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子午谷奇谋千年争议:不可忽视的两个版本战略,决定魏延的对错

子午谷奇谋千年争议:不可忽视的两个版本战略,决定魏延的对错

来源:历史知识网

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确实有很大争议,千百年来为历代军事家所津津乐道。虽然支持与反对的意见各占一半,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是有两个版本,而这两个版本可能是决定子午谷奇谋可行性的关键。

诸葛亮">诸葛亮北伐战略特征

蜀汉丢失荆州之后,北伐路线只剩下两个方向,其一是翻越秦岭直接攻下关中地区,其二是往西北走出祁山拿下关键战略要地逐步向关中地区推进。前者最直接,需要足够的国力支持,尤其是军事力量,甚至还需要东吴盟友帮忙牵制住中原地区的魏军主力;后者则要拿下关键的险要,才能逐步蚕食凉州与关中地区。很显然前者是一波流战略,后者是渐进流战略。

一波流战略是有先例的,就是秦末的时候刘邦">刘邦韩信">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夺取三秦之地的故事。这个其实也是有奇谋战术配合的情况下,才得以成功。最关键是韩信">韩信的对手是将章邯">章邯司马欣">司马欣董翳">董翳,后面两个是反复无常的二流将领可以忽略不计,而章邯">章邯虽然厉害,但在巨鹿之战投降了坑杀20万秦军的项羽">项羽,已经失去了秦人民心支持,也很难抵挡韩信">韩信

最关键韩信">韩信善于使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术,汉军士气极高,对面那群乌合之众自然守不住。而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面对的是统一北方的曹魏,还有善于防守的司马懿">司马懿常年镇守关中与西北,自然很难复制一波流战略的成功。再加上诸葛亮">诸葛亮本身就不擅长奇谋,军事上偏保守,所以多数情况下他选择的都是渐进流战术。即便是诸葛亮">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屯兵五丈原,策略还是先站稳脚跟,准备长期对抗,而非一鼓作气攻下关中全境。

所以诸葛亮">诸葛亮的战略重点总体上还是在凉州,切断曹魏与西域的联系,这样蜀汉就可以借助丝绸之路获得大量的经济支持。而且控制了西域,可以获得大量优质战马,这是蜀汉奇缺的宝贵战略资源。完成了这一步,蜀汉才有可能组建出大规模的骑兵队伍,在下一个阶段决战中原。

可惜的是司马懿">司马懿以及他的得意助手邓艾">邓艾,早就看透了这一点,严防死守凉州与关中,导致诸葛亮">诸葛亮一直卡死在这一步上,克复中原变成了遗憾。

子午谷奇谋的本质

一波流战略核心是翻越秦岭直取关中,但考虑到不管刘邦">刘邦还是诸葛亮">诸葛亮,他们的兵力都没法达到敌方的数量,所以都无一例外只能用奇谋智取。故而如何出兵成了关键,所以才有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与“子午谷奇谋”这两个既相似又有极大区别的策略。

秦岭十分险峻,但有四条道可以通关中,从西至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其中最难走的是子午道,而且全程最长;另外陈仓道因为黄河改道问题,也有一些小问题,比韩信">韩信“暗渡陈仓”那会要稍微难一点。

刘邦">刘邦韩信">韩信一波流定关中,具体策略是刘邦">刘邦在子午道迷惑敌人,韩信">韩信偷偷从陈仓道偷袭陈仓,使得项目的西楚主力来不及救援关中。所以为了以最快速度拿下关中,韩信">韩信采用了他最擅长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战术,将汉军士气值提高到最大,一举定乾坤。

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实是跟“暗渡陈仓”反过来的,突袭的主力走的是子午谷,是敌人最容易忽视且可能不会设重兵把守的一条线路;而蜀汉主力则有诸葛亮">诸葛亮从褒斜道进军,迷惑曹魏。说明一下,前面提过,三国时期陈仓道要比褒斜道难走一点,所以魏延">魏延建议诸葛亮">诸葛亮带领主力从最好走的褒斜道出发。

到这里你应该能看出来,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本质上是复制或者模仿刘邦">刘邦韩信">韩信的“暗渡陈仓”一波流战略,与诸葛亮">诸葛亮的北伐大战略方向存在严重冲突。

而且以上这些只是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的争议其实还更大!

两个版本子午谷奇谋后半部分

第一个版本的子午谷奇谋出自《魏略》,后半部分说的是魏延">魏延领5000奇兵出子午谷,诸葛亮">诸葛亮领汉军主力出斜谷(褒斜道),会师关中,然后合力拿下长安,再夺取关中其他地区。

第二个版本的子午谷奇谋出自《三国志》,后半部分说的是魏延">魏延领10000奇兵出子午谷,诸葛亮">诸葛亮领汉军主力出斜谷(褒斜道),然后魏延">魏延去强占潼关天险,诸葛亮">诸葛亮则负责剿灭关中的曹魏驻军。

这两个版本一对比,很明显是第二个版本更合理一些。第一个版本5000兵力是否能拿下长安,是个未知数,毕竟长安原来是汉朝的首都之一,城防坚固。况且魏延">魏延这支奇兵是突袭的队伍,要走的路很长,道路最崎岖,也不可能带上太多攻城的辎重武器。攻一个关卡的量或许可以,攻首都则很难带足够攻城武器。

如果是换成第二个版本,诸葛亮">诸葛亮的主力来攻,或许还可能拿下。蜀汉的总人口大致是100万左右,加上世家隐匿人口与流民问题,可能要多一些,不过极限战斗单位应该不会超过10万。诸葛亮">诸葛亮首次北伐,也就是子午谷奇谋出现的这一次,号称是10万大军;但考虑到要留一部分驻守后方,诸葛亮">诸葛亮不可能倾全国之兵,估计实际可能6到7万左右兵力。按第二个版本,诸葛亮">诸葛亮5到6万兵力随便划出2万,应该能拿下长安。

这里还得提一个因素,就是守长安的夏侯楙">夏侯楙年纪比较轻,军事经验其实不足,所以比司马懿">司马懿邓艾">邓艾容易迷惑,可以增加子午谷奇谋的成功率。

如此一来,魏延">魏延抢攻潼关,可以阻挡住曹魏从中原地区调来的援军;诸葛亮">诸葛亮明目张胆地走褒斜道将关中的魏军主力吸引到西侧,减少了魏延">魏延奇袭的压力。魏延">魏延抵达子午谷出口的时候,去堵截诸葛亮">诸葛亮的魏军主力如果掉头来追魏延">魏延,则会受到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的前后夹击;如果他们继续堵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强占潼关的压力反而又大大减少,这无疑增加了攻取潼关的成功率。

假如东吴方面孙权">孙权派人配合一下,拖住曹魏留在中原的主力,魏延">魏延的压力又进一步减少。这个时候的关中,无疑是瓮中捉鳖,基本与秦末刘邦">刘邦韩信">韩信攻取关中的形势差不多,可以说是真正地复制成功了。

诸葛亮">诸葛亮不采纳原因

有人说子午谷不好走,太危险。其实这个不是很正确,魏灭蜀之战的时候,钟会">钟会大军其中一路就走了子午谷。而后世也有几次走过子午谷,只是各有胜败。子午谷其实是走得通的,但关键还是要奇谋配合。

然而诸葛亮">诸葛亮恰恰不擅长奇谋,不敢冒险,别说第二个版本那1万奇兵了,就是第一个版本不合理的5000士兵的损失,诸葛亮">诸葛亮都会很心疼,要非常慎重地考虑。

关键诸葛亮">诸葛亮首次北伐就定好了战略大方向,是不可能临时更改的。诸葛亮">诸葛亮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渐进流战略。秦岭这几支汉军只是幌子作用,他真正的目的是陇西,占据祁山与街亭这些险要,从而割走曹魏的西域,然后是河西走廊,再然后是关中。

魏延">魏延只是一个武将,考虑的是如何打胜仗;而诸葛亮">诸葛亮是领导全局者,考虑的是既要打胜仗又不能有太大的损失。两人的出发点是不同,导致了激进与保守的对立冲突。即便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第二个版本很合理,有很大概率成功,但诸葛亮">诸葛亮仍然不会采纳。因为魏延">魏延奇袭一旦不成功,至少会损失1万以上兵力,诸葛亮">诸葛亮是没法接受的。

故而归结到底,诸葛亮">诸葛亮魏延">魏延这对组合,还需要一个类似法正">法正或者张良">张良的人才,才能将子午谷奇谋变成现实,并且成功。

我是东海寻人,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记得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哦!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