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朝 >  制作礼乐,让位成王

制作礼乐,让位成王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734
  

制作典章礼乐

  东都洛邑建成之后,周公旦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这里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典章制度。

  这也就是所谓“制礼作乐”。为了巩固周的统治,周公先后发布了各种文告,从这里可以窥见周公总结夏、殷的统治经验,制定下来的各种政策。周公曾先后给卫康叔《康诰》、《酒诰》、《梓材》三篇文告。

   《康诰》的目的是安定殷民,全篇内容不外乎是“明德慎罚”。周文王因为“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才有天下。殷代“先哲王”也是安民,保民。“明德”的具 体内容之一就是“保殷民”。“慎罚”,是依法行事,其中包括殷法的合理成分。刑罚不可滥用,有的案情要考虑五六天,十来天,才能判定。至于杀人越货,“不 孝不友”的,要“刑兹无赦”。文告中反复强调“康民”、“保民”、“裕民”、“庶民”。告诫康叔要勤勉从事,不可贪图安逸。“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能 “明德慎罚”才有天命。“明德慎罚’’也不是一切照旧,而是参照殷法,推行周法,使殷人“作新民”。

  《酒诰》是针对殷民饮酒成风而发 的。酿酒要用掉大量粮食,这种饮酒风气在以农业起家的周人看来,简直无法容忍。周公并非完全禁酒,只在祭祀庆典的时候还是可以喝一点。群饮是不行的,不可 放过,要统统捉来“以归于周”,“予其杀”。“予其杀”是我将要杀,未必杀。所以“归于周”,是不要给殷人以象“小子封刑人杀人”的印象。这同“保民”、 “安民”是一致的。应该引导殷民去“艺黍稷”即种庄稼,也可“肇牵牛,远服贾”,去经商养父母。殷代先王,从成汤至帝乙都不敢“自暇自逸”,更何况敢聚会 饮酒了。至于工匠饮酒,则另当别论,不要杀,姑且先进行教育。在政策上区别对待是十分鲜明的。

  《梓材》也还是提倡“明德”,反对“后 王杀人”。至于民人之间,也不要相残害,相虐待,乃“至于敬寡,至于属妇,合由以容”。上上下下不虐杀而“敬寡”,而“合由以容”,自然会出现安定的局 面。这种局面的形成不是轻易可以得到的,要像农民那样勤除草,整地,惰整田界水沟;象维修居处那样,勤修垣墙,壁上涂泥,顶上盖草;又如同匠人治器,勤事 修斯,再涂上黑漆和红漆。总之,勤用明德、保民,才能“万年惟(为)王”。

  三篇贯穿一个基本思想是安定殷民,不给殷民一个虐杀的形象,处罚要慎重,要依法从事。至于改造陋习--酗酒,一是限制,二是引导,三是区别对待。作为统治者,要勤勉从事。

   《康诰》、《酒诰》、《梓材》是周公对被征服地区的政治方略,而《多士》是对待迁到洛邑的殷顽民的政策。洛邑建成之后,这批建城的殷顽民如何发落。自是 摆在日程上的问题。《多士》是周公向殷顽民发布的文告。全文分为两大段。第一段是攻心,让殷顽民服从周人统治。理由是你们这些殷士不好,上天把大命给了我 小“邦周”,绝不是我“敢弋殷命”、“敢求位”。这如同你先祖成汤取代不道的夏一样,也是“上帝不保”夏。我现在把你们从“天(大)邑商”迁到西土, 不要怨我,我是矜怜你们的,这也是天命所在。第二段内容是宣布给以生活出路,让他们就地安居,有你们的田地,有你们的住宅,“尔乃尚有尔土,尔乃尚宁干 止。”如果你们能顺从听命,有德,还会被任用。上天会可怜你们,否则,你们不但会失去土地,而且我还会把上天的处罚加在你们身上。

  对 俘虏进行攻心战术,使之自食其力,恩威并施。这是一整套改造政策。周公反复申明的“天命不是他的创造,而是从远古继承下来的。《墨子·兼爱下》引《禹 誓》:“用天之罚”,是禹征三苗时发表的誓词。汤在征服夏时誓师词中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天”已经不是单纯反映自然力量的神,天神已经干预人 间事务。周公在《牧誓》中也提到“恭行天之罚”。对敌人多讲天命的周公,对“天”的观念已经有所发展。“天命”是否转移,怎样才能保住“天命”,取决于有 没有“德”,、纣失掉天命是因为失“德”,周人要保住“天命”则必须有“德”,因此周公在教导周人时就多讲“明德”。“天命”变成可以保持和争取的了。 人不再是盲目地服从“天命”,而有了主观努力的可能了,这是积极的。天子是天的代理人,一方面他具有无上的权威,但不是无条件的,他必须有“德”,不然天 命就要转移,因此君主、天子不可以为所欲为的,是有条件、受约束的。纣在灭亡前夕还说“我不是有命在天乎?”周公的思想比他,比殷人要大大前进一步。保住 天命的条件之一是“保民”,民的状况不能不成为君主认真考虑的问题。参与建新都的除去殷遗之外,还有“侯,甸、男、邦、伯”,这些多是殷的旧有属国。东都 建成,周公除去对殷顽民训诫之外,还对这些“多方”训诫。《多士》强调天革殷命,《多方》则突出殷代夏、周革殷,是由于“不肯戚言于民”、“不克明保享于 民”,于是成汤用“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周“克堪用德”,天才让周“简畀殷命,尹尔多方”。对“多方”则反复强调“保民”。针对“多方”怀念旧殷,不爱 周邦,一方面让他们有田宅;另一方面,如果不听周的号令,则“我乃其大罚殛之”。假如内部和睦,努力种田,“克勤乃事”,天要矜怜你们,我有周还要大大地 赏赐。有德者,还可以在王廷作官。为期五年为善,你们仍可以回到本土。

  周公在扫平叛乱、营建成周之后的问题是,周王朝的长治久安的谋划,也就是“制礼作乐”。这在周公称王的第六年。“礼”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乐”的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有别有和,是巩固周人内部团结的两方面。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