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国 >  刘备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真实的刘备不重用诸葛亮吗?

刘备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真实的刘备不重用诸葛亮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28

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君臣之间的关系一向都是非常复杂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用好不好来形容,如果一定要对刘备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作一个评价,我认为是:刘备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是历史上最和谐的君臣关系。但是毕竟君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刘备诸葛亮在打天下和治国方面,不是所有的观点都一直,也有过分歧。事实上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方法来治国,而且诸葛亮的成就基本都是在刘备死后得来的。如果给诸葛亮换一个东家,蜀国前期的命运改变可能并不大,但是到了后期老一辈都死了蜀国可能也就气数已尽了。

<a href=刘备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真实的刘备不重用诸葛亮吗?"/>

从三顾茅庐后的《隆中对》,对孙权称帝后的《中分天下盟》,两篇作品中的战略思想基本以刘备之死为分界线,贯穿了刘备集团前后半个多世纪的兴衰史。宋室南渡后,刘备的正统地位得到空前强化,跻身于“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更是将诸葛亮推上了神坛,刘备诸葛亮之间的鱼水之情也成为了千古君臣的楷模。但是,刘备奉《隆中对》为“国策”的行为却掩盖了另一个事实:刘备生前对诸葛亮的信任与倚重事实上是被后人过度夸大了。

诸葛亮的核心地位其实直到刘备病逝、吴蜀联盟重新达成才真正巩固,也就是说,《隆中对》战略奉行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太多用武之地;而等诸葛亮真正掌权之时,《隆中对》战略已经变成了《中分天下盟》战略——虽然《中分天下盟》建立在诸葛亮对《隆中对》的修改之上,可以视为《隆中对》的一个“改良版”。

细论诸葛亮的功绩,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外交上和吴抚蛮、内政上明法任贤、军政上治戎北伐。可以看出,这些功绩基本都是在刘备死后才逐渐达成的——在刘备生前,诸葛亮的两大成就一是提出《隆中对》战略,二是建立孙刘联盟,但这二大成就均因关羽失荆州及刘备伐吴而夭折。并非刘备生前诸葛亮不善谋也,实在是当时诸葛亮未受重用。

诸葛亮之所以在投靠刘备前期并未受重用,也在常理之中。刘备戎马半生,而诸葛亮初出茅庐,在没有足够的军功之前,一纸《隆中对》也很难让他立刻成为谋主;反而是刘备“与亮情好日密”,致使军中元老关羽张飞不悦,三人的矛盾也就此埋下伏笔。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并未直接参与军政,其功在于出使孙权建立孙刘联盟,这是诸葛亮威望之始,却又加深了关羽之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对此评价到:“昭烈之败于长坂……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珂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于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鲁)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来裂而不可复收。”

赤壁之战后,刘备坐收荆州四郡,诸葛亮的职责依然只是“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也即是内政。如果说《隆中对》与建立孙刘联盟所展现的分别是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与外交手段,诸葛亮从事内政也是情有可原,那之后刘备庞统法正的态度就令人沉思了。

刘备平益州,选择让庞统随行入蜀,后庞统死于雒县之战后才宣诸葛亮随行;之后刘备执意东征,诸葛亮又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由此可见刘备心中,对庞统法正的任用与器重,至少是不亚于诸葛亮的,尤其是睚眦必报的法正诸葛亮甚至因为其受刘备“雅爱”而对其无可奈何,以至于发出了“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的感叹。个中委曲,民国时期历史学家田余庆曾有精辟论述:“在荆不得预入蜀之谋,在蜀不得参出峡之议。”

也就是说,刘备之发迹,只取诸葛亮之《隆中对》,却并未真正重用其人;而即使在外交内政方面,诸葛亮也一直受到关羽的掣肘,刘备的“鱼水之喻”不能不说是有些水分。然而,庞统法正均早夭,刘备帐下三大谋士仅存诸葛亮一人。刘备临终之时关羽张飞等蜀汉元老均已亡故,此时“召亮于成都,嘱以后事”从主观上未必是违心之举,但从客观上却是唯一的选择。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刘备其实是非常重用诸葛亮的。刘备是用人高手,高手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世人往往看到刘备在前方征战,从来也没有带诸葛亮一起,就认为刘备并不重视诸葛亮,这是极端错误的看法,照这样理论来看的话,刘邦也不重视萧何曹操更不重视荀彧

刘备入川留诸葛亮镇守唯一的根据地--荆州,而带了谋士庞统入川,不是刘备不重视诸葛亮,因为定位的关系,诸葛亮必须在荆州镇守刘备这个唯一的根据地,如果刘备诸葛亮也带走了,那么谁才能是在后方留守的人才呢?

刘备称帝,诸葛亮是丞相,丞相这个官职自从被发明出来之后,就成了皇帝之后,万人之上的整个天下头号官职,除了皇帝之外,天底下丞相的官职最大,刘备会不会将一个不重视的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当然不会。

刘备之死的结果便是诸葛亮初步掌权。此时荆州已失,国势已破,诸葛亮当即放弃了《隆中对》战略,并在孙权称帝后承认其帝位、订立了《中分天下盟》——属于诸葛亮的时代,终于开始了。其实作为刘备托孤大臣的不只有诸葛亮一人,还有刘璋旧臣李严。不过无论是在蜀汉国内还是在孙权眼中,诸葛亮也已经是蜀汉事实上的无冕之王。邓芝出使孙吴时,孙权尚担心“蜀主幼弱,国小势逼”,而邓芝的回答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蜀主刘禅:“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未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

邓芝诸葛亮的“一时之杰”与孙权的“命世之英”并列,孙权的反应是什么呢?孙权默然良久,说了一句“君言是也”。自此之后,《中分天下盟》成为吴蜀两国共同的战略方案,直至蜀汉灭亡前夕。诸葛亮以《隆中对》成名,但真正造就他的,却是并未实现的《中分天下盟》。《隆中对》见证了诸葛亮的出山,但真正见证他成为千古名相的,却是《中分天下盟》。这不得不说是颇具历史沧桑感的黑色幽默。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