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魏延墓前跪着的1石像2石马分别指谁?魏延并没造反,造反的是别人

魏延墓前跪着的1石像2石马分别指谁?魏延并没造反,造反的是别人

来源:历史知识网

魏延">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诸葛亮死后,魏延">魏延卷进了“谋反”的嫌疑中,被杨仪">杨仪马岱">马岱联手杀死。至于魏延">魏延为什么要谋反,《三国演义》是这么说的:当初,魏延">魏延杀掉长沙太守韩玄,献了城池给刘备">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却要杀了他,理由是魏延">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

不过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诸葛亮“多智近乎妖”,能借东风,能断生死,能气死周瑜">周瑜,能吓跑司马,而这些事情在正史上一件也没有记载。真相是罗贯中">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将刘备">刘备作为明君的代表,将诸葛亮">诸葛亮作为贤臣的代表,有意美化了。

所以,诸葛亮">诸葛亮只看了魏延">魏延一眼,就知道魏延">魏延以后会造反这种事,太过玄乎,不能信。不过魏延">魏延活着的时候,得到的评价比“脑后有反骨”更不中听,孙权">孙权说他“竖牧小人”,杨仪">杨仪跟他势同水火。这是因为魏延">魏延虽然打仗厉害,但他脾气不是特别好,没有赵云">赵云那么完美。

魏延">魏延投奔了刘备">刘备后,立下的功劳是众人有目共睹的。刘备">刘备刘璋">刘璋干架时,魏延">魏延协助他平定广汉郡、攻克雒城、包围成都;刘备">刘备当了汉中王,魏延">魏延升为汉中太守;诸葛亮">诸葛亮北伐,魏延">魏延被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南郑侯,屡次当前锋,打败魏军。

诸葛亮">诸葛亮重用魏延">魏延,但不像刘备">刘备那样宽待魏延">魏延。从诸葛亮">诸葛亮的所作所为看,他对魏延">魏延的态度始终暧昧不明,充满矛盾。当刘备">刘备生前的近臣刘琰">刘琰得罪了魏延">魏延时,诸葛亮">诸葛亮会让刘琰">刘琰魏延">魏延赔罪,但诸葛亮">诸葛亮死前安排后事,魏延">魏延却被排除在外,只有杨仪">杨仪费祎">费祎姜维">姜维知晓一切。

诸葛亮">诸葛亮的意思是,他死后,魏延">魏延可能想继续北伐,你们只管退军回成都,让魏延">魏延断后。事实证明诸葛亮">诸葛亮料对了,魏延">魏延确实不甘心,费祎">费祎杨仪">杨仪派去试探魏延">魏延的想法,魏延">魏延很生气,说了一句:“我魏延">魏延是什么人,怎么能听杨仪">杨仪那家伙的话,替他断后?”

就是这一句要了魏延">魏延的命。杨仪">杨仪听完,非但没有亲自来和魏延">魏延和解,反而计上心来。他直接命令大军返回成都,丢下魏延">魏延魏延">魏延果然大怒,带着军马赶到了杨仪">杨仪前面,烧毁了栈道,拦住他的去路。然后两人都跟刘禅">刘禅告状,声称对方谋反。

《三国演义》中,杨仪">杨仪是看了诸葛亮">诸葛亮的锦囊,设计杀死了魏延">魏延。而在历史上,杨仪">杨仪先是解散了魏延">魏延的军马,魏延">魏延被迫逃到汉中去,杨仪">杨仪不肯放过,派马岱">马岱紧追,杀死了魏延">魏延。之后,杨仪">杨仪踩着魏延">魏延的头颅,仰天大笑:“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

元代的郝经">郝经认为,杨仪">杨仪“以私忿杀大将,罪浮于延。”《三国志》也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魏延">魏延不愿意降魏国,只想诛杀小人杨仪">杨仪,但他斗不过杨仪">杨仪的心计。所以,魏延">魏延并没造反,看起来,造反嫌疑更大的是杨仪">杨仪才对。

杀了魏延">魏延后,杨仪">杨仪回到朝廷,觉得自己功劳很大,开始得意忘形,最终被贬。而魏延">魏延死后,他手下的军士冒险收了尸身,埋葬在石马乡,魏延">魏延墓前跪着1个石像,2个石马。不过如今只能看到那2个石马了,它们分别指杨仪">杨仪马岱">马岱;至于石像,当地传说是塑成了诸葛亮">诸葛亮忏悔的样子,后悔北伐时,他没有采用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