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从蜀国败亡中看思维的层次和广度》

《从蜀国败亡中看思维的层次和广度》

来源:历史知识网

《从蜀国败亡中看思维的层次和广度》

世俗中,由于《三国演义》的小说和电视剧,我们把诸葛亮">诸葛亮视若神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和空城计等故事均传为佳话。在三国中,诸葛亮">诸葛亮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神,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布下行军大战,给三个锦囊,遇到难题,打开锦囊,难题迎刃而解。但最终三国归魏,蜀国最早灭亡的,为什么,因为蜀国的人才不够用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廖化作先锋”,讲的是蜀国后继无人。关羽">关羽张飞">张飞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刘备">刘备的儿子刘禅">刘禅也是扶不起的阿斗。丞相诸葛亮">诸葛亮,六十杖责以上的处罚都需要诸葛亮">诸葛亮定夺,最终也活活累死了。这个时候问题来了,很多书籍里怨诸葛亮">诸葛亮不会授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行军打仗,军情变化莫测,将军要审时度势,分析判断形势下达指令,在通讯落后的古代,事事都是请示汇报,等待指令,当然会贻误军机。有的人说诸葛亮">诸葛亮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事无巨细都要操心,不会放权授权,当然也没有为蜀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再往深处想,如果把蜀国当做一个公司,诸葛亮">诸葛亮充其量是一个总经理,背后的董事长是刘备">刘备。作为董事长,选人用人培训人是最主要的工作,后继无人,这个锅肯定不能让诸葛亮">诸葛亮来背,主要的责任在刘备">刘备,因为刘备">刘备没有营造人才辈出的环境,诸葛亮">诸葛亮作为总经理,如果不能胜任,是可以通过董事会选举,推选更合适的总经理人选。在一个公司里,所有的问题如果刨根问底,最终都能从董事长身上找到根源。

但问题到了董事长这一级,就已经打住了吗?其实未必,白帝城刘备">刘备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讲:“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意思是如果阿斗是可造之材,丞相可辅佐他,如果他不才,干掉他你上。在古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思想统治下,诸葛亮">诸葛亮也不敢刘禅">刘禅而代之。刘备">刘备用诸葛而疑诸葛,说明蜀汉政权也不是铁板一块,当时的蜀汉政权中有三股势力,以刘璋">刘璋为代表的东州集团,以刘备">刘备为代表的荆州集团,还有张松">张松法正">法正代表的原益州集团。诸葛亮">诸葛亮只是落魄士族的后裔,蜀汉政权的经理人而已。诸葛亮">诸葛亮赏罚分明,“挥泪斩马谡">马谡”,铁面杀刘封">刘封,无私斩魏延">魏延,动了既得利益集团奶酪,刘备">刘备一命呜呼,背后撑腰的人没了,行事就更难了,最终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五出祁山北伐”,相父当做将才用,耗尽了生命中最后一烛泪。

人的因素分析完,蜀国的国运到头,但问题其实还没有完全分析透彻。刘备">刘备是丢了荆州进入益州(今四川盆地)的,蜀国易守不易攻,物产丰富但交通不便,作为根据地做一个独立的王国可以,但是剑指天下就勉为其难。“攘外而必先安内”,作为外来政权,进入蜀国,首先要摆平原益州的势力。三国之前的汉朝,实际上贵族社会,在进入四川盆地以前,张松">张松法正">法正为代表大地主、大土豪、大贵族利益,益州属于边地,还有孟获">孟获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利益的豪强。刘备">刘备死后,各方势力之间矛盾爆发,明争暗斗,内部争斗都疲于应付,“北伐”也只是转移内部矛盾的一个障眼法而已。

孙吴政权,偏居江南,也同样存在以上问题,反观曹操">曹操的曹魏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麾下人才济济,且曹魏政权地处中原,是汉族豪强的根据地,三国归魏,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鄙人不才,早些年也崇拜诸葛亮">诸葛亮为神明,近年随着年龄增长,读了几本书,随着看问题的角度的改变,层次的提升,对于三国,对于曹操">曹操刘备">刘备,观点也改变了不少。我们看问题,如果从一个点上看,只能盲人摸象,不得全貌,如果能换一个角度,用批判的角度去看问题,你能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如果还能够从全局视野,从更深层次,更高的维度的去研判问题,可能就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换个角度,叫换位思考,升级层次,叫全局思维。对于我们日常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更高的维度去思考,也许我们会少去不少的烦恼,理出更清晰的思路,行动也会更坚决一些。

单字解释: 广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