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明末清初的古宅,华阳老街上有一座,你来过吗?

明末清初的古宅,华阳老街上有一座,你来过吗?

来源:历史知识网

坐落于车墩镇华阳老街的朱家古宅始建于明末清初,为同盟会会员朱季恂故居。如今,虽然朱家的后人远离故土,老宅院里许多建筑、装饰也已不复存在,但老宅还在,仅存的少量楼阁重新围成院落,又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在新时代重焕蓬勃活力,耐人寻味的故事等待人们进一步地挖掘。

文化老宅人才辈出

推开朱宅的大门,一方铺满白石子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进门后左拐步入大厅,四周摆满了红色的剪纸画,房梁上挂着红灯笼,新落成的“星毅音乐工作室”就在大厅一角的房间里。而后,穿过一条狭窄的天井,几间大开间迎面排开,可供人专心读书,也有陈列着老物件的民俗文化收藏馆,还有的屋子里摆着箫等乐器。走上木质楼梯,朱氏后人朱怀新的一幅幅油画作品营造了一方新的文化空间。

朱家后人介绍,朱宅起初并非自家所建,而是地方富豪所建。恰巧当时朱家有心寻一处离县城相对较近的住所,而原房主又因房屋建筑规模和式样与自身处境不符有意将其易手,于是双方协商转卖房屋。此后,朱家从叶榭移居华阳桥,弃农读书,后成为书香世家。

百年老宅焕发新生

朱氏后人陆续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修缮和改建。宅院最气派时,用的是钉铜钉的朱红四开大门,台阶由整块长条花岗石铺陈,院子里有石狮、假山、花园、人造小石桥等景观,后庭院门楣上用楷体书写“正大光明”四字,正是当年清朝有身份的官吏住宅使用的。

此后,朱宅先后作为政府机关、敬老院、卫生院等用房,后又作为居民住宅群用房。随着时间的流逝,又经过多次翻拆改建,老宅逐渐破败,但丝毫没有妨碍这里名人辈出。从朱宅里先后走出了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朱季恂、朱叔建,与詹天佑齐名的铁路建造专家朱五达,美术教育家朱孟匡,沪上著名画家朱怀新等。

“2013年老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不是因为它外表多么光鲜亮丽,而是考虑到老宅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事实上,当时的老宅可以说是破败不堪,荒草丛生。”车墩镇文化体育服务所所长陆群说,“如今看这宅院古朴质拙、一尘不染,这都是工作人员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逐步修葺起来的。”

今年春节,大修完成后的朱季恂宅打造了“庆阳书屋”并向社会开放,9个月里共接待社会各界团队38批次、1200余名前来打卡的游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今年下半年,在“庆阳书屋”项目的基础上,朱宅文化空间功能继续提升。就在不久前,这里举行了“星毅音乐工作室”揭牌仪式,拥有八千年历史的中国本土乐器箫与其传人陆星毅“花落”华阳老街朱宅。同时,“故乡之路”著名海派油画家朱怀新艺术作品展开幕活动也于同一时期举办,画展得到朱怀新之子俞力的大力支持,他前后多次前往老宅考察,并捐赠朱怀新相关书籍与文献,授权车墩镇文化体育服务所举办此次展览,并指导画展。

通过在老宅布局“庆阳书屋”“星毅音乐工作室”和朱怀新艺术作品展,如今古建筑内实现了音、书、画沉浸式文化体验,让参观的市民群众既陶冶情操又增长知识。朱宅也成为了一处可以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乐土。

“现在,这里不仅可以举办音乐会,还可以组织群众参加箫笛知识技能培训班。同时我们进一步向社会广泛征集朱氏家族名人故事、名人著作等,整理朱氏历史文化资料并创作相关文艺题材的文艺节目,希望让朱氏文化聚光、发光。”陆群满怀期待地说。

文字:刘驰

编辑:夏婷陆佳沈莉娜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