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在秋后,斩首为何要挑午时三刻?里面有大智慧

古代执行死刑为何要在秋后,斩首为何要挑午时三刻?里面有大智慧

来源:历史知识网

在中国文明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叫“道”,所谓“道”,就是万物运行的规律,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道。中国的古人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够获得保全,了解这一点,我们大概就能懂得题目中所说道的那个问题了。

我们首先来说说秋后问斩,这个词我们都非常熟悉了,这在古代是一种常规操作,一般的人犯了死刑都会在秋后才问斩,只有那种罪行重大,为法理所不容的人才会被“斩立决”,例如仆人杀了自己的主人,臣子谋反叛乱等。以我们现代的名词来解释,秋后问斩其实就是“缓期执行”。

为什么非要挑到秋后才执行死刑呢?有人会说,缓期执行对死囚的心理折磨很大,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原因在于古人认为秋后问斩时顺应天道,董仲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过: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春季和夏季是万物萌发和生长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则是肃杀和蛰藏的季节,在秋天叶子凋落,气候转凉大雁南飞,冬天白雪遮盖万物,动物蛰伏,所谓秋收冬藏是也。

所以古人认为,一个顺应天道的统治者应该在春夏两季行奖赏,到了秋冬两季行惩罚。这种朴素的理论展现了古人对于世界的思考,是古人敬畏大自然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要在午时三刻才斩首呢?基本上也是同样的道理,中国人除了讲“道”,还讲阴阳,生是阳,死是阴。为了消除掉死者身上的阴气,必须在一个阳气最重的时候行刑,什么时候阳气最重呢?就是午时三刻,午时三刻太阳最烈,人的影子也最短,在这个时候行刑连鬼都做不成,所以午时三刻问斩是专门针对那种罪大恶极的人的,常配合“斩立决”一起使用。除了午时三刻斩首,还有正午开刀,这个惩罚要轻一点,意思是还给你一个做鬼的机会。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