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的哥哥追谥帝号?其原因让人不齿!

孙权登基后,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的哥哥追谥帝号?其原因让人不齿!

来源:历史知识网

要知道当年孙家之所以能在东吴建立基业,首先得要感谢孙权孙策有个好父亲。要知道能两次战胜吕布,并发现传国玉玺的孙坚,仅凭借从袁术手中要来的一千多人,就一路攻城略地,打下了包含吴郡、会稽、丹阳、豫章、庐陵和庐江等在内的江东六郡,作为孙家的立身之本。后来孙权的哥哥孙策更是在周瑜的帮助下逐渐走出袁术给孙家在江东造成的不利影响,稳坐江东六郡,让孙吴逐渐发展壮大,这才有了后来孙权在武昌登基称帝的资本。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在孙权成为帝王之后,他将自己的父亲,破虏将军孙坚,追谥为武烈皇帝,生母吴夫人追谥为武烈皇后,却没有把劳苦功高,为了东吴社稷,将位置传给自己的孙策追谥为帝,只追谥他为长沙桓王,实在是让人想不明白!

要知道,历朝历代,在追谥先人这方面都很大方,毕竟人都死了,给个称号也不会少块肉,更何况一大家子都有身份地位,也是一件光宗耀祖,得了面子又得里子的事情。比如当年曹丕登基称帝,把曹操追谥之后,更是一路追谥到曹操的爷爷;晋武帝司马炎在登基称帝后,不仅一口气追谥了自己的父亲司马昭,爷爷司马懿为帝,还把自己的伯父司马师也一并追谥了;唐朝时期,唐代宗李豫也曾追谥他的弟弟建宁王李倓为“承天皇帝”,更是为他举办了一场冥婚。可见追谥并没有那么困难,但即便如此,孙权还是没有把孙策追谥为帝,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从表面上看,在追封某人时,要涉及到陵寝、宗庙、祭祀礼仪、贡品和守陵等一系列费用开资,而这些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对于一贯节俭,爱惜民力,善于守成的孙权而言,这似乎是一件难以接受的开销。正因如此,孙权是本着宁少勿多,勤俭节约,为民谋福祉的想法,从这方面来看,没有给孙策追谥帝号,似乎也还能说得过去。

但实际上,孙权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出于名分的考量,说白了,就是自己死后,皇帝的位置究竟传给谁的问题。要知道孙权看上去识人善用,但其实为人有一些优柔寡断,以至于当初曹操南下,他几乎被大臣说动要投降曹操。实际上,孙权是一个生性多疑,为了权势的集中,不惜暗地里捅刀子的人物,从他后来以各种理由收拾东吴四大家族就可以看出,为了保证权力,他可以不顾昔日君臣之情,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名正言顺的坐上皇位,他同样可以不顾兄弟之情。

要知道当年孙权之所以能成为江东之主,是因为“兄终弟及”,而此时登基称帝的他,一旦为孙策追谥了皇帝的封号,从礼法制度来看,孙权将来就应该把皇位交换给孙策的子孙。毕竟孙权接手江东时,孙策的孩子还小,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江东,而此时孙策的儿子孙绍、孙子和孙奉这些后人已经逐渐长大,已经有能力当皇帝了。这样的话,孙权又能有什么理由拒绝,不将皇位交出来呢?

正因如此,孙权才处心积虑的封父不封兄,就是为了否认孙策的子孙有继承皇位的权利,并通过追封父亲孙坚,一再强调要子承父业,父死子继,用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堵住悠悠众口,毕竟孙策虽死,但难保孙绍和孙奉等人有异心,想在孙权死后谋权篡位。更何况孙权称帝后,他的五弟孙朗健在,孙权也不想让孙朗有可乘之机。

笔者认为,孙权谋国深远,城府极深,虽说是为子孙后代着想,但就因为担心继承人的问题出现差错,竟抹杀掉孙策对江东的功劳,从而不为其追谥帝号,仅从这点看,孙权的行为让人所不齿!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