨修

其实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孔融杨修都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例如袁绍进攻官渡孔融就劝曹操投降,杨修则没有给曹操出过任何计策,更多是作为曹操的“文化倡优”。这就应了那句俗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曹操祢衡打发到刘表那里,其实并非想让刘表杀了祢衡,而是管他办成办不成正事——说服刘表归顺,办成了说明你祢衡狂的有理,大功一件,办不成也无所谓,最起码眼不见为净。

祢衡碰瓷曹操成功后,愈发不知天高地厚,到了刘表手下又想如法炮制,刘表明明很敬重他,他却又骂刘表刘表也是好鞋不踩他的臭屎,只好把他送到部将黄祖那里。

黄祖虽是个大老粗,但也敬仰祢衡是个名人,对他也是以礼相待,结果到了黄祖那里他依然毫不收敛——在大庭广众之下大骂黄祖死老头子!

曹操刘表都是汉末三国的风云人物,自然不会跟一个疯子一般见识。可黄祖就不同了,他本是一介武夫,人生的乐趣就是杀人,今天竟然有个家伙不分青红皂白就骂自己,他连眼都没眨,就跟捻死个臭虫似的就把祢衡给灭了。这就是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

祢衡之死,其实是自作孽不可活,纯粹的活腻歪了。但后世一些人出于“拥刘反曹”的心理,认为只要是跟曹操做对的都是“忠臣”,于是祢衡这样“好大言”的“喷子”,也就推上了“贤才”的宝座。可惜这位“贤才”,文不能定国,武不能安邦,除了口出狂言藐视一切,还真没有任何实际才华。

祢衡,用他的作死证明:鸡鸣狗盗之才都有用,纯粹的“喷子”毫无用处!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