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诸葛亮真的处处压制着魏延吗?

诸葛亮真的处处压制着魏延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

诸葛亮">诸葛亮真的处处压制着魏延">魏延吗?在这篇文章,笔者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在笔者看来,诸葛亮">诸葛亮并没有刻意“压制”魏延">魏延,相反,诸葛亮">诸葛亮尽可能地保护了魏延">魏延

但是,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的使用不当,使魏延">魏延能独当一面的才具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的短板充分暴露,终究酿成悲剧。

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的“压制”

《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五年,诸葛亮">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1、假节。

诸葛亮">诸葛亮时期,假节者四人:诸葛亮">诸葛亮本人、李严">李严李恢">李恢魏延">魏延。其中,李严">李严李恢">李恢的“假节”,刘备">刘备所授。魏延">魏延是唯一一个诸葛亮">诸葛亮时期“新假节”将领。这意味着授予了魏延">魏延极大的军事自主权。

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已录尚书事、卫将军的姜维">姜维,直到249年才获得假节之权。

2、官职有深意。

丞相司马:由于诸葛亮">诸葛亮在蜀汉的特殊地位,相府是实际上的蜀汉最高实权机构。

胡三省">胡三省:

“汉丞相有长史而无司马,是时用兵,故置司马。”

由此可见,魏延">魏延的丞相司马,是与丞相长史平级的最高属官之一,是军事上最高级的属官。

凉州刺史:蜀汉北伐,目标一直放在凉州。因此,凉州刺史之职意味非比寻常。

243年,姜维">姜维才获得凉州刺史之职。凉州刺史、假节,姜维">姜维顺着魏延">魏延走过的路,一步步上位。当然,有朋友说:这些职位,都不算“实权”。

可是,在诸葛亮">诸葛亮事必躬亲的风格下,又有谁有实权呢?难道非要诸葛亮">诸葛亮把军权让出,才算没有“压制”魏延">魏延吗?

魏延">魏延每战为前部督,丞相府中担任军事上最高级别的属官,朝廷中获得假节之权,这怎么能算是“压制”呢?

魏延">魏延在蜀汉糟糕的人际关系,诸葛亮">诸葛亮如果要压制魏延">魏延,何需“做样子给别人看“?

这只能说明:诸葛亮">诸葛亮在尽可能拉拢、提拔魏延">魏延。他授予的职位、荣耀,理论上都是有实际权力的。而魏延">魏延未能掌握“实权”,主要与诸葛亮">诸葛亮“事无巨细”的做事风格有关。

魏延">魏延诸葛亮">诸葛亮的争执,是专业军事讨论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段记载常被看成是诸葛亮">诸葛亮压制魏延">魏延的证据。

不过,这算是“刻意压制”吗?

魏延">魏延的“会于潼关”与诸葛亮">诸葛亮“断陇右之臂”的战略构想矛盾。诸葛亮">诸葛亮当然不会采纳魏延">魏延的建议!

即使诸葛亮">诸葛亮不采纳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保守之嫌,这也是专业上的“军事方略之争”。

难道非要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言听计从,才算是没有“压制”魏延">魏延吗?

诸葛亮">诸葛亮的“压制”,是在保护魏延">魏延

魏延">魏延,性格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从后来魏延">魏延杨仪">杨仪之争时,众人的表现看,魏延">魏延在蜀汉的人际关系很成问题。

杨仪">杨仪费祎">费祎董允">董允这些文臣不与他一边,马岱">马岱王平">王平等将领也不支持他,甚至连他的士兵也不支持他。这样的人际关系,若非诸葛亮">诸葛亮的保护,魏延">魏延即或不死,也早已被排斥出局了。

《三国志·杨仪">杨仪传》:

“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当时,“军容节度,取办于仪”,杨仪">杨仪显然占据优势,诸葛亮">诸葛亮恐怕只有适当保护、偏袒魏延">魏延,才能做到“不忍有所偏废”。

魏延">魏延拒绝诸葛亮">诸葛亮最后的保护,扑街

孙权">孙权:

杨仪">杨仪魏延">魏延,竖牧小人也......若一朝无诸">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诸葛亮">诸葛亮为了避免祸乱。在死前,对魏延">魏延做出了最后的保护。

诸葛亮">诸葛亮一方面让杨仪">杨仪费祎">费祎姜维">姜维等人做退军节度,令魏延">魏延断后,姜维">姜维次之。同时,诸葛亮">诸葛亮还特别强调:如果魏延">魏延不听从,你们就先走。

可以说,诸葛亮">诸葛亮已感到:魏延">魏延不会屈从杨仪">杨仪的调度,因此,不强求,让杨仪">杨仪姜维">姜维先走。

大军都走了,魏延">魏延你自己看着办吧!可是,当费祎">费祎通知魏延">魏延时,魏延">魏延的反应却超出了诸葛亮">诸葛亮的预计:魏延">魏延反对撤军。

魏延">魏延试图要费祎">费祎和自己联名通知众将,由他自己统领诸军,继续北伐。他全盘否定了诸葛亮">诸葛亮死前的部署,似乎是要一举夺取蜀军大权。杨仪">杨仪等人“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时,魏延">魏延居然先南归,烧掉了阁道!随后,魏延">魏延又率军先到南谷口逆击杨仪">杨仪

显然,魏延">魏延的做法既得不到众将的支持,也得不到手下将士的支持:“军皆散”。

逃亡中的魏延">魏延被杀。

诸葛亮">诸葛亮的失策之处

尽管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不算是“处处压制”,但在对魏延">魏延的使用上依然有着失策之处。

魏延">魏延,骁勇有将略,却不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刘备">刘备在时,以魏延">魏延将略,任之为汉中太守,独当一面,远离人际关系复杂的成都,充分发挥其所长,避其短板。

诸葛亮">诸葛亮时,把魏延">魏延带在身边,使他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遭到排挤,又不能适当委以方面之任,终究使魏延">魏延不能人尽其才。

只有对一个人的能力、性格、短板做出充分判断,有针对地授予任务,才可能人尽其才。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