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国里那个被误解最多,姜维如果说第二,估计没人敢说第一。
蜀汉旧臣,对蜀汉抱有同情态度的《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评价都不高,甚至隐然有把蜀汉灭亡大锅扣在他身上的意思。
《姜维传》: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
这句评价也成了后世基准论调,姜维粗通文武,为了个人利益穷兵黩武,终至蜀汉灭亡,换句话说如同费祎怼姜维的那句:“本事不大,心思不小,丞相那么大能耐都做不到,你瞎折腾什么?”
一般来说,姜维身上背的大锅有三口,我们一个个来说。
1、杀费祎
《费祎传》: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祎欢饮沈醉,为循手刃所害。
杀费祎的凶手叫郭循(按魏书记载,应为郭修),是个魏国降将。从获益方考虑,幕后主使只有两个可能,一则魏国,二则姜维。
其实不管是谁,姜维在此事中都有不可推卸责任。
《三少帝纪》:诏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节厉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将姜维寇钞修郡,为所执略。往岁伪大将军费祎驱率群众,阴图窥窬,道经汉寿,请会众宾,修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夫追加褒宠,所以表扬忠义;祚及后胤,所以奖劝将来。”
曹芳曾经下诏褒扬郭修,里面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一郭修是凉州西平人,就在本地做官;二他被姜维俘虏去了蜀国;三费祎是在准备北伐前夕,于汉寿被杀。
这个汉寿可不是关羽封侯的那个湖南汉寿县,而是在四川,刘备入蜀后,曾把
葭萌县改名汉寿,就在葭萌关附近,离剑阁也不远。
大家都知道,姜维也是凉州人,跟郭修是同乡,而汉寿是蜀汉北方前线。姜维曾改变过汉中防线,放弃黄金、兴势两个重要据点,转而把兵力囤积在汉中周边城池,其中就包括汉寿,这也是一大槽点,我们等会再说。
姜维一直负责北伐事务,汉寿可以说他是辖区,凶手又与他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所以很明显,要么姜维主使,要么虽是魏国主使,但姜维默许了此事。
蜀汉也不是没有风声,
张嶷本来负责南中,后来被调到汉中参加北伐,他跟姜维不熟,也非嫡系,所以只有他在提醒费祎注意刺客,不要随便与陌生外人接触。
《·张嶷传》:嶷初见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待信新附太过,嶷书戒之曰:“昔岑彭率师,来歙杖节,咸见害於刺客,今明将军位尊权重,宜鉴前事,少以为警。”后祎果为魏降人郭修所害。
我也同意姜维刺杀费祎说,但问题在于,姜维刺杀费祎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专权,可专权又是为了什么呢?
权臣们为了争权相互攻击在三国屡见不鲜,比如司马昭杀曹爽,孙峻杀诸葛恪。司马家最终代魏而终,而孙峻与姑妈大虎公主私通,如果不是病死得早,恐怕也有谋取皇位的打算。
费祎总是阻扰他出兵,搞得他不能一展所长,所以姜维夺权的目的,却是为了北伐。很多人包括陈寿都说,姜维北伐只是为了个人私利,想立功显名,可他想为蜀国立功,真是很大的过错?
2、不战而降
刘禅投降后,按照指令姜维遂也率三军投降,遭到了无数痛斥,指责他浪费了蜀汉最后一丝机会。当时他手里至少还有蜀汉五六万主力,如果迅速回师成都,说不定还来得及击退邓艾。
咱不讨论军事上的可行性,只说一点,投降从一开始都是在演戏,不是姜维投降,而是钟会拉他一起对抗司马昭。
这个事要详解非常麻烦,得剖析钟会一生,从他为什么从忠于司马氏到后来反抗,详情可以参考我另一篇文章
。
所以姜维投降后给刘禅写了封信,劝他暂时忍耐几天,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变好。
《汉晋春秋》:密书与后主曰:“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钟会拉他谋反,可不是同情老刘家,人家是魏国忠臣,打的是郭太后旗号,声称自己奉太后遗诏讨伐司马昭。所以姜维此举冒着巨大风险,他答应与钟会联手,也有自己打算,可谓计中计。
姜维的打算是,借钟会之手击退魏军,再反过来除掉钟会,最终帮助蜀汉复国,这事如果给钟会知道,后果是什么?
国家都灭亡了,还要为刘禅考虑到这份上,而刘禅对他好吗?姜维不是四川本地人,刘禅对他并不信任,曾经打算废掉他,姜维一度有生命危险,不敢回成都。
《姜维传》:维本羁旅讬国,累年攻战,功绩不立,而宦官黄皓等弄权於内,右大将军阎宇与皓协比,而皓阴欲废维树宇。维亦疑之。故自危惧,不复还成都。
3、改变汉中防线
《姜维传》:使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適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从刘备时期起,汉中防守方式是屯兵于外围。魏延修建了两个防御点,黄金和兴势,诸葛亮后来又加筑汉、乐二城,汉中防御全仰仗这四城,也收到了很好效果,魏国前期数次伐蜀,都被拦在了这里。
而姜维的做法是,放弃外围防线,把兵力分布在汉寿西安建威武卫等城池。姜维的解释是,魏军如果攻蜀,我们有粮草问题,他们也有,放他们进来,用游击兵骚扰截断他们粮运,最后等他们撤兵时,全军追击。
一个是重兵囤于边境线险要固守,一个是放敌人进来等待时机,或者用更简单的话解释,一个是御敌于国门外,另一个则是布下口袋阵,不仅防守还想吃掉全部来犯敌军。
刘备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都不敢这么想,蜀汉后期兵力紧张,这样做等于把兵力从四个据点分散到了十个,各地驻守更加薄弱。钟会伐蜀时,蒋舒投降傅佥战死
,
因此姜维遭受了无数抨击,认为正是他的愚蠢举动,葬送了蜀汉,如果汉中不丢,压根不会发生邓艾偷袭阴平。
说这话的人,根本没看过地图。
魏延修建的黄金、兴势两个据点都在汉中东部,今汉中市洋县附近。从长安去汉中,当时主要通道有四个,骆谷、子午谷、褒斜道和故道(即陈仓道)。黄金兴势只能防御从骆谷和子午谷来的敌军,这是因为当时曹魏势力也仅到长安,陇西一带并未稳固,所以魏延不用担心其他。
而诸葛亮攻克武都阴平后,很快又在汉中左右修筑了汉乐二城作为补充,此时蜀国在汉中的防御构成是,东部有黄金兴势两城,汉乐两城为两翼。
姜维修筑的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等七城在哪?建威在祁山东南,武卫就是武都武街,石门在武都天水之间,武城在天水陇西之间,其余三城虽不可考,但以此判断,应当都在陇西。
很明显,姜维实际是放弃了黄金兴势两个东部据点,整体西移,并把整个防区扩大了,扩大到了半个陇西。所以指责姜维没有御敌于国门们,根本没有道理,他不是放敌人进来,而是布了一个奇大无比的口袋。
姜维为什么要这么做?想想诸葛和姜维北伐,为什么执著争夺陇西。
姜维自己就是凉州人,他太清楚了,雍凉人打仗太猛,如果给魏国稳定经营这里,那么蜀亡就是迟早的事,蜀汉生机,仅在能不能攻下陇西。
《姜维传》: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
姜维精通西方风俗什么意思,就是指他精通雍凉战法,熟悉地理人情,诸葛亮用他也是这个目的,夸他凉州上士,马谡
也不如。
雍凉是羌胡聚集地,三国时羌胡打仗有多猛也不必说,只说一点,姜维的战略或者说他的顾虑一点都没错。
司马昭派出的前锋部队,伐蜀的第一枪正是雍凉驻军发起,攻击阳安和阴平。换句话说,魏军第一波攻击方向放在了陇西,压根没从汉中走,虽然钟会的后续部队,仍然从长安出发攻击汉中,但汉乐二城直至蜀亡也未被攻克,钟会是绕过汉中,直赴剑阁与邓艾和诸葛绪会师。
《姜维传》: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姜维听说魏军有伐蜀动向,急忙给刘禅写信,指出魏军主攻方向将是阳安和阴平,建议加强防守。
《姜维传》:维表后主:“闻锺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刘禅找人算了一卦,显示魏军不会从这里打,压根不慌无动于衷,姜维无奈,只得自己带军从沓中撤离,途中几次神奇操作,甩掉了追尾的诸葛绪,赶到剑阁防守。
可以说姜维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只要魏军从陇西绕过来,汉中防线就成了摆设,剑阁是唯一防守点,当然还有阴平小道,但姜维怎么也算不到,邓艾会冒险翻山。
别说姜维不知道,就算知道也不见得敢冒险分兵,他只有五六万人,面对的可是手握十几万大军的钟会,剑阁丢了蜀汉死得更快。你只能怪蜀汉除了姜维,没一个能打的,连爬山过来,没多少粮草重型装备的邓艾几千人都打不过。
所以姜维误国根本站不住脚,虽然他刺杀了费祎,可如果费祎活着,按他制订的政策,魏国得以放心大胆经营陇西,蜀汉恐怕亡的更早。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谁也想不到诸葛瞻数万大军会输给邓艾数千残兵,更想不到钟会谋反一天即败,甚至连老天爷都没站在他这边,如果来场暴雨,邓艾那些人恐怕没几个能活着下来。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