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何以中国”之后“溯源中国” 资深考古学者许宏新作出版

“何以中国”之后“溯源中国” 资深考古学者许宏新作出版

来源:历史知识网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蒋瑞

早期中国是土生土长,还是受到外来文明的强烈影响?著名的二里头文化究竟姓夏还是姓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资深考古学者许宏,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二里头考古队队长20年,在关于中国“早期文明”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有效探索和研究心得。

许宏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与早期文明的考古研究,除在学术圈深有影响力外,还善于面向大众进行考古知识科普,著有《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东亚青铜潮》(合为“解读早期中国”丛书)等作品,被广大有考古兴趣的读者喜爱,有“出圈”效果。

“追溯早期中国及其缘起的脉络”

2022年4月,许宏的新书《溯源中国》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溯源中国”的含义,许宏本人解释说就是“追溯早期中国及其缘起的脉络”。在书中,许宏以考古学视角,客观严谨地阐释了作为一个生命体的早期中国形成、发展,以及在世界文明中不断演变的过程。书中配有彩图、线图、说明表多幅,既专业又具有可读性。读者从中不仅可以了解早期中国的形成过程,感知早期中国的独特魅力,还能深入了解许宏在“早期中国”这个领域探索的心路历程和思考所得。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上,许宏(中)与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马达(右)、小说编辑部主任陈静合影

《溯源中国》中收录19篇文章,写于新世纪以来的20年间,其中一半以上是5年来的新作。许宏在后记中透露:“虽然其中若干篇的写作时间较早,但尚无因时间推移而需改动结论的。只是学界对各相关考古学文化年代框架的认识在过去20年间又深化了许多,为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面貌,编辑过程中未做较大的修订加注,特在文前增列《本书涉及的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年代与分布》一表,读者可据此把握目前对相关考古学文化及其年代的最新认识。”

在“寻踪”版块中,收入《“连续”中的“断裂”——关于中国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过程的思考》《从仰韶到齐家——东亚大陆早期用铜遗存的新观察》《礼制遗存与礼乐文化的起源》《公元前2000年:中原大变局的考古学观察》《前中国时代与“中国”的初兴》《二里头与中原中心的形成》《二里头都邑的两次礼制大变革》《宫室建筑与中原国家文明的形成》《中国古都的恒与变——以早期城郭布局为中心》等文章;在“论理”版块,收入了《三代文明与青铜时代考古——以概念和时空流变为中心》《商文明:中国“原史”与“历史”时代的分界点》《论“青铜时代”概念的时空适用性》等文章。

河南偃师二里头工作队

“考古学是一门残酷的学问”

近几年,随着大众对考古关注度和好奇心的提升,一线考古学者也经常被问到一些热度较高的问题。在书中,许宏谈到“三星堆有没有可能来自外星文明”的问题,“这是我们圈的同事最懒得回答的问题。大家看三星堆某些青铜器的造型感到怪异,那是由于我们的视野狭窄,考古发现中还存在着诸多待解之谜,我们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多得多,这很正常。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发现超出了我们既有的认知范畴。至于外星文明的说法,那是开脑洞,与我们的考古研究无关。”

在文章最后,许宏写道:“考古学是一门残酷的学问,它在时时地完善、订正甚至颠覆我们既有的认知。随着这批发掘资料的全面公布,又一个研究热潮即将掀起。我们不应寄望于一两次芝麻开门式的大发现,就能够解决多年来悬而未决的历史问题。悲观点说,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获知当时的真相,但仍然要怀着最大限度迫近历史真实的执着。”

(图由河南文艺出版社提供)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