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是儒圣还是恶魔?古怪的王莽篡汉《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是儒圣还是恶魔?古怪的王莽篡汉《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

来源:历史知识网

作者

张向荣

新锐文史作家也是著名书评人-大白

豆瓣评分

8.8

Jackie说

自始皇帝起到清末溥仪退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494位皇帝。王莽作为新朝独一个的皇帝始终让我好奇不已。他是儒圣?他是穿越者?他是篡汉国贼?围绕他的历史故事总是让人遐想连篇。

本书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祥瑞”切入王莽和他所在的那个时代。作者在书里尝试解读了王莽为何能让承平多年的汉帝国禅让于他,又是怎么在短短二十几年后被汉室子弟给颠覆的。

王莽能够成功替汉建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汉朝人信鬼神、信天命,对灾异祥瑞敏感而且笃信

汉朝人笃信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

汉成帝时期的丞相翟芳进因天象自杀,而当时关于天命转移的思想逐渐盛行,人们普遍认为汉朝寿命将近。到了汉哀帝时,甚至要禅位于宠臣董贤

王莽后面的禅让在当时是有舆论环境的。

2、西汉外戚传统

汉元帝初年王政君被立为皇后,到汉成帝时期王凤当大司马,再到王莽成为权势远超王凤的“安汉公”、摄皇帝,历时近五十年,除了汉哀帝的短暂崛起,王氏家族已彻底压倒刘氏皇族,刘氏再无实力夺回政权。但是,王氏家族的胜利首先是西汉外戚传统的胜利,若没有外戚辅佐皇帝执政的合法制度性安排和惯例,而是如后世宋、明、清那样刻意防止外戚掌权,王政君活得再久,王氏家族的胜利也非常渺茫。

3、西汉的尊儒与王莽变态般的儒士作风

汉武帝采取儒士董仲舒之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在政治地位上得以大大提高。但汉武帝本人及其之后的西汉皇帝在治国方略上却实行的是“外儒内法”,骨子里仍然是法家思想。然而汉元帝大量任用儒士为臣,为今后的儒臣把持朝政埋下了隐患。至成帝时,儒士已经遍布朝野,而王氏外戚的专权,也为王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而王莽的出身言行和政治理念决定了儒士集团将其视为推行儒家政治制度的最佳带头人。

伴随着祥瑞、符命、谶语的一次次出现,王莽从安汉公到宰衡,到居摄,到假皇帝,到真皇帝。最终完成了一次相对和平的王朝更替。

我们再来看看王莽新朝快速走向灭亡的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王莽改制没有成功。特别是王田制、私属制,都是旨在实质性缓解社会矛盾、消除贫富分化的改制措施,但却是最早宣告失败的措施,意味着国家与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博弈的失败。

2、推行改制的理念过于理想化。王莽推行改制的理念,是一种极端的统制思维,他希望用人为的手段,把大小事都管起来,从而实现社会的平等。但统制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管起来”具有高昂的成本,管得越多成本就越高。为了确保改制的顺利,王莽又以莽撞无畏的志气,对违反改制的民众采取了极为严厉的惩治手段,将西汉后期相对宽松的律法变得格外苛刻。

3、再造了汉武帝与四邻的关系。王莽与匈奴的“奇怪战争”虽然始终没有打起来,但年年在边疆驻守,俨然修筑了一道人肉长城,其耗费的民力和从内地抽取的财力根本无法计算。更何况他同时与北部、西域、东北、西南诸国对峙或交战。

最后,在这本书里,

除了主角王莽,我们还看到了一个超长待机的女人-王政君

。她是王莽的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后又历经成帝、哀帝、平帝和新朝。

去世时享年84岁

。她和王莽的关系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篡汉前是支持,篡汉后则是愤愤不已。那个著名汉代传国玉玺的一角就是王莽命人向王政君索要时,被王政君重重摔破的。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