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黄庭坚书七言绝句册局部台北故宫藏
不读书的后果有多严重?
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
黄庭坚说:三天不读书,经义之理就不会在心中交会,人会变丑,说话也无趣了。
01
黄庭坚,洪州府分宁县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出身书香门第,他家仅在宋朝就出了48位进士。
黄庭坚老妈李氏更牛,唐朝宗室后裔。
黄庭坚不仅生得好,长得还好,且从小就聪慧过人。
6岁就作诗,技惊四座,: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一个小诗人就此横空出世。
庆历八年(1058年),父亲黄庶病逝,黄庭坚跟着舅舅李常学习。
学了三年,博览群书,精研百家经典,水平蹭蹭往上涨。
并在舅舅引荐下,认识了文坛大佬孙觉。
孙觉交游广阔,当时大宋拿得出手的文学家都是他的好友。
孙觉一看见黄庭坚,人才啊,直接将女儿许配给了他。
彩礼都没要。
黄庭坚还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二十四孝》涤亲溺器的典故说的就是黄庭坚。
02
嘉佑八年(1063年),黄庭坚参加乡试,一举考中第一名。
第二年赴京赶考。
还未放榜,朋友们都认定他必定榜上有名,大办酒席,提前祝贺。
喝着喝着,放榜消息传来,黄庭坚却名落孙山。
朋友们一哄而散。
有人嘲笑他是中看不中用,才名都是吹出来的。
黄庭坚没往心里去,依旧喝着酒,哼着小曲......
四年后,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二次进京赴考。
这次没人给他预办酒席,他却中了进士。
被任命为汝州叶县县尉,就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之后,每任一地,必造福一方,被誉为“黄青天”。
寒山子庞居士诗局部北宋黄庭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3
熙宁五年(1072年),黄庭坚调任北京大名府,任“北京国子监”教授。
大名府留守是文彦博(前宰相)。
多了文彦博这位前宰相的人脉,照理来说应该是水涨船高。
可他点背。
正值王安石变法期间。
黄庭坚的上司、亲朋好友几乎都是旧党,他本人也对新法颇有微词。
没少得罪新党。
这日子还能好过吗?
西园雅集图(传)
南宋刘松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4
熙宁五年(1072年),黄庭坚的岳父孙觉将他的诗文推荐给了好友苏轼,想让苏轼为其扬名。
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称扬。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两人开始频繁书信来往。
还没等黄庭坚乐呵,就出事了。
第二年,“乌台诗案”爆发。
新党打了鸡血一般,想把苏轼往死里整。
新党找出一百多首诗,牵涉很多旧党。
很明显,他们就是想借“乌台诗案”将旧党一网打尽。
其实,黄庭坚和苏轼面都没见过,他完全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和苏轼撇清关系。
可他不干,还为苏轼说好话。
他不倒霉谁倒霉?
被新党打入另册,想再出头,难上加难。
砥柱铭卷局部北宋黄庭坚
05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七日,大宋变天了——
高太后马上召司马光回朝主政,尽废新法。
旧党翻身做主。
元祐元年(1086年),在司马光推荐下,黄庭坚负责校定《资治通鉴》。
不久,黄庭坚被任命为《神宗实录》检讨官,参加国史编修工作。
黄庭坚仕途迎来重大专机,有了这段经历,运气好的话,日后还能宰执天下。
正式成为苏轼的学生。
苏轼高兴坏了,写诗庆祝:
我今独何幸,文字厌奇玩。
又得天下才,相从百忧散。
就这样,黄庭坚和苏轼在开封相处了三年时间,两人酬唱赠答,鉴书赏画,切磋诗文。
有次他拿自己的草书,请苏轼点评。
苏轼看后:你的字,可以用五个字形容。
黄庭坚一脸期待:哪五个字?
苏轼哈哈一笑:枯树挂死蛇。
黄庭坚瞬间黑线了。
他不甘示弱地说:老师的字也可以用五个字形容——乱石压蛤蟆。
在场所有人笑得肚子疼。
......
两人相差八年,亦师亦友,留下“苏不离黄,黄不离苏,苏黄写尽天下诗”的文坛美誉。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逝。
苏轼(右1)黄庭坚(右2)西园雅集图(传)北宋李公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失声痛哭。
在屋里悬挂苏老师的画像,每天穿戴整齐,毕恭毕敬焚香行礼。
06
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病逝,宋哲宗开始亲政,恢复新法。
新党卷土重来,旧党又要倒霉了。
黄庭坚也没能逃过新党的打击报复。
很快,黄庭坚主修的《神宗实录》成为他的罪证。
《神宗实录》中,黄庭坚曾写了一句“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
所谓“铁龙爪”,是宋神宗治理黄河期间,一名太监李公义设计的一种疏浚河道工具。
用它治河,劳民伤财,效果很差。
黄庭坚如实记述,却被抓了辫子。
面对新党的迫害,黄庭坚一点都不怂,回复道:这事,是我亲眼看到,可不就是儿戏吗?
你说的没问题,但你的态度是大问题。
皇帝陛下才是龙,在你看来,用天子之手治水是儿戏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终黄庭坚因为“铁龙爪案”,被贬到了四川黔州。
诏书下来,他身边的人痛哭流涕,黄庭坚却跟没事人一样,倒头便睡,鼾声大作。
睡醒之后,笑容满面。
黄庭坚这是被吓傻了?
朋友好心提醒他,黔州是蛮荒之地,你这一去,不死也脱层皮,你有什么好乐呵的?
黄庭坚笑着解释道: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浮生若梦,来去无迹。凡有日月星辰明耀之地,无处不可寄此一生,又有何忧?
新党一看,看来这小子贬得还不够远,继续贬。
黄庭坚无所谓,喝着小酒,写着名诗,随便你们贬。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新党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梨花诗北宋黄庭坚
07
但新党对黄庭坚的迫害还没有结束,两年后蔡京掀起更残酷的大案。
所有反对新法的大臣全部打入元祐党人碑,黄庭坚榜上有名。
宋徽宗下令,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而且其子孙不许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
黄庭坚被宣判政治死刑。
但还没完。
崇宁二年(1103年)十一月,黄庭坚被他的死对头赵挺之盯上了。
赵挺之此时已经成为宰相,为了打击黄庭坚,他大搞文字狱,命人找出黄庭坚写过的一篇《荆南承天院记》,直接戴上幸灾谤国的罪名,将黄庭坚再贬宜州羁管。
广西宜州在宋朝是出了名的蛮荒之地,条件非常恶劣,文官被贬广西,相当于极刑。
而且黄庭坚不再是一个官,而是一名犯人,他被剥夺了编制。
朋友忍不住为他放声大哭,他笑了笑:
宜州者,所以宜人也。
黄庭坚依然用自己的幽默,笑对着这一切。
只是,此刻起,他的尸首已经被人锁定......
黄庭坚君宜贴局部(实拍)
08
安排旅舍?门都没有!
想住城里,不行!
自己想办法吧。
黄庭坚找了个寺院,直接被赶了出来。
最后,迫不得已住在南门城楼上。
澡都没法洗,浑身上下都散发一股子臭味,看上去跟一个乞丐没有任何区别。
到了夏天,宜州热得让人受不了,黄庭坚差点中暑而死。
生活艰辛,黄庭坚却从不怨天尤人。
该写诗写诗,该传学传学......
砥柱铭全卷局部北宋黄庭坚
在宜州,黄庭坚写了很多诗词,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首词是: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有个叫范寥的粉丝不远千里,来到宜州,打着向他求学的名义,照顾黄庭坚。
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九月的一天,细雨蒙蒙,范寥请黄庭坚喝酒。
几杯浊酒下肚,似醉非醉的黄庭坚,脚伸出栏外,淋着雨,对范寥说:
“信中(范寥字信中),吾生平无此快也。”
——我这辈子从来都没有这么快活过。真爽!
黄庭坚这辈子经历太多太多,此时一个好友,一杯浊酒......
有时,快乐就这么简单。
没过多久,黄庭坚就病死了。
死后,后人给他加上了很多名垂青史的名头,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祖师爷,苏门四学士……
诸上座帖卷局部北宋黄庭坚故宫博物院藏
PS:
临终前,老黄早有预感,他给朋友书写了最后的遗作——《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东汉八顾之一,因为党锢之祸遇害。
被捕的时候,抓他的县令郭揖被他所感动,不顾上头命令,决定和范滂一起跑路。
但范滂拒绝了,他说,如果我死了,祸患就终结了,我又何必连累您,让我母亲流离失所呢?
临刑前,范滂的母亲带着他儿子来看他。
范滂最后一次教导儿子:
我想让你作恶,但恶事不应该做;
想让你行善,但我就是不作恶的下场。
写到这里时,老黄义愤填膺,手中的笔都折断了......
他写的是范滂,说的是自己。
党锢之祸让东汉去了半条命,新旧党争又会给大宋带来什么呢?
僧润诗三首(郁孤台法帖)局部北宋黄庭坚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