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砥平里战斗,志愿军真实伤亡究竟是多少?师长徐国夫晚年有意见

砥平里战斗,志愿军真实伤亡究竟是多少?师长徐国夫晚年有意见

来源:历史知识网

作者:桅杆

有一段时间,抹黑志愿军的文章很多,其中比较典型和夸张的抹黑,是第四次战役期间,于1951213日至15日发生的砥平里战斗,一是说伤亡志愿军数万,二是说什么这次战斗是“朝战中斯大林格勒”。尤其是志愿军的伤亡数字,夸张得非常离谱。这些文章让一些不明真相的读者信以为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今天笔者就结合各方资料作一详细分析。

一、抹黑者美军说的个对比

关于砥平里战斗的志愿军伤亡人数,各类文章不尽相同,有8千、1万、2万之说。有篇文章甚至志愿军最后阵亡3万余人抛下1万多具尸体撤出战斗煞有其事地这段历史真相被隐瞒了近40

其实这个谎言完全经不起推敲抹黑文章中提到的伤亡数字,比美当年吹嘘的数字还要夸10倍。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军是怎么说的。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北纬38度线》中这样写道:第四次战役期间23砥平里地区作战。中国军队5个师包围了23团,轮番进攻,试图消灭这支部队23粉碎了这些进攻并使敌军遭受了极其重大的损失据报告,在23团阵地前的敌人尸体达2000具之多”。

,美军这个数据经不起推敲李奇微对志愿军伤亡数字的表述是“据报告”。谁报告的?是美23团还是其他部队?没有明说,含糊其辞随后又说:“中国军队停止进攻之后,我立即乘直升飞机抵23团阵地,看到了数百敌军尸体。”

李奇微当时是美第8集团军司令,直接负责前线的作战指挥,应该有比较准确的伤亡记录,却用了个“据报告”数字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个伤亡数字存在水分。

此外,李奇微在回忆对美2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前后2段描述明显矛盾:一段说“在中国军队的全面打击之下,美2师遭受重大损失”;后一段说“这段时间里,美2师打过许多硬仗恶仗,打得最巧妙又英勇顽强的是第23团”。战场最高指挥官对下属部队的战斗表现,为前后矛盾?有点耐人寻味,读者朋友可以自己去品

近来,有不少军史爱好者对砥平里战斗的真实情况进行研究,也逐渐接近真相。最近笔者看到篇文章,考证比较具体,说砥平里战斗志愿军共伤亡3300余人。但笔者反复考证和对比,认为这个数据仍不准确。

二、志愿军真实伤亡情况是多少

这篇文章说砥平里战斗的志愿军伤亡包括403个团伤亡1830余人391152个团伤亡879423个团伤亡600余人文章引用3个军的战史资料。

引用的资料没有问题,但统计范围出了偏差:一是参战部队伤亡数字统计进去,二是把参战部队砥平里战斗的伤亡数字也统计进去了。

首先看参战部队范围

这场战斗的总指挥是志愿军40119师师长徐国。他在回忆录中明确而肯定地说:砥平里战斗的实际参战部队40军的3个团,即119356357团和120359团。而这篇文章的统计范围却包括另外2个军(3942军)5个团部队这些部队并没有参加砥平里战斗

所以出现这样的误统计,可能的原因是第四次战役的东集团(邓指原计划用8个团攻打砥平里后因情错误,认为砥平里之敌有逃跑迹象,且敌人12个营。为此,邓华指令徐国夫指挥4个步兵团和1个炮兵团发起进攻。可战斗发起前,炮兵团遭敌轰炸没能参战,42125375失去联系也没参战。所以实际参战部队只有403个团。

其次,砥平里战斗是第四次战役后期发起的:第四次战役的东线反击战是从26日开始的砥平里战斗13发起前后固守待援,其周边地区成为美空军轰炸重点地区造成参战部队较大伤亡。可以佐证的是:炮兵42团计划配属攻打砥平里,就是因为美军轰炸而损失惨重,失去战斗力。

四十战例选编》所列403个团伤亡1830余人,应包括整个东线反击作战期间的伤亡数字。砥平里激战约36小时,战斗主要发生在2个晚间,争夺外围高地,并没有攻击敌人核心阵地,所以伤亡情况不会特别严重。按各一半左右砥平里战斗伤亡人数900多人。这与徐国夫回忆录中说的基本吻合:战后参战3个团上报的伤亡为900多人,其中牺牲300多人似乎也与李奇微回忆录中“看到”的数字相符。美军自己公布的砥平里战斗伤亡数字是400多人。

顺便说一句:一些军史研究文章不严谨的,如砥平里战斗伤亡数据的统计范围等。徐国夫将军晚年意见很大。

三、玄而又玄的所谓“重大意义

抹黑者为了配合夸大志愿军伤亡人数,还编造了一个说法:把这本来平常的战斗,夸大成“战争转折点”,甚至被说成是“朝战斯大林格勒”等等,很玄乎

实际上,面对有强大海空和火力、后勤优势的联军,志愿军有胜仗也有败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对志愿军来说,砥平里战斗无疑是一场败仗对此我们也无须回避只是第四次战役期间一场规模不大的战斗。

有人说,砥平里战斗是志愿军“被迫”由运动战到阵地防御战的转折点。这根本不是事实。第四次战役结束不久,志愿军就发动运动战阶段规模大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战,是第五次战役之后的事,是多方考量下的选择,与砥平里战斗没有任何关系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笔者曾写过一篇深度长文《抗美援朝战争的前因后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公号“走进历史的深处”阅读。

对砥平里战斗,李奇微在回忆录中作为一场胜仗吹嘘的。但在回忆录中100多字一笔带过,通篇没有认为此战有什么重大意义”。些人却要挖掘什么“重大意义”

现在社会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些人只信外国人的,不信自己人的;情愿相信假象不愿承认事实当然,国内也有一些专门胡扯。但谣言止于智者,相信读者朋友自有鉴别力。

关于伤亡数字,这里多说几句:在战争年代,我军对歼敌和自身伤亡数字统计是极其严格的,尤其是自身伤亡数字,是战后兵员补充的依据,更不可能虚报或瞒报。说砥平里战斗志愿军数千、上万甚至数万伤亡,都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