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马培荣 撰文 | 神医华佗与盱眙的故事

马培荣 撰文 | 神医华佗与盱眙的故事

来源:历史知识网

华佗">华佗(145~208年)是我国杰出名医,与战国时期的扁鹊">扁鹊齐名,是东汉末年“建安三神医”之一。华佗">华佗精通医术、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不仅善于方剂针灸,而且还擅长创伤外科手术,被后世称为“中医鼻祖”“外科圣手”。

相传华佗">华佗曾在四处游学,采撷草药,行医普世,救死扶伤,称著杏林,研医术而不求仕途,医病患而不图钱财,足迹遍及苏皖鲁豫。他医术全面,精通内、外、妇、儿及针灸等各科,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可谓是手到病除,起死回生,令世代敬仰。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载,神医华佗">华佗还曾到过盱眙,为官民治病,留下神奇的故事。

小儿有恙治其母

东汉末至三国,盱眙县隶魏国徐州广陵郡(今扬州)。在当时,今盱眙县境还有东阳(今盱眙县马坝镇东阳社区)、淮陵、赘其等六个古县。其中东阳为秦一统时与盱眙同时设县,在楚汉时西楚还升设为东阳郡。

汉献帝">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东阳城里有个叫陈叔山的人,中年得子,故对小儿太过娇惯,两岁多了还没断奶。近来患病,整天萎靡不振、没有精神,泻肚拉稀、久治不愈,每次拉肚之前都要一阵哭啼,瘦得皮包骨头。看过不少医生,以为是痢疾,便开具治疗痢疾的药,结果药吃了不少,病情总是不见好转。听说华佗">华佗游医到此,陈叔山便带着孩子前来求诊。

华佗">华佗为患儿诊脉,又仔细察看了患儿,还询问家长患儿的病情和饮食便泌等情况。再把目光转移到患儿妈妈身上,观其舌苔,搭其脉象,问其产前产后情况,继而问道:“以前医生给孩子治病,可曾让大嫂服药?”

“没有啊。”陈叔山说,“孩子得病,只为孩子诊治,内人未曾服药。”

华佗">华佗若有所悟。沉思片刻,便取来纸笔,开具药方。又从药箱中取出药丸数粒,说道:“此乃‘四物女宛丸’,请大嫂服用,贵子之">子之疾十日即可病除。”

陈叔山一脸茫然:明明是孩子生病却不给孩子开药,反而开药给他母亲;母亲服药,孩子不服药怎能治他的病?华佗">华佗见状,说道:“古人云:‘治病必求其本’。你家孩儿有病,表面看是病在孩子身上,但病根并非在其身,而在其母。以前医家只是看到孩子得了痢疾,只给孩子开具药剂,而没有寻根求源,故而治表而未治其里,根不除、病尤在,所以吃药也不可能见效。你想,孩子还在吃奶,你家大嫂产前产后体虚欠安,现在的舌苔、脉象也显虚寒证候,其奶水当然也必带虚寒。孩子吃了带有虚寒的奶水,当然也就引入虚寒,所以才肠道不适,消化不良,痢疾拉稀,啼哭不止。因此,单给孩子吃药并不能根治其病,只有大嫂服药,从根治疗,方能根除其疾。”

华佗">华佗又解释道:“这‘四物女宛丸’里不仅有驱寒补气诸药,还含有阿胶、参茸等成分,能补血虚、驱气虚、解寒湿。待大嫂寒虚之气排除,奶水不再存有虚寒,孩子的病症也自然就会痊愈了。”陈叔山信服地点点头。

十天过后,陈叔山夫妇带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前来拜见华佗">华佗,说道:“内人服用了华神医开的药丸,现在身体虚寒驱祛,感觉转好,人的精神也好多了。孩子也是这样,脸色红润,吃奶不哭,痢疾止住,大便成型,身上暖暖的,好像是换了个人。”一家人跪在地上,千恩万谢。看着陈叔山一家人甜蜜的欢笑,华佗">华佗也露出了笑容。

太守汤药驱腹虫

时任广陵太守的陈登">陈登正因为得了怪病而一筹莫展,听说华佗">华佗在东阳为患儿治病,十分神奇,便差人专门请来华佗">华佗,为其治病。

陈登">陈登(163~201年)字元龙,是沛国宰相陈珪之子,为人爽朗,性格沈静,智谋过人,少年时就有扶世济民之志,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孝长悌友,清廉勤奋。汉灵帝">汉灵帝中平四年(187年),二十五岁的陈登">陈登就被推举为“孝廉”,还推举为东阳县的县长。别看陈登">陈登年轻,但他体察民情,抚弱育孤,视民如子,治理东阳,发展生产,一县富庶,深得百姓敬重。徐州州牧陶谦">陶谦看他是个人才,便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的农业生产。陈登">陈登亲自踏遍山水,考察州境,看到盱眙县北有大片沼泽荒滩没有开发,便提出屯垦建议,筑破釜塘,堰水屯田,开垦滩地,发展灌溉,改造农田,种植谷物,“秔稻丰积”,使破釜塘垦区成为富庶之地,减少了饥荒,全州农业得以恢复发展,百姓安居乐业。为通衢南北,陈登">陈登还在盱眙磙子涧上修筑了一座大型双梁石平桥,桥长六丈四尺,宽一丈二尺,高一丈,取名“洪泽桥”。汉献帝">汉献帝建安二年(197年),陈登">陈登被授广陵太守,加拜伏波将军。

就在陈登">陈登就任太守第二年即建安三年(198年),其病症愈发明显,常觉得胸中烦懑,伴发低烧,脸色发红,食欲不振,还总觉得腹中时常蠕动,疼痛难忍,所以请来神医华佗">华佗前来诊治。

华佗">华佗应约来到陈登">陈登住所,为他诊治,经过望闻问切,仔细观察,说道:“太守征战四方,巡察屯垦,守土履职,操劳忘我,故而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致使胃中有虫寄生,现已有数升。”陈登">陈登一听大骇道:“难道我的肚子里竟然有数升的虫子?”

华佗">华佗说:“是的。这些虫子将在腹内肿胀集结,形成毒疽。这都是因为您常吃生鱼、生肉所致。只有排除腹胃之虫,方能解除疾患。”于是,华佗">华佗当即开具药方,抓药煎煮,熬成了二升的药汤。让陈登">陈登先喝药汤一升,过了一会儿,再把药汤全部喝下。

陈登">陈登喝下药汤之后,觉得胃中翻滚、腹中蠕动,过了约一顿饭的功夫,陈登">陈登止不住大口呕吐起来,只见呕吐出约摸的三升秽物,呕吐物中竟有许多小虫,虫有赤红色的头,还会蠕动,虫的下半身竟然像是生鱼肉的样子。陈登">陈登一顿呕吐之后,体内慢慢恢复,原来所受的病痛也就好了。

陈登">陈登谢过华佗">华佗华佗">华佗说:“太守之病,古人称之为‘风厥’,《黄帝">黄帝内经》就说:汗出而身热者谓之‘风’也,汗出而烦懑满不解者谓之‘厥’也,此病名曰‘风厥’。扁鹊">扁鹊曾言:‘病使人烦懣,食不下,时呕沫。’尤其腹胃生虫,更会令人烦懑也。太守之疾正好应之。究其源,病从口入也。别看这次病是治好了,但在三年之后还可能复发。那时如遇到良医,尚可济救。现将我住址留下,若有病情,再来找我。”就此,华佗">华佗辞别陈登">陈登,又踏上四处游医、治病救人之路。

果然依华佗">华佗所言,建安六年(201年)陈登">陈登旧病复发,且病情甚重。当即派人寻请华佗">华佗,可药童告知,华佗">华佗四方游医采药,现今不知踪迹何方,难以找寻。因“华佗">华佗不在”,无人可治,结果陈登">陈登溘然长逝,年仅三十九岁。

盱眙人民为感念陈登">陈登,在洪泽桥旁修建了“伏波将军庙”,百姓呼之“洪泽庙”,并在这里建成集市,以庙而名称“洪泽庙”。抗战时期曾为我临城区驻地。即今盱眙经济开发区的太和街道友法社区洪庙组。

神医华佗">华佗医术高明,品质高尚,一心为民,救死扶伤。他研制许多诊病之术、治病妙方,还发明了锻炼体魄的“五禽戏”。他所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比西洋麻醉剂要早上1700多年。他在盱眙行医治病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附录】

《三国志·魏志·方技传》原文(节录):

(1)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常先啼,日以羸困。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冷,儿得母寒,故令不时愈。”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2)广陵太守陈登">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