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人间战争变神魔斗法:《封神演义》与《三国演义》的异同

人间战争变神魔斗法:《封神演义》与《三国演义》的异同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不多时日之后,《封神演义》就面世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武王伐纣平话》之于《封神演义》,就像《三国志平话》之于《三国演义》,关系非常密切,因袭成分较多。《封神演义》从开头直到第三十回,除哪吒出世的第十二、三、四回外,几乎完全是对《武王伐纣平话》加以扩大改编。不过,《武王伐纣平话》与《列国志传》一样,它们的故事内容虽然也有虚构成分,但究竟不存在过多的神异情节。《封神演义》则大不一样,作者在周人与商人的政治军事斗争中掺杂进了阐、截两大教派的斗争,政治集团的斗争与宗教门户的斗争混在一起,人间的战争变成了神魔斗法。换句话说,经过《武王伐纣平话》的中介之后,《封神演义》从“历史演义”的范畴中脱壳而出,而跻身神怪奇幻小说之列。

纵观整部《封神演义》,全书一百回,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回是全书的一个楔子,以纣王对女娲娘娘的不敬,交代了纣王亡国的缘起;第二回至三十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纣王在狐狸精苏妲己的诱惑下,荒淫无道,导致各种矛盾的激化;第三十一至六十六回是第三部分,写西岐反殷立周,纣王发动三十六路兵马讨伐;六十七回至九十七回是第四部分,写周武王起兵伐纣,最终灭殷立周;此后三回是第五部分,是故事的结局,姜子牙封神,周武王分封功臣。以此观之,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虽然是艺术家驰骋幻想后的创作品,但其根源依然是现实中的人和事,围绕武王伐纣这一段真实历史展开。

《三顾茅庐》卷(局部),清,苏六朋

这样一来,从《封神演义》里,就很容易看出与早一些的那些历史演义小说的雷同之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借鉴和模仿。

在《三国演义》全书中,刘玄德“三顾茅庐”无疑是一个经典,《封神演义》中也有这样一个故事,那就是文王渭水溪头聘子牙。比较一下就不难看出,两者的情节极度相似。在《三国演义》中,最初是水镜先生在和刘备谈话时说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徐庶在被迫离开刘备时再次举荐诸葛亮,到刘备去访贤之时再次和司马徽相遇,司马徽在和刘备交谈中对诸葛亮大加赞赏。之后刘备到隆中访贤,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直到第三次光临才与诸葛亮相见,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隆中对”。

而到了《封神演义》里面,事情的缘起变成了周文王夜梦飞熊,之后是武吉打死人被姜子牙施法躲过刑罚;文王外出访贤,先是渔人作歌,文王问众人,皆非大贤,渔人所唱之歌据说是磻溪一老人所作,之后遇到樵夫,问过之后,亦是磻溪老人所作,随后意外和武吉相遇,武吉将事情经过一一告知,文王才与众文武一起去寻访这位大贤,结果被童子告知不在,直到第二次登门拜访才得相见。这两者都是先有人举荐,之后明主去寻访,第一次皆未寻见,之后才得以相见。只是《三国演义》中是水镜先生徐庶举荐诸葛亮,在《封神演义》中则变成了文王先梦见,之后才是渔人、樵夫、武吉变相的举荐。两者情节虽然略有不同,模仿的痕迹十分明显。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