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毛泽东为何很少坐飞机?40年后主席秘书揭开真相:为了群众

毛泽东为何很少坐飞机?40年后主席秘书揭开真相:为了群众

来源:历史知识网

熟悉毛主席的朋友都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日理万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他出行大多选择乘坐专列,很少乘坐飞机,哪怕火车速度慢,毛主席也不着急。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飞机不够安全,党中央禁止毛主席坐飞机;有的说是毛主席有高空恐惧症,害怕坐飞机;有的说毛主席不喜欢坐外国的飞机,希望坐中国自己的飞机………

但迄今为止,没有哪个说法是真正权威的。

实际上,毛主席确实曾因乘坐飞机遇险,但党中央并未“禁止”毛主席坐飞机;毛主席确实不喜欢坐外国人的飞机,但中国无力自造飞机,他只得乘坐外国飞机……

直到40年后的2011年3月,

曾担任毛主席17年机要秘书的谢静宜才给出问题的真正答案:

一切为了群众。

毛主席乘坐飞机有过哪些经历?他为何不喜欢坐外国的飞机?毛主席是如何关心新中国飞机研制事业的?毛主席喜欢坐火车而很少坐飞机,跟群众有什么关系?

本文带你一起回顾毛主席乘坐飞机的经历、对新中国飞机研制事业倾注的心血,揭开一代伟人很少乘坐飞机背后的秘密。

毛泽东在飞机上办公

重庆谈判:毛泽东第一次坐飞机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出行主要靠骑马或步行。

1940年,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访问延安,感动于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日决心,更被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深深折服,当看到毛泽东等领导人条件艰苦,只能骑马出行时,陈嘉庚慷慨解囊,送给党中央两辆美国产福特牌汽车。

汽车有了,但人多车少,该给谁用?

大家一致认为应当给毛泽东配一辆。

消息传到毛泽东耳朵里,他立即表示坚决反对,果断地说:

“我不要!”

工作人员愣了,毛主席都不要,该给谁呢?谁好意思要呢?

毛泽东强调说:

“你们考虑问题太简单了,分车,一要考虑军事工作的需要,这是当务之急;二要照顾年纪较大的同志。”

但是,大家还是认为应分给毛泽东一辆,不然其他领导也不好意思要。

毛泽东有些生气,大声说:

“走走路有么子不好?连走路的权利都要取消么?走路锻炼身体,还可以深入群众,你那个汽车呜呜一开,跟大老爷一样,群众还敢跟你说话么?”

一看毛泽东生气了,大家只得作罢。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骑马

最后,按照毛泽东的要求,两辆车一辆给了主管军事指挥的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使用,另一辆作为机动,主要给被尊称为“延安五老”的林伯渠谢觉哉董必武吴玉章徐特立等来往办公用,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从来没有乘坐。

有一次,毛泽东骑马开会路上,马突然受了惊,一下子把毛泽东摔倒在地,导致左手被摔伤,朱德和延安“五老”听说后,都要把汽车让给毛泽东坐,却被毛泽东一口拒绝。等毛主席准备去中央礼堂讲课时,警卫员偷偷叫来汽车,对毛泽东说:

“主席,你的胳膊摔伤了,就坐这一回吧。”

毛泽东回答说:

“胳膊摔伤不耽误两条腿走路嘛!走!”说完,就迈开大步向中央礼堂走去。

只有在特殊需要时,毛泽东才会偶尔乘坐汽车。有一次,毛泽东坐在副驾驶上,问司机说:

“你说说看,是天上的飞机快还是你的汽车快?”

司机一脸懵圈,想了想才迟疑地回答说:“当然是飞机快啊。”

毛泽东这个问题,充满了孩子气,这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暗藏着一个乘坐飞机的愿望,但在当时的延安,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毛泽东陈嘉庚合影

毛泽东想不到,自己很快就实现了乘坐飞机的梦想。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抗战结束后,蒋介石迫于压力,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共商国是,毛泽东欣然答应,并率团于1945年8月28日前往重庆,这次出行乘坐的就是飞机。

毛泽东来重庆是国内外高度重视的大事,蒋介石专门派出一架

美制C-47型运输机

来延安接,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等人一同随机来到延安,毛泽东就是乘坐这辆由美国

“飞虎队”

机组驾驶的

美制C-47型运输机

来到重庆参加谈判。

可以想象,毛泽东第一次乘坐飞机,一定是兴奋又紧张的,他还和机组成员合影留念,不过当时有很多人陪同,加上机组人员经验丰富,无论往返,一路之上都非常顺利。

1945年,毛泽东乘坐美军飞机抵达重庆

工作需要:毛泽东乘坐飞机的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着手建立人民空军,很快拥有了自己的飞机。当然,这里说的“自己的飞机”,并不是我国自己研制的飞机,而是从苏联购买的。

1951年1月,中国空军购买并改装了42架苏制

“伊尔-12型”

高空运输机,后来又购买过苏制

“伊尔-14型”

、苏制

“里-2型”

、苏制

“图-104型”

、苏制

“伊尔-18型”

等运输机。这些飞机,大多用于军事需要,有的也被改作民用,主要是供中央领导出行。

毛泽东一生乘坐过的空军飞机不太多,上述型号都坐过,但次数都很少,

只有代号4202号的“伊尔-14型”运输机,毛泽东乘坐次数最多

。据统计,从1957年3月19日至1958年9月10日,

毛泽东先后23次乘坐代号4202号飞机出行,

因此有人称4202号飞机是

毛泽东的专机”

这种说法并不准确。

毛泽东从不讲特权,决不允许为自己专配一架飞机,这是极大的浪费。4202号飞机这架飞机不同于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并非毛泽东一人专用,不少中央领导都乘坐过。即便是建国以后,毛泽东也始终保持在延安时期的作风——

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不讲特权,不搞特殊。

伊尔-14:毛泽东乘坐次数最多的飞机

为了方便中央领导出行,1952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组建独立第三团,隶属华北军区空军,负责执行专机飞行任务,配备了政治素质硬、业务本领强、心理素质好的优秀飞行员。

独立第三团团长胡萍,是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从1954年起,他多次为周恩来飞过专机,还为越南、印尼、巴基斯坦、缅甸等国家领导人飞过国内航线,都是万无一失,他也见证了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执行专机飞行任务的那段历史。

众说纷纭,毛泽东很少乘坐飞机的原因探讨

虽然新中国在1952年就有了专机和独立飞行团,但毛泽东依然很少乘坐飞机,他建国之后第一次飞行还是在1956年,大多数时间里,毛泽东出行都会选择火车专列这一方式。

根据各方面资料统计,毛泽东在建国之后乘坐飞机出行的次数不少于25次,但也不会多于35次,大多集中在1956年至1958年。这个数据对一个大国领袖而言,次数是很少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众说纷纭。

下面作者结合实际,列举如下三种主流说法,同时对每种说法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分析,力求揭开毛泽东很少乘坐飞机的真实原因。

毛泽东乘坐过的里-2型飞机

一、“安全说”:出于安全考虑,党中央“禁止”毛泽东乘坐飞机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提出要去广州视察。这次他一反常态,坚持要乘坐飞机。

主席一声令下,空军司令刘亚楼马上安排,指令由驻京专机飞行团团长胡萍亲自担任机长,配备最好的机组人员,驾驶苏制

“里-2飞机(机号8025)”

执行专机飞行任务。

苏制里-2飞机是小飞机,只能载十几位乘客,但在当时已经是国内最好的飞机。党中央对于这次飞行高度重视,出发之前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维护和多次试飞,确保万无一失。

1956年5月3日,毛泽东乘坐8205号飞机在北京西郊机场起飞,在武昌停留休息之后继续飞行,于当天下午6点安全抵达广州白云机场,一共飞了近8个小时。

毛泽东走下飞机后,毫无疲态,高兴地说:

“还是坐飞机快,当天就到了广州。”

毛泽东在广州停留了近一个月,5月30日,乘飞机从广州返回北京。

毛泽东参观航空展

返程路上,毛泽东“游兴大发”,当天降落在湖南长沙,跳到湘江畅游一番;第二天又飞往武汉,在武汉期间,毛泽东又跳到长江里畅游一番,过足了游泳瘾才于6月4日飞回北京。

不料,飞机途经河北衡水附近上空时,遭遇雷雨云阻断航路,由于里-2飞机爬升能力有限,无法升到雷雨云上方越过,机组向毛泽东汇报后,决定改变航线,绕过雷雨云区。

就在绕过雷雨云区的40分钟时间里,由于受雷雨云影响,飞机和地面指挥塔失去了无线电联系,

就连军事雷达都扫描不到飞机的位置,地面完全不知飞机发生了什么情况,等待接机的中央领导和空军司令刘亚楼焦虑万分,却又无计可施。

无论机组成员还是地面人员,大家的心情都很紧张,只有毛泽东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坐在飞机上静静看书。毛泽东当然能感受到飞机颠簸,也知道飞机面临的危险状况,

但他更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镇静自若,只有这样才能给机组成员减轻压力。

40分钟后,人们终于看见了毛泽东专机的影子。

飞机缓缓降落,毛主席放下手中的书卷,从容走下飞机,在场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临走之前,毛泽东对机组成员连声说:

“同志们辛苦了!”

末了,毛泽东还不忘幽了一默,说:

“祝你们腾云驾雾,在暴风雨中成长。”

毛泽东乘坐过的伊尔-14型飞机现景(内部)

由于这次

“空中历险”

,再加上1955年的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党中央觉得飞机确实不够安全,一旦出了意外将是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为保证毛泽东的安全,中央政治局一致决定:

以后所有的外出考察,一般不允许毛泽东坐飞机,一律改乘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

这是有关毛泽东不乘飞机的原因中,

最为常见的一种,

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

根据数据统计,从1957年3月19日至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先后23次乘坐代号4202号飞机出行,一年半的时间里,23次乘坐飞机,这个频率可以说是相当高。

如果中央政治局在1956年取消了毛泽东乘坐飞机的权利,为什么次年反而乘坐飞机更频繁了呢?

另外,我们都知道毛泽东性格比较倔强执拗,他认准的事情,不管有多危险,别人也很难劝阻。如果毛泽东一心原因乘坐飞机出行,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根本拦不住,也不会强行阻拦。

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

二、“群众说”:坐火车随走随停,方便工作,贴近群众,飞机不行

2011年3月,曾担任毛泽东机要秘书的谢静宜在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

采访中,主持人问谢静宜

毛泽东出行为什么很少乘坐飞机,而大多选择火车”

,并提出了网络上流传甚广的

“安全说”

,即党中央考虑毛泽东的安全,“禁止”他乘坐飞机出行。

谢静宜否认

了“安全说”

,据她回忆,

毛泽东每次离京都是乘坐火车专列,极少乘坐飞机,主要不是出于个人安全方面的考虑,而是完全从工作和群众角度出发的。

毛泽东极少出国,一生只去过苏联两次,第一次坐火车,第二次坐飞机,但他在国内出行十分频繁,经常到全国各地调研、视察、开会。这些情况下,毛泽东大多选择乘坐火车。

一开始,谢静宜对此也不太理解。有一次,她随毛泽东乘火车外出,专门问到此事,毛泽东回答说:

“乘火车就可以掌握主动权,想停就停,想走就走。想停就让火车找个支线停下来,下车去看看群众的生产生活,或者找领导干部谈谈都行。’”

先不管谢静宜的回忆准确与否,这个说法确实很有道理。

毛泽东乘坐专列外出视察

1,火车专列未必比飞机安全,甚至更危险。

毛泽东的专列条件虽比一般客车好,但比不上飞机,而且车厢里噪声大,颠簸厉害,冬冷夏热,一切都不方便,长期乘坐容易产生不安定感和疲劳感。

即便从安全角度考虑来看,坐火车也并非绝对安全,甚至比飞机更危险。

火车行程长,一路之上不可能随时设防,容易给敌人行刺之机,比如在铁道上安装炸弹等。飞机虽然受天气影响大,但速度快,又是高空飞行,不容易被敌人盯上,实际上更加安全。

何况,毛泽东一生富有挑战精神,不信邪,不怕死,从不考虑个人安危。

2,毛泽东出行确实喜欢走走停停,与群众密切接触。

毛泽东在北京时有个习惯,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工作,但为了了解基层群众的真实情况,毛泽东在火车上打破了自己的作息习惯,他让火车晚上停车休息,白天行车,目的是在白天观察民情和庄稼生长状况,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流。

当火车奔驰在广袤的原野上时,除了看书以外,毛泽东大多数时间是从窗口观察庄稼生长情况,看到哪一片地庄稼旺盛,毛泽东就很高兴。有一次,毛泽东高兴地叫来谢静宜,一边指一边说:

“你快看,这一片麦子长得多好!今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毛泽东外出视察过程中与群众亲切交谈

列车停在支线休息时,毛泽东时常走出来,在附近农田里转一转,看一看,摸一摸庄稼。

毛泽东见到庄稼,就像见到最亲的亲人,无论何时何地,他考虑的首先是人民群众,是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特别是1959年至1961年,我国遭遇空前的“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吃不饱饭,毛泽东更加关心粮食生产。每当看到干旱或水涝,庄稼长势受到影响,毛泽东就担忧起来。这段时间,谢静宜在毛泽东脸上经常看到他忧心忡忡的模样,笑容变得很少。

这就是真实的毛主席,他真正心系天下百姓,关心人民疾苦。

为了和群众接触,毛泽东不怕危险。

专列本来是保密的,但毛泽东不以为然,当火车通过城镇路口时,行驶速度比较慢,工作人员担心被窗外的群众认出毛主席,就把窗纱拉上,但毛泽东随手就把窗纱拉开往外观察,由于窗口又大又亮,很容易就被外面的群众认出来。

一看到毛主席,群众们顿时欢呼雀跃,有的还跟着列车飞跑向毛主席致意,毛泽东也很高兴,他微笑着向群众招手致意,根本不担心有什么危险,但工作人员却很担心,劝主席拉上窗纱,毛泽东很不乐意地说:

“怕什么,这是人民群众啊!我为什么怕群众呢?”

工作人员提醒说:

“群众中也有个别坏人呀!”

毛泽东撇撇嘴,

“即使有个别坏人也不怕嘛!这么多好人在,一个坏人哪敢害我呐?”

这就是真实的毛主席,他真正信任人民,对群众的爱胜过个人安危。

毛泽东和群众亲切交谈

从这个角度而言,乘坐火车可以随停随走,比较自由,容易控制,方便与基层群众接触,确实符合毛泽东一贯的思想和性格。

这或许是毛泽东出行选择火车,而很少乘坐飞机的真正原因——至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谢静宜对毛泽东的回忆是否准确呢?我觉得没问题。

谢静宜,河南商丘人,1935年出生,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毕业于解放军长春七九三部队(今解放军电子学院),进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由于聪明能干,干脆利落,谢静宜被选作毛泽东的机要秘书,一干就是17年。

17年的时间里,谢静宜追随毛主席左右,走南闯北,踏遍了整个中国,她对毛泽东工作、生活中的细节十分清楚,对毛主席万分忠诚,绝不会在这种事情上说谎。

毛泽东和谢静宜合影

三、“爱国说”:毛泽东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希望乘坐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前述1956年那次遇险的飞行中,一开始,刘亚楼是想安排空军的苏联顾问团驾驶飞机,苏联顾问团经验更丰富,也更熟悉飞机情况,但毛泽东拒绝了,他傲然说:

“我们有自己的飞行员,为什么要坐外国人的飞机?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我一定要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

毛泽东之所以不坐外国人驾驶的飞机,绝非出于安全考虑。无论是1945年的重庆谈判,还是1957年访问苏联,毛泽东乘坐的都是外国机组成员驾驶的飞机。他这次飞广州一定要乘坐中国人自己驾驶的飞机,显示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以自己实际行动支持人民空军。

毛泽东之所以说“

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

”,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他不仅不愿坐“

外国人驾驶的飞机

”,也不愿坐

“外国人研制的飞机”

,他更希望的是,有朝一日坐上

“中国人驾驶的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机”

,才能真正满足毛泽东心中的

“飞机梦”

毛泽东的心中,一直有个“飞机梦”。

1945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机场

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俱兴,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别说飞机、汽车,就连自行车都不能自己造。但一穷二白的现状更激起了毛泽东不服输的精神。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毛泽东亲自决策上马了156项工程,

其中就包括汽车、飞机,

即建设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原名112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当时有人觉得项目太多,像汽车、飞机这种可以考虑往后安排。

毛泽东听了不以为然,自信地说:

“我国是一个大国,世界上有的东西,我们不能样样都有,但是重要的东西,如飞机和汽车,我们就一定要有!”

这就是领袖毛泽东的眼光,高瞻远瞩的他知道,汽车、飞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个国家工业制造业水平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大国,

如果连汽车、飞机都造不出来,就会被西方国家瞧不起,

所以汽车、飞机项目必须上马,而且必须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上马。

研制汽车、飞机,不是一般工业问题,而是事关国家尊严和民族信心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的亲自关心和苏联的大力援助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艰难起步。

1956年9月,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试制成功,

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但这不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

1958年7月26日,新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飞上蓝天,

了新中国飞机制造事业一个全新阶段——自主研发、设计、制造的阶段。

我国自主研制的歼教1飞机

通常情况下,军用技术、装备比民用更高端,但航空工业领域却恰恰相反。

一个国家能造出先进的军用飞机,如战斗机、轰炸机,却不一定能造出大型民用客机,民用大飞机是航空科技和工业成果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毛泽东说的

“飞机和汽车,我们就一定要有”

,指的就是

大型民用客机

,俗称

“大飞机”

当时的美国、苏联、英国、法国,都拥有自己的大飞机。

1954年,赫鲁晓夫乘

图-104

专机访华,让毛泽东受到很大

“刺激”

,要求有关部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参观。1959年,赫鲁晓夫乘图-114专机访问美国,因为飞机体型太大,美国机场的舷梯车达不到它的舱门高度,导致美国人十分难堪,赫鲁晓夫利用大飞机羞辱了美国人一把。

可以说,在当时乃至如今的国际形势下,大飞机是大国形象最好的注脚。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时间内,中国没有自己的大飞机,国家领导人出行只能乘坐螺旋桨式飞机,出国访问只能租赁外国的喷气式飞机,外界评论

“中国尚未进入喷气时代,只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

,而“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则给中国敲响了警钟,必须研制自己的大飞机。

1970年7月,毛泽东视察上海。上海是当时中国科研和工业力量最好的城市,视察过程中,毛泽东对随行人员感慨地说:

“上海工业基础这么好,可以造飞机嘛。”

我国自主研制的运10飞机

毛泽东这句话绝非一时兴起,而是长久以来

“飞机梦

”的真实体现。在毛泽东的指示下,1970年8月,国务院批准大飞机项目立项,我国的大飞机项目即

“运10”

项目正式动,因为项目是1970年8月动,代号被确定为

“708工程”

,研制地点就定在上海。

毛泽东的关心下,全体科研人员克服困难,忘我工作,艰苦攻关,

“运10”

项目整体进展比较顺利。1980年9月,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大飞机——运10终于首飞上天,使中国一举成为继

美、苏、英、法

之后,第五个研制出100吨级大型客机的国家。

这一切,当然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毛主席运筹帷幄,英明决策的胜利。但这个时候,毛主席已经去世4年,无缘得见他心目中的“中国大飞机”了。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毛主席离开我们已经45年,关于他

“为何很少乘坐飞机,而更喜欢乘坐火车”

的争论还在进行,始终没有一个绝对权威的说法。

作者认为,

“群众说”

是最贴近真实历史的说法,它体现的是伟大领袖热爱人民、关心群众的真情实感;

“爱国说”

是最符合伟人志气的解释,它体现的是一代伟人独立自主、发奋图强的民族自尊心。

国产大飞机C919

2021年,上海将推动国产大飞机C919取得适航证并交付首架。C919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与当前世界最主流的机型波音737和空客A320级别相当。

毛主席看到这个消息一定倍感欣慰,在一代又一代航空人的努力下,他的“大飞机”梦想终于实现。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代接着一代干。可以说,没有毛主席等老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飞机”的关心,就没有今天“中国大飞机”梦的实现。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吃水不忘挖井人,永远缅怀毛主席!这盛世,如你所愿!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