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四年(公元4年)春二月,平帝大婚。特遣大司徒马宫">马宫,大司空甄丰">甄丰等奉着乘舆法驾,至安汉公第恭迎皇后。王莽">王莽令女儿装束齐整,出受皇后玺绶,登舆入宫。当有典礼官依着仪注,引着十三岁的小皇帝与王莽">王莽之女成婚。王莽">王莽之女年龄与平帝相去不多,也未曾通晓礼节,全赖男女傧相随时指导。礼成以后,颁诏大赦,三公以下,一律加赏。
太保王舜邀集吏民八千余人,申请加封安汉公王莽">王莽。事下有司复议,议定大略,仍将王莽">王莽所让还新野诸田作为赏赐,采集伊尹">伊尹、周公">周公称号,命王莽">王莽为宰衡,位居上公。赐王莽">王莽母太夫人号为功显君,王莽">王莽之子王安为褒新侯,王临为赏都侯,加皇后聘金三千七百万。太皇太后当即依议,亲临前殿,授策封拜。王莽">王莽率二子入朝,稽首辞让,不敢受赏。及趋退后,复上奏章,只愿受母功显君称号,余皆不受。太师孔光">孔光又出来阿谀王莽">王莽,向太皇太后面奏道:“安汉公勋德绝伦,所议封赏,尚未足以酬功,公虽谦抑退让,朝廷总当显秩酬庸,毋令固辞!”太皇太后又依言晓谕王莽">王莽,王莽">王莽仍求见太皇太后叩头涕泣,坚辞封赏。太皇太后再召问孔光">孔光,孔光">孔光答言,新野诸田或可听他让还,功显君名号,只及一身,褒新、赏都两国,不过三千户并非重赏,聘金加给乃是尊重皇后,与安汉公无关,应再派大员推诚晓喻,勿受让词。王舜为王莽">王莽堂弟,助王莽">王莽或犹可说,孔光">孔光实属可杀。太皇太后乃再命大司徒马宫">马宫,大司空甄丰">甄丰,持节劝王莽">王莽,王莽">王莽方才拜受。惟所受例外聘金,又取出千万,赂遗太皇太后,下至宫娥彩女,无不沾润。且请尊太皇太后之姐君侠为广恩君,妹君力为广惠君,君弟为广施君,三人均给汤沐邑。妇人女子,得了好处,当然大喜过望,交口称誉王莽">王莽。于是内外一致,莫不称王莽">王莽为第一好人。
王莽">王莽又求媚太皇太后,无所不至。暗想老年妇人,寂处深宫,定乏兴趣,不若导令出游,使她快意,遂入请太皇太后,四时出巡,存问孤寡。太皇太后果然合意,带领皇后及列侯夫人乘辇巡幸。王莽">王莽饬有司预备钱帛牛酒随辇出发,到处查问孤儿寡妇,量为赐给,一班穷民欢呼万岁。太皇太后已经大悦,再加辇迹所经,都是长安城外的名胜地方,有山可眺,有水可观,还有草木鸟兽,无奇不备,试想这老太后久处宫中,忽得别开生面,一扩眼界,还有甚么不怡情悦色哩!太皇太后有一侄儿,病居外舍,王莽">王莽亲往探视,侄儿感激非常,待至病愈,自然入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尤为得意,觉得王莽">王莽面面周到。就是古来孝子,想亦不过如斯,何况是一个侄儿,偏能这般孝顺,真好说独一无二了!
王莽">王莽既取悦太皇太后,还想笼络天下士人,特创议设立明堂辟雍灵台,踵行周制。并筑学舍万间,招罗天下俊秀,齐集京师。一面立乐经,增博士员,考校士人优劣。贤能为师,愚陋为徒。各有廪饩不使向隅。群臣又奏言周公">周公摄政七年制度乃定,今安汉公辅政四年,营作二旬,大功毕成,应请升宰衡,位置在诸侯王之上。太皇太后便即许可。群臣具会议九锡隆礼,为王莽">王莽崇封。王莽">王莽心想九锡封典,乃是异数,自从辅政以来,虽得运动四方夷狄,南献白雉、犀牛,北亦遣女入侍,只是东西两方,还未入贡,应该再广招徕。于是,又派遣心腹,多持金帛,贿通东夷、西羌,东献方物,西献鲜水海(青海)允谷盐池等地,王莽">王莽特增置西海郡派吏往治。一片荒陬,毫无生产,乃更令罪犯徙居,迫令恳牧。每年充发,多约数万,少约数千,罪犯不足,继以边民,百姓始渐有怨言了。
越年,孔光">孔光病死,代以马宫">马宫,马宫">马宫比孔光">孔光还要谄谀,促成九锡礼仪。且阴嘱吏民,陆续上书,请加赏安汉公。一时书奏杂陈,仅阅旬月,上书人数,总计共得四十八万七千余名,究竟是虚是实,后亦无从确查,大约是见字计数罢了。太皇太后见得朝野上下恭维王莽">王莽,遂决行九锡封典。这九锡是:一锡衣服,二锡车马,三锡弓矢,四锡斧钺,五锡秬鬯,六锡命圭,七锡朱户,八锡纳陛,九锡虎贲。这是古今特别厚赏,由太皇太后御殿亲行。王莽">王莽上殿拜受,却不推辞,太皇太后更将楚王旧邸,赐给王莽">王莽。王莽">王莽即令修筑,整刷一新,复改造祖庙,统用朱户纳陛,仿佛宫殿规模。会因采风使陈崇王恽等八人,还朝复命,这八人系王莽">王莽所遣,叫他观风问俗。他却窥透王莽">王莽本意,出去游览一周,管甚么风俗醇浇,徒诌成了几句歌功谣,颂德诗,就来复报,王莽">王莽都说他有功,尽封列侯。
当时,郡国傅相,四方守令,均由采风使与他叙谈,嘱使上陈符瑞。大众统皆应命,唯独广平相班稚不肯遵行。琅琊太守公孙闳反奏报灾荒,大司空甄丰">甄丰便劾公孙闳捏造不祥。班稚搁置嘉应,俱罪坐不道,应该捕诛。当下由王莽">王莽批准,命将两人逮京。还是太皇太后有些慈心,与王莽">王莽谈及班稚系班婕妤">班婕妤弟,为贤妃家属,宜加哀矜,王莽">王莽乃将班稚放归。公孙闳下狱论死。王莽">王莽又奏上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制,颁示天下。有人违法,应处象刑。象刑二字,出自《尚书》,凡刑人俱按律更衣,游行市曹,作为众戒。但也须由王道化成,方足使人无犯,那里靠着一道文告,就得见效?可笑王莽">王莽竟欲踵行古制,粉饰太平,天下甚大,岂真尽为王莽">王莽所欺?况王莽">王莽所行诸事,多是自相矛盾,忽而行仁,忽而逞威。从前吕宽事起,杀子及弟,并害叔父,此外无辜连坐,又有多人,一腔残忍,已见端倪。
至元始五年(公元5年)夏季,又欲发掘丁、傅两后坟墓,太皇太后不肯听从。王莽">王莽却忿然力争道:“傅氏、丁氏,曾怀">曾怀着皇太太后帝太后玺绶,今已明旨加贬,若不将玺绶取毁,如何行法?且傅氏更宜徙葬定陶,方足正名。”太皇太后只好应诺,但不准易棺,并须备椁作冢,祭用太牢。王莽">王莽默然退出,即命有司督同工役,分掘二后坟茔。傅太后曾合葬渭陵(元帝陵),筑土甚高,工役开掘进去,费了无数气力。突闻一声响亮,土石崩颓,压毙了数百人,余众悉数逃回。丁姬合葬共皇园,甫经掘通椁门,忽有火光射出烟焰高至四五丈。工役都吓得倒躲,经监工官饬令救火,方用水乱浇。等到火灭烟消,仔细看视,椁中器物,已尽被毁过,只有棺木不动。两处都逢怪象,并报王莽">王莽,王莽">王莽尚不知悔,反奏称共王母前尝骄僭,触怒皇天,故致坍陷。丁姬葬亦逾制,火焚椁中。且两处棺木并称梓宫,衣用珠玉,更非藩妾所宜,臣前拟只取玺绶,尚属非是,应改易棺木,并将丁姬改葬媵妾墓旁,方为顺天合理。太皇太后信为真言,居然许可,于是两棺俱发。傅氏椁中臭达数里,吏役不得已塞鼻检视取出玺绶珠宝,把尸骨另易他棺,草草葬讫。丁姬处">姬处也是照办。可怪的是丁姬棺上,突来燕子数千,口中统衔泥投棺,惹得工役亦为感动,力为建筑,固土厚封。独王莽">王莽恐众人私议,令就二后墓上,遍种荆棘,作为瘅恶的榜样,垂戒后人。(本篇完)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