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为什么还要秘密单独召见赵云?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为什么还要秘密单独召见赵云?

来源:历史知识网

章武年间刘备亲率大军攻伐吴国,陆逊用火攻之计火烧连营八百里大败刘备刘备不得已逃亡白帝城。刘备经此一败一病不起,于白帝城内召见蜀汉丞相诸葛亮并将后主刘禅托付给他,且告知诸葛亮假如认为刘禅不值得去扶持,诸葛亮可以取代刘禅,成为新的汉王。这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托孤了,自此也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名。

这段故事常常令我们这些读者心绪难平,但是刘备从一个卖鞋的老百姓打拼一生成为一代帝王,自然离不开诸葛亮辅佐的功劳,但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最终靠的始终是刘备自己。而白帝城托孤也远远没有我们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事实上,刘备托孤除了召见诸葛亮的同时也单独召见了赵云,并且嘱咐了一些秘密之事。

一、白帝城托孤

那么白帝城托孤到底又会有怎样的真相,这就需要从当时的背景环境说起。刘备在东吴兵败后,大病不起自知自己时日不多,便将诸葛亮李严两人从成都召到白帝城吩咐后事。

刘备见到诸葛亮后先是和孔明回忆起当年三顾茅庐,说自己当年在茅庐内听先生规划未来战略表示钦佩至极,但是这次兵败打乱了之前所有的一切,靠自己光复汉室已然无望,深感抱歉并且感谢丞相这么多年的辅佐。

刘备拉着诸葛亮的手哭着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若不才,君可自取”此话一出,诸葛亮已然明了,忙叩首说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而死,继之以死”。刘备听闻此言方才放心,之后告诉刘禅要把诸葛亮当作父亲一般对待,很多治国理政方面的问题都要听他的。后续故事也证明了诸葛亮为汉室中兴操劳至死,留下千古美名。

故事很好也很动人,但是在托孤诸葛亮之后,刘备又秘密召见了赵云刘备嘱咐赵云“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交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这话就很有意思了,刚刚才托孤诸葛亮,说假如自己的儿子没有才能,孔明你就代替我的儿子成为汉王,结果后面就嘱咐赵云照看自己的儿子。

这什么意思,看似好像只是简单的一句话,言下之意就是“我死后,赵云啊,我们相识这么多年,我一直非常信任你,希望以后你帮我照看我的儿子,如果以后要是有人胆敢推翻他,赵云你就帮我铲除那个逆贼。”

好像一下子就和我们印象中的白帝托孤感觉不同了,但是我们不能说刘备无情无义,一代帝王怎么这点心机没有。而且这里也并不是针对诸葛亮的,而是当时朝中所有的位高权重之人。

二、帝王的考虑

刘备一生征战,所见所闻之多常人难以想象,并且在识人察人上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在自己时日不多的情况下他不得不为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做打算。首先,刘禅这个时候年龄不大并且表现出来的才能也一般。刘备非常清楚,刘禅想要靠自己的能力坐稳王位是不可能的,刘禅要有诸葛亮的辅佐才行。

另一方面将所有大权都交付给诸葛亮一人,刘备又有些不放心,于是他喊来了李严,为的就是未来李严能够分担权力,以免诸葛亮专政。而后面再将赵云喊去,算是加了一个保险,就算最坏的情况发生,也会有赵云出手击杀蜀汉逆贼。

三、贴身侍卫赵云

有些人会问,为什么这么艰巨的任务会单单只交给赵云一人,不怕赵云也心怀不忠吗?这就要从赵云刘备多年的经历来分析了。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赵云一开始在公孙瓒手底下任职,后来结识刘备,二人一见如故。赵云跟随刘备将近有三十年的时间,二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谓不深。

纵观三国历史,刘备张飞关羽三人虽然桃园结义,但是后期关羽张飞都分别被派遣至其余地方镇守城池,比如关羽就一直驻扎荆州。但是赵云不一样,赵云却始终一直待在刘备身边充当保镖的职责。

赵云虽然一直都是刘备的留守将军,但是却是刘备最信任的将军,可以说刘备将自己的性命安全都交付给赵云,两人之间的情谊自然不用多说。

再说个人能力方面,赵云刘备征战几十年,参加过的战斗无数,最为著名的当属长坂坡一战,赵云单枪匹马闯入敌军阵营救出少主刘禅,武力毋庸置疑。也因为此战,刘禅对于赵云也是无条件信任的。

虽然赵云常年扮演贴身侍卫的形象,但是在朝中威望很高并且拥有自己的军队,所以赵云也有能力阻止最坏的情况发生。想要找一个极度忠诚并且个人能力超群的人,纵观此时的蜀汉,唯有赵云一人可以担任。

四、和睦的蜀汉

基于对国家的种种考虑,刘备才会嘱托赵云这一段颇具深意的话语。刘备死后,赵云可谓武将第一,亦被称为“蜀汉柱石”,赵云在世无人敢造次。

而这番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看得也很清楚,但是诸葛亮并不惧怕赵云诸葛亮一生为蜀汉基业操心劳神只是因为个人人品魅力,从初识刘备的知遇之恩以及到后续的鞠躬尽瘁,都是令人无比动容。

此事件之后,蜀汉数年的发展毁于一旦,在这个时候是诸葛亮站了出来,稳住了战局。后面又励精图治不断发展国力,为光复汉室多次北伐,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精神却永远传承。出师表一文写的也是情真意切流传千古。宋代陆游更是有诗句赞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最后病死之际,也算是效仿先帝刘备,秘密召见马岱,如若有人叛,即杀之。事实证明,刘备将国托付给诸葛亮,将家托付给赵云都是极其正确的选择。

总结

我们以前读三国或许没有如此多的感受,那时候更多的是刘关张三人的情谊,赵云的一身是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但是诸侯争霸,更多的权谋,刘备信任诸葛亮吗?答案是必然的。

早年刘备颠沛流离,征战数载毫无建树。后来在诸葛亮的辅佐之下才成就一番霸业,期间诸葛亮尽力辅佐,多次解救刘备于生死存亡之际。刘备对于诸葛亮是信任至极,但是最后对赵云的嘱托也只是一个父亲为自己儿子以后的生活多添一个保障而已。

我们可以去解读这些历史背后的隐秘,但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一些历史典故进行过度解读,如若这般便失去了读史的意义所在。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