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经说过,吴大帝孙权">孙权晚年昏聩无能,尤其是那种大肆排除异己的行为,最终给东吴局势埋下了深重隐患。令人唏嘘的是,他只顾着打压江东士族,却忘记了还要提防孙氏宗亲。以至于少帝孙亮">孙亮继位以后,先后有孙峻">孙峻、孙綝">孙綝祸乱朝政,从而引发一系列动荡,最终动摇东吴国本。对此,史学家裴松之">裴松之在为《三国志》作注之时便评价道:“若权不废和,皓为世适,终至灭亡,有何异哉?此则丧国由於昏虐,不在於废黜也。设使亮保国祚,休不早死,则皓不得立。皓不得立,则吴不亡矣。”
也就是说,孙权">孙权如果不随意废立太子,少帝孙亮">孙亮也不至于被孙氏宗亲肆意拿捏。后来孙亮">孙亮被废、孙休">孙休继位,尽管解决了孙氏宗亲乱政的乱象,但这也间接促进了吴末帝孙皓">孙皓的上位,从而导致东吴最终走向灭亡。从这方面角度考虑,孙权">孙权以及孙氏宗亲,都要承担最大的责任。不过后世很少注意到孙氏宗亲在东吴乱局之中的“贡献”,今天笔者就着重讲讲。在讲孙峻">孙峻之前,有必要提一下中书令孙弘。由于《三国志》中并没有孙弘的传记,其生平也语焉不详,无法确定其是否为宗室,但就他本人所做之事而言,倒也称得上祸乱朝纲。
不过严格地说,孙弘不过是权臣孙峻">孙峻一手推出来的替死鬼。孙弘在史料中记载颇少,也不知他何德何能,竟受到孙权">孙权信赖。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不过就做了两件事情——诬陷朝臣和排除异己。“南鲁党争”之后,孙弘察觉到孙权">孙权打压江东士族的心思,便开始肆意攀咬朝臣。据《三国志》记载:“中书令孙弘佞伪险诐,休素所忿,二弘因是谮诉,下诏书赐休死。”张休">张休(张昭">张昭次子)曾与孙弘有过仇怨,也被后者污蔑至死。另外一个重臣朱据">朱据,也是死在孙弘构陷之下,“(朱据">朱据)未到,中书令孙弘谮润据,因权寝疾,弘为诏书追赐死。”将关系势同水火的诸葛恪">诸葛恪与孙弘同时定为辅政大臣,孙权">孙权可谓是下了一招“昏棋”。
史学家胡三省">胡三省在为《资治通鉴》作注之时,还提出了一种看法,认为少帝孙亮">孙亮生母潘皇后遇害,也极有可能是孙弘在一手主导。不过孙弘虽然为人阴险,但他的手段和孙峻">孙峻比起来,就显得有些稚嫩了。在诸葛恪">诸葛恪成为首席辅政大臣之后,孙弘受孙峻">孙峻挑唆,又想着和诸葛恪">诸葛恪争权。“弘素与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权死问,欲矫诏除恪。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於坐中诛之。”不难发现,孙弘一直是孙峻">孙峻手中的“提线木偶”。可笑孙弘虽然颇有野心,但他却并没有足够的心计和手段,最终反而被诸葛恪">诸葛恪诛杀,徒作后人笑柄。
接下来是孙峻">孙峻,此公才是祸乱朝纲的罪魁祸首。孙峻">孙峻是孙坚">孙坚之弟孙静的曾孙,算起来是孙权">孙权的族孙、吴少帝孙亮">孙亮的族侄。作为宗室成员之一,孙峻">孙峻不光有身份有野心,同样也有足够的实力。孙峻">孙峻在少年时期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少便弓马,精果胆决”。入朝为官后,他自然而然地成为孙权">孙权的心腹。此外,孙峻">孙峻有一个堂姊,嫁给全尚">全尚为妻,全尚">全尚的伯父全琮">全琮便是当朝驸马。凭借这层关系,孙峻">孙峻便勾搭上了孙权">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孙鲁班">鲁班。
另一方面,孙峻">孙峻对局势的把握也非常到位。据《殷基通语》记载,“权患之,谓侍中孙峻">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一人立者,安得不乱?’”在“南鲁党争”即将结束之时,孙峻">孙峻察觉到孙权">孙权的心思,便联合全公主等人,将孙权">孙权幼子孙亮">孙亮扶上了太子之">子之位。不过孙峻">孙峻隐藏极深,就连孙权">孙权也没发现他的心思。“时朝臣咸皆注意於恪,而孙峻">孙峻表恪器任辅政,可付大事。权嫌恪刚很自用,峻以当今朝臣皆莫及,遂固保之,乃徵恪。”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孙峻">孙峻的极力推荐,诸葛恪">诸葛恪这才被任命为首席辅政大臣。那么问题来了,孙峻">孙峻为什么要举荐诸葛恪">诸葛恪上位?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孙峻">孙峻和孙弘应该有过一些矛盾。孙峻">孙峻举荐大臣们都很看好的诸葛恪">诸葛恪,除了可以将自己隐藏在幕后之外,更加可以利用孙弘与诸葛恪">诸葛恪相争,从而在暗中伺机而动。至于为什么是诸葛恪">诸葛恪?孙峻">孙峻早就看出来了此人志大才疏,很好解决罢了。果不其然,诸葛恪">诸葛恪在除掉孙弘以后,开始独断专行,引来不少朝臣反对。后来诸葛恪">诸葛恪发动第五次“合肥之战”,惨败而归,更是让引起了少帝孙亮">孙亮的不满。“孙峻">孙峻因民之多怨,众之所嫌,构恪欲为变,与亮谋,置酒请恪。”在一次宴会上,孙峻">孙峻突然发动政变,诛杀了诸葛恪">诸葛恪,就此掌控东吴朝政。
不过让少帝孙亮">孙亮没想到的是,孙峻">孙峻在掌权以后,也逐渐变得荒淫嗜杀,还和已经丧夫的全公主孙鲁班">鲁班私通。“峻素无重名,骄矜险害,多所刑杀,百姓嚣然。又奸乱宫人,与公主鲁班">鲁班私通。”孙峻">孙峻本身手握朝政大权,加上又有全公主支持,此时的东吴朝堂俨然成为他的“一言堂”。不过善恶终有报,孙峻">孙峻后来在远征魏国途中暴毙而亡。讽刺的是,传说他乃是被诸葛恪">诸葛恪亡魂吓死的。“据御军齐整,峻恶之,称心痛去,遂梦为诸葛恪">诸葛恪所击,恐惧发病死。”
然而在第二位权臣死后,少帝孙亮">孙亮还是没能翻身。孙峻">孙峻去世以后,比他还要凶残还要专横的孙綝">孙綝在第一时间内接替堂兄孙峻">孙峻的职权。孙綝">孙綝不仅没有将孙亮">孙亮放在眼里,还当着朝臣面前多次给少帝难堪,“綝以孙亮">孙亮始亲政事,多所难问,甚惧。”久而久之,孙亮">孙亮终于决定联合全公主、大司马全尚">全尚、将军刘承等人,暗中计划除掉孙綝">孙綝。
不料全尚">全尚办事不密,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立刻告诉孙綝">孙綝。据《三国志》记载,“綝遣中书郎李崇">李崇夺亮玺绶,以亮罪状班告远近。尚书桓彝">桓彝不肯署名,綝怒杀之。”孙綝">孙綝行事残暴,强行将少帝孙亮">孙亮废掉,改立孙亮">孙亮之兄琅琊王孙休">孙休为帝。孙休">孙休继位之后是为吴景">吴景帝,得朝臣相助,最终将权臣孙綝">孙綝除掉。
令人遗憾的是,孙休">孙休继位之时,吴国朝堂早已经被孙氏宗亲折腾得千疮百孔。尽管孙休">孙休在位前期有过一番不错的表现,但是由于他本人毫无政治根基,也是由朝臣所拥立的,所以东吴朝堂仍旧无法真正杜绝权臣干政的乱象。再加上孙休">孙休没几年便去世了,东吴朝局便继续撕裂恶化。在此情形之下,废太子孙和">孙和之子孙皓">孙皓继位,从而掀起了东吴灭亡的篇章。
参考资料:
《三国志》《殷基通语》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