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汉中之战,曹操的兵力远远超过刘备,可为何最后却主动放弃汉中?

汉中之战,曹操的兵力远远超过刘备,可为何最后却主动放弃汉中?

来源:历史知识网

与其说刘备">刘备赢得汉中之战的胜利,倒不如说是曹操">曹操主动放弃了汉中之战获胜的可能。

汉中,这个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拥有“鱼米之乡,国宝之府”的汉中平原,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美誉的富饶之地,其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时期亦不例外。对于曹操">曹操刘备">刘备来说,这块地区尤为重要,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

208年,随着赤壁之战的失利,曹操">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权">孙权刘备">刘备双方则借此大胜开始发展壮大,尤其是对刘备">刘备而言,赤壁之战后,刘备">刘备势力是如日中天,不但占据荆州五郡(后与东吴平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之后更是夺得益州。如此,三国鼎立的局势在此战基本形成。

当然,在此过程中,曹操">曹操也没闲着,赤壁惨败的曹操">曹操虽是损失惨重,但却并未伤及根基。因此,在孙权">孙权刘备">刘备大肆扩张的时候,曹操">曹操也在进行扩张,其先后攻占了关中,陇右地区。因此,随着曹操">曹操刘备">刘备都相继往东西扩张,两人不约而同地盯上了汉中这块地盘。

在当时,如果曹操">曹操得到汉中,就可控制巴蜀的北大门,从而断绝刘备">刘备北进的幻想,并可随时进窥巴蜀。而如果刘备">刘备得到汉中,就有进军陇右和关中的基地,可随时威胁曹操">曹操的关中地。

因此,当时曹操">曹操孙权">孙权皆想控制汉中,让它尽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在双方接下来的战争中占得先机。正如张松">张松刘璋">刘璋所说:“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因张鲁">张鲁之资以取蜀土,谁能御之者乎?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善用兵,若使之讨鲁,鲁必破,鲁败,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之”,双方都想靠汉中来达到抑制对方的目的。

因此,汉中之战早在赤壁之战后,就注定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无法预料的是到底是刘备">刘备先动手,还是曹操">曹操先动手。当然,最后是曹操">曹操抢先动手了,215年,曹操">曹操讨伐张鲁">张鲁成功,成功取得对汉中的军事控制权。可在占据汉中后,曹操">曹操并未立刻就对刘备">刘备的巴蜀发动进攻,究其原因就在于粮草不足。

当时占据汉中后,曹操">曹操麾下的谋臣刘晔">刘晔司马懿">司马懿都主张乘胜攻入蜀地,刘晔">刘晔就曾说:“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董卓,北破袁绍">袁绍,南征刘表">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慴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关羽张飞">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刘晔">刘晔认为曹操">曹操此时兵势正强,理应乘势攻进巴蜀,而如果此时不攻进去,等日后刘备">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曹操">曹操将很难再击败他。

但在当时曹操">曹操并未听从他们的意见,而是选择退兵,曹操">曹操认为“此妖妄之国耳,何能为有无?吾军少食,不如速还”,就是我军缺衣少粮的,根本就不可能与刘备">刘备进行长时间的对战,曹操">曹操深知以汉中为据点,向蜀地推进根本就没有多大的胜率,虽然曹军得到汉中,但汉中浅窄,很难发展成为粮食生产、供应基地,且从关中补给粮草又需要翻越秦岭,更是异常困难。因此大军以汉中为基地,继续纵深推进,是绝对难有什么作为的。

如此,头脑冷静的曹操">曹操并未接受司马懿">司马懿刘晔">刘晔提出的建议,而是冷静地选择退兵,“(建安二十年)十二月,公自南郑还,留夏侯渊">夏侯渊屯汉中”,215年,曹操">曹操率军南返,留夏侯渊">夏侯渊镇守汉中。

本来夏侯渊">夏侯渊数万军虽没有进攻巴蜀的实力,但是守住汉中倒是完全可以的。只是,不知何故,作为一军统帅的夏侯渊">夏侯渊不知是脑抽了,还是怎么了,在与刘备">刘备军大战时,他居然率领400曹军去前线修鹿角,而且还被黄忠">黄忠杀了,如此曹军群龙无首,溃败已成定局,而随着在汉中曹军的溃败,刘备">刘备占据汉中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当然,此时曹军还未败,汉中还未完全被刘备">刘备所得。219年,曹操">曹操携带军粮,第二次亲征汉中,“夏侯渊">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黄忠以为可取,(赵)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值曹公扬兵大出,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阵,且斗且却”,此战曹刘双方互有胜负,但因曹操">曹操军粮补给不顺,因此逐渐呈现出颓势。

当然如果曹操">曹操硬撑的话,谁胜谁败还说不准,因为刘备">刘备军也快撑不下去了,这点从刘备">刘备军已经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就可窥知一二。而对于刘备">刘备军的窘迫,曹操">曹操不可能不知道,但曹操">曹操最终却没有选择继续与刘备">刘备僵持,而是选择撤军。

曹操">曹操为何会选择撤军呢?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曹操已经意识到将防线放在关陇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曹军将断绝刘备">刘备北进的防线从汉中收拢到关陇地区,不但可以避免与刘备">刘备军在汉中一地陷入胶着,更是可以让军粮的补给变得轻松,如此也就可以摆脱“致于人”的军事被动。同时曹操">曹操将汉中留给了刘备">刘备,虽让刘备">刘备有了可以进军关陇和关中的基地,却也同时将“守战之力,力役参倍”的用兵之弊端和压力留给了刘备">刘备刘备">刘备军得到汉中他势必就得派兵镇守,且也得同时承受军粮运输的压力,曹操">曹操往汉中运粮很难,刘备">刘备往汉中运粮亦也不简单,因此刘备">刘备军更是得时刻承受住“力役参倍”的窘迫。

此外,曹操">曹操以关陇为防守基地,还可切断汉中与陇右的联系,使汉中成为“孤绝”之地,因此刘备">刘备军虽占据一定的地理优势,但却也要同时承受曹操">曹操军巨大的压迫与围困。如此一来,曹操">曹操放弃在汉中与刘备">刘备的胶着,改而在关陇布防,这无疑是稳赚不赔的事情。

同时在撤出汉中的时候,曹操">曹操也没有给刘备">刘备留下什么东西,当时曹操">曹操撤出汉中时,“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到汉中引出诸军,令(张)既之武都,徙氐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界”,是将汉中的人口全部迁徙一空。因此,此时刘备">刘备虽然得到汉中,却是“得其地,不得其民也”,而在冷兵器时代,人口就决定着一切,正如何兹全先生所说“人口、劳动力成了最重要的东西。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有了财富,有了武力,有了政治地位和权力”。

总得说,当时曹操">曹操虽放弃汉中,但却是成功的切断了汉中与关陇地区的联系,同时因其几乎转移了汉中的全部人口,因此留给刘备">刘备的汉中地区实际上就是一个孤立的军事堡垒,如此,汉中为刘备">刘备带来的经济与军事战略价值实际上已经是大打折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因刘备">刘备发展汉中的需要,从而让益州的发展陷入了暂时的停滞状态。

只得说,刘备">刘备在表面上是赢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但实际上却是输了汉中之战。刘备">刘备赢在战事上,却输在了战略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