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月升沧海》:大结局了,说一说改编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月升沧海》:大结局了,说一说改编得好和不好的地方

来源:历史知识网

《月升沧海》大结局了,最后几集确实草率了些。

由于凌益和淳于氏这条线上人物缩减了很多,原本凌益除了凌不凝之外,还和淳于氏生了好几个儿子,利用儿女姻亲和朝中一半以上的大臣都有或近或远的姻亲关系。

凌益虽然没什么军功,但却靠着儿女的婚姻,慢慢枝繁叶茂,渐渐不可撼动。迷恋凌不疑的裕昌郡主,因为数次被凌不疑拒绝,被淳于氏的儿子借机献殷勤,结成了亲事。

原著中的这一设定我认为更合理,毕竟那个时代更喜欢多生孩子,开枝散叶,尤其凌益这种万年老狐狸,他不可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凌不疑一个儿子身上,更何况这个儿子还怨恨自己。

跟淳于氏多生几个孩子,也能稳住淳于氏的心,毕竟都是一家人,有孩子,利益也是一致的。

基于这种设定,灭门那天晚上,才格外的惨烈、疯狂、迷乱又惊心动魄。

甚至我之前想象过,如果拍得好,这场戏会是类似于权游里的血色婚礼,或者琅琊榜中围剿谢玉">谢玉的那个晚上,无论如何应该是剧中的高光时刻之一。

然而由于剧中设定凌益只有凌不疑这一个儿子,淳于氏无所出,所谓的灭门,不过是凌不疑带两个手下和凌益带一群家将的火并而已。

当然,我也能理解,如果真按照原著拍,能不能过审可能都存疑。

第二个高光时刻应该出现在朝堂上,原著中一大半的朝臣因为都跟凌益有姻亲关系,所以都在吵嚷着要处死凌不疑。那一段极妙,程少商成功用一个问句吊起所有人的疑问和注意力,吵成一团的大殿顿时安静下来,然后抽丝剥茧引导着所有人去追问凌不疑的身世。

最后,那个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的,无法置疑的,让在场曾经和霍翀共事过的武将无不动容,原来曾经有那么多的细节都那样明显,但是从来没有人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去想过。

在剧中程少商一上来就直接和盘托出,凌不疑就是霍无伤,倒是直爽、明快,朝堂上除了反对的左大人之外,其他反对的倒也不多,反而这处改编得有些平淡了。

至于王延姬的复仇线潦草和骆济通的工具人戏份就更明显了。

可能剧迷也会说,如果真按照原著来拍,那肯定就会超过60集了,体量不够。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从过审的角度能理解,但从观感上,的确有虎头蛇尾的感觉。

说完了不足,再来说说我认为改编得好的地方。

程少商救完凌不疑之后,要入宫陪伴皇后那一场母女分别的戏,拍得很好。

萧元漪的关心、不舍和担忧都要溢出来了,可嫋嫋却淡淡的,甚至目光都很少去看向阿母,萧主任一说话,她就把话题转移到姎姎身上:“有姎姎陪伴阿母,那我就放心了。”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当初阿父阿母把我抛下,也是同样的心情吧。”

不愧是程少商,她就是这样不讨喜,不会轻易原谅的性格,为什么要原谅呢?为什么要算了呢?

如果萧元漪不亲身经历渴望女儿对自己依赖,却次次失望、难过的时刻,又怎能理解当年女儿的无助、失落。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感同身受,除非自己经历一遍。

当初的萧元漪多么会讲大道理而不顾少商的感受:我和你阿父都是为了国之大义,前方多少将士战亡,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你和她们相比,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你哪里有姎姎乖巧听话懂事?

这次,轮到她心痛到难以自抑,看着女儿最失落最伤心的时刻,不是想躲进她的怀抱里寻得安慰,而是义无反顾地进了长秋宫,将自己封闭起来,根本不想看到她。

人在最伤心的时刻,都会下意识想去最安全最温暖的地方,在少商心里,皇后才是那个真正懂她,爱她,无条件接纳她的长辈。

萧元漪追到宫门口,大门紧闭那一瞬间,她的痛苦和呼唤是痛彻心扉的,她这辈子在程家说一不二,儿子们养得也好,看人也准,唯独这个女儿,她看错了。

此后,她大病了一场。

姎姎看得很清楚:我知道伯母是为了“嫋嫋”伤心病倒的——她后悔了。

后悔十年前丢下“嫋嫋”,后悔十年后苛责“嫋嫋”,后悔母女间不曾有过一日和睦欢乐就被宫门阻断了。

原著里程少商曾这样说:

我平生最恨谅解二字,就是因为这两个字,便有人毫无顾忌的伤人害人,反正时过境迁后认个错赔个罪,总有人叫你算了算了。哼,天底下有些事做了就是做了,伤了就是伤了,凭什么非要谅解不可。

如果不足够痛苦,又何来改变。

在剧中,对于萧主任来说,能当面对少商说,是当年自己错了,完全错了,已经很难得。也就为后面程少商救郭村时整个程家鼎力相助埋下了伏笔。

这一次少商终于不再是一个人扛下所有,而是她的父母、兄长、堂姐全家都来帮她,她不再是孤身一人,也算是合家欢的一个大结局。

但程少商在郭村救火时的灵魂出窍状态让我相当出戏,不得不再说一嘴改编的问题。

在剧中程少商在宫中五年,呈现的是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状态。

可书中的程少商却不是这样的,她清楚地知道,封闭的生活,如果过分单一,人很快就萎靡不振了。为此她细致地计划每一个节日,每一场比赛,培育蔬菜,带皇后去别院踏青,将深宫中的日子安排得热闹、有趣、生机盎然,每一个节日必定有比赛,都是宫里的宫女们做的手工、绘画和各种活动,皇后的才学、审美都有了用武之地,一一评判,再赏赐,长秋宫里外面看着像冷宫,其实里面着实温馨有趣。

而程少商在自己的别院里(皇后赏的,程宫令不缺钱)捣鼓机关,试验火器,因为经常着火,所以在灭火一事上才特别有经验。

所以在郭村一战中,即使没有霍不疑和家人相助,程少商带领众人灭火的本事还是很牛的。

这五年,程少商并没有放弃自己,她虽然心里还没有放下,但她仍然是那个鲜活、明亮的少女,生机勃勃,就是五年后在宫门口和霍不疑相遇时,她仍然狡黠、聪慧、生动,并不是心如死灰,纠缠于往事中无法自拔。

这也是改编较为遗憾的地方。

楼犇有关铜牛县令的事,是瞒着王延姬的,事到临头,妻子问他为何要做出这等下作之事,他却说你若伤心,我的命也没了。在妻子面前自杀,这让王延姬后半生都活在愤怒和悲痛里。

彭坤谋反的事也是瞒着王姈,事发之后只留下王姈一个人孤苦无依;

皇后和少商一起讨论过,这些男人们在外面谋大事,却从来都不曾考虑过家里妻子的感受。

霍不疑复仇后就没有打算活,是打算一死了之的,他死之后,对他用情至深的少商又该怎么办?会像王延姬那样在悔恨和痛苦中度过下半生吗?

正因为少商理解他所有的苦,哪怕他最后还是没有告诉她复仇的真相,少商还是义无反顾那天晚上去救他,拖着病体在大殿上替他说清真相,为他脱罪,还他清白。

少商走完了99步,剩下的那一步,是留给自己的尊严。就像三叔母等了未婚夫七年,但未婚夫迟了几日,无论他后来如何悔过,请求,三叔母都不愿回头了。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