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苗子(1913-2012年),本名黄祖耀,广东中山人。当代知名漫画家、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书法家、作家。黄苗子少时就读于香港中华中学。在香港时就向报刊投稿所创作的漫画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上海,继续从事美术漫画活动,并成为沪上漫画界的中坚人物,先后任《新民报》副总经理、贸促会展览部副主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2012年1月,著名文化老人黄苗子以百岁高龄辞世。今年是黄苗子逝世十周年,《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此刊发黄苗子之子黄大刚所写的回忆文章。
君今飞去一条龙。
我是破车牛亦老,
粉丝亿万小丁聪!
这是父亲悼念小丁叔叔的诗。他们在1935年相识,直到2009年,长达74年。因为是悼诗,书写未红盖章。
有年轻朋友问我:他们这些人为什么能有持续终生的交情?当时还真把我问住了。
父亲在《<世说新篇>小记》中说:
古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在十分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人总是有好有坏,老汉一生却是遇的好人多,坏人少。结识的师友,除极少数旧日似曾相识、今已避之三舍,或自称和老汉铁哥们儿而其实素昧平生者外,绝大多数都是有趣的人、有性格的人、有天分和有文采的人,都是好人、奇人、“酷”人、“绝”人。结交良友自然就讲道义,长学问,见温情,能互助,诉心曲。我这老头,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缘认识这一大帮哥们儿朋友。
朋友相交,首先是相互欣赏吧。父亲在《世说新篇》里记述了好多师友,不管笔法如何变换,父亲的欣赏、敬佩之情跃然纸上:
如山东大学的童书业教授,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老舍先生的风骨——自尊、刚正、仁爱和“民胞物与”之情;张正宇伯伯“狂”得可爱、刻苦用功;罗寄梅先生的学问修养,尤其是在1940年代与夫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拍摄数百张极其珍贵的敦煌莫高窟照片(这批照片已由国外一家出版公司出版);王世襄伯伯家的老家人玉爷的为人,与王伯伯一家人的那种难以割舍的情感……
我想起廖冰兄伯伯的一番话,那是1980年代,他获得了一个装帧设计的全国奖项,他却说:那有什么呀!我这都是从张光宇那里“偷”来的。
一个“偷”启发了我,想想父亲和他的朋友,哪个不是“偷”来“偷”去?人家的学问、品行、才华,总之他人之长,全都看在心里,记在心上,互欣赏更相互启发,不知什么时候或许就改造成了自己的东西,可谓相得益彰。
总之,父亲和他的师友绝不是“恨人有”,更不会“笑人无”。
如今这部《<髹饰录>解说》已被漆器专家和收藏家奉为圭臬。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和他的朋友们知道。
“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系统化工程的开山之作,它为历史研究提出了以实论史的新方法……”(王亚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导读》),为中国服饰史研究铺平了道路。一次一位考古所的老兄对父亲说:看到沈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我们无地自容啊,本来该我们做的事情,却让一个文学家做出来……
聂绀弩伯伯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说:
……
代请韩公(注:画家韩羽)赐画,实获我心。尹公(注:画家尹瘦石)来,说韩公画戏文极佳,曾见其虹霓关云云。尹公亦云韩在保定,不知其为青少中老,我公其知之乎?
忽然想到,韩画固神。若问:何以不以之画社会主义革建,而画封建落后之物,其将何以为经济基础服务乎?此事极关重要,甚至是文艺界之致命问题,未见人谈及,自亦觉极难谈,因广大艰深难以开口也。我尝觉公、我、祖光、瘦(注:尹瘦石)、迩(注:陈迩冬)乃至永玉,固均属落后分子,但实皆高知,并不反社,有时抑可歌社而并不违心。且今之我国孰为歌社标本,而歌社之作(不仅美术)似很少如韩画之动人者。又,韩画似不大众化,而此欣赏之小众,所见非错。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是好。何时枉顾,愿一倾之,以求大教。
此颂艺安
弟驽1977.10.10
此时,聂伯伯还是“戴罪之身”,每个月只有18元生活费,比我父母出狱时差多了。一周后的17日,他写了给邓小平同志的申诉信。转过头,玩笑照开,文思照旧,写此信应是对“文艺界之致命问题”已有想法,要对父亲一吐为快,相互启发。每个人都有艰难时刻,无论多难多黑暗,这一方土地上的灿烂文化,是父亲和师友们心里的一盏灯。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探索追求,无论在暗夜里、乌云下、阴影中,熟悉他们的人都知道,他们身上永远充满着阳光,所以,永远都不会成为阴影的一部分!朋友相濡以沫,则是那盏灯耗不尽的灯油。
百年旧梦千古文章
1919年,作为战胜国,自己的领土却在凡尔赛宫被列强交易。
日寇入侵,更是让父亲饱尝国仇家恨——兄长黄祖雄(黄中坚)牺牲于太行山,我的外公郁曼陀被敌伪特务暗杀于如今的上海常熟路188弄家门口,三外公郁达夫在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宪兵杀害于印尼巴爷公务,我的曾外祖母不堪忍受日军欺凌,躲进山洞活活饿死。广州大轰炸后街头血肉横飞的惨景,重庆持续五年的大轰炸……
但是,父亲毕竟是同盟会员黄冷观之子,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伴随其长大,爷爷在香港这块英租界上创办的中学,起名“中华中学”……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德先生”、“赛先生”,在他们这一代文化人心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父亲模仿比亚兹莱的《魔》是在1929年8月发表在《上海漫画》上的。从香港到上海,都是华洋杂处、得风气之先的地方。民族情感没有让他排外,反而希望通过借鉴国外,能探一条新路。正如张光宇伯伯这年10月在《上海漫画》发文所称:“……无疑地把新的思想尽量灌输,无疑地把科学组织成的种种力量把他采取;而更其是把我们中国人一向停顿着的懒脑子来捣乱一番!也要叫他嚷出‘立体派’或者‘表现派’的建筑及用具一一速现呢?如其更野心一些连欧美或日本的‘工艺美术’的发达也超过了!要使他们震惊起我们并不是专靠唐、宋、元、明的古瓶,或商鼎、汉瓦来吹吹牛的工艺美术才是啊!”
正是这样的忧心和雄心,从1920年代睁大眼睛看世界到194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多数艺术家中形成了探索民族化之路的共识。
绕梁哀曲,叹灵珠婉转,才人词笔。落彩飘飘谁捡去?累汝殷勤寻觅。笑泣声残,悲欢梦渺,觅也无踪迹。氍毹人世,几人暗自悽咽。
从伊密誓惺惺,银河耿耿,会好何如别。涠絮莲泥相望苦,檀板黛眉愁绝。漫说明朝,可怜今夕,雪虐冬风急。云胡归去,江湖万里空阔。
这是为“下九流”人物鸣不平,也是对家国命运的忧愤与无奈。1982年5月,父亲重抄并记曰:“那时正是国土受日帝侵凌,大后方一片昏黑,语涉颓丧,也是写实。身在空阔江湖,回顾一下‘可怜今夕’历史痕迹,倍增感怀。”
那个战乱纷仍的时代,人们流离失所,被上下抛颠,不甘屈辱贫弱的这批文人的命运自然就连到一起。
本非同根生,构陷何足奇
共产党人给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憧憬。且不说廖承志、夏衍、乔冠华这些共产党人的人品学识,就说八路军不断收复失地,而且为保护赵城金藏,与日伪周旋,那些不认识几个字的战士,为了保卫中华文化瑰宝,竟有八人献出生命,这让他非常感动。渡江战役,解放军敢于炮击英国军舰,让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尤其是抗美援朝,做出了被普遍认为是不可能的奇迹——把美国人从鸭绿江边打回了三八线!百多年屈辱的民族,终于得以扬眉吐气。
父亲不是神仙,曾有许多的迷惑、犹疑、彷徨。因为他们太了解旧社会的种种丑恶,于是带着美好的憧憬奔向新社会,生怕不能跟上新气象,玷污了自己的憧憬。每每遇到迷惑,便先检讨自己,其实,他自己也搞不清自己究竟错在哪了。聂伯伯比父亲觉悟高,但也认为自己属于“落后分子”一群。
他们这些人就是这样,没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在一次次遇到麻烦的时候,就想放弃或真放弃了,但是,因为对文化艺术、尤其是中国的文化艺术爱得太深,却不由自主地从另一块地方捡起来,并又从中得到一种享受,还把这种享受与朋友分享。
父亲一生,多受磨难,但他心里有那盏灯,就永远有爱,有光明。所以,他喜欢盯着别人的长处学,为别人的成就点赞;所以,他可以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依然笑面人生;所以,他一次次“放弃”,又一次次重新开始;所以,父亲和母亲早早商定,将收藏和自己的创作拍卖,建立基金会,而不是留给子孙(黄苗子郁风慈善基金会成立至今已资助数百位美术院校贫困生以及多个文化项目)。
杨伯伯的妹妹杨敏如老师(我上过她的中国古典文学课),她拉着我的手就哭了说:我们都想你爸爸,我哥哥也一直惦记着他。他是好人,还有郁大姐,都是好人。我们家有好些他们的书,他们的字画。别听那些坏人瞎说。本来我是来吊唁的,可杨老师倒来安慰我了。
当晚,杨伯伯的小妹杨苡阿姨来电话:“我哥哥一直惦记着你爸爸,本来说起章诒和我们都气的不得了,可我哥哥只是一笑,黄苗子哪有那么大的本事!”
相濡以沫的“过来人”,一语中的!
杨伯伯这样的朋友,父亲有一大群,章诒和没有!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很多人按照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的标准,说他是法家学派弟子,也有人说他是兵家、墨家传人。那么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究竟属于哪一学派呢?诸子百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产物。此后,这些学派大多分流、演变。除了儒释道家思想活跃,其余的思想流派大多消隐。所以,三国时期人物诸葛亮的身上,并没有明确的思想流派...
在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就开始起事了,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北方,甚至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当时所拥有的实力甚至是超越了孙刘双方的联盟。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大多数人觉得跟曹操的奸诈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了,这兴许是一方面原因,当时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曹操的识人之明了。大家都知道,曹操...
第十名:步练师她是孙权的妃子,来自江苏,在孙权继位之后被封为了夫人,可以说是达到了皇后的地位,在步练师去世之后,被追封为了皇后,埋葬在蒋陵。第九名:祝融夫人她是三国里面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和孟获是一伙的,和孟获一起对抗蜀国的军队,在七擒七纵孟获之后,祝融夫人也归顺了蜀汉,据说他武艺高强,百发百中...
赵云,乃是继关羽、张飞之后,加入刘备集团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赵云算得上是蜀汉集团的元老级别人物。但是,刘备在称帝之后,给赵云的官职,仍然是一个“杂号将军”,赵云的权利,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丝毫的改变。很多人搞不明白,赵云前前后后,跟随刘备出生入死,差不多30个年头,为什么刘备就没有让赵云独当一面。给...
东汉末年,英雄辈出,谋臣如雨,武将如云。说起三国英雄们的武力值,这第一者当属吕布.随后才能够轮得上关羽、张飞等人.当时三个国家的实力都不容小觑,而大将最多者应...今天我们来看看三国时期的大狂人都是谁?Top8:虞翻虞翻是东吴的一员将领,虽然在三国时期他名声并不显赫,但他也是一位文武全才,尤其是他在...
果然司马懿跨渭河修桥,在两岸扎营,诸葛亮面对本想使用声东击西之策烧掉浮桥,却不想还是在司马懿刺探到了军情,溃败而返。第二回合司马懿想要反守为攻,将蜀军彻底围困,结果诸葛亮来了个埋伏战,扳回一局。等到第三回合,“木牛流马”这样在传说中流传了近2000年之久的“黑科技”除此登场了。本来是司马懿见蜀汉境内...
关家被害经过这一切,还得从蜀汉灭亡的前几个月说起。话说蜀汉末年,曹魏权臣司马昭派遣将领钟会、邓艾率领大军南征蜀汉。在古代,巴蜀地区是历代封建王朝都深感头疼的地方。因为交通因素以及统治技术的局限,一旦王朝出现衰败迹象,巴蜀地区往往会成为最先脱离朝廷统治的地区。并且,巴蜀地势的特殊,也让朝廷的讨伐变得收...
老刘没有发迹前只是家乡沛县的一个亭长,大致也就相当于乡科局干部吧?这个时候的老刘,那可真是本色毕露:不仅生性放纵好酒贪花经常戏弄手下的员工,而且还曾经多次出现过工作上的失误!多亏刘邦有几个好朋友帮衬——别人就不说了,县级干部萧何就多次替刘邦打过圆场,每次刘邦出现工作失误时,都是人家萧何替他周旋,这才...
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知道指的就是献帝刘协。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够落得善终,与他一生充满了大智慧,是很有关系的。按理说他不是嫡子,皇位原本不是他的,再加上母亲也早早地被何皇后给毒死了。得知真相后的灵帝,尽管十分愤怒,但考虑到大将军何进,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尽管何皇后如愿以偿地让自己的儿子刘辩继承了大统,但她...
比如此人的心肠异常的狠,不止一次地抛妻弃子,据正史的记载最少就有四次。其实这也算是一种无奈吧,无可厚非,因为在逃亡的过程中,带着家眷实属不便。这点倒是和他的老祖宗刘邦很像。当年刘邦兵败逃亡时,也是嫌马车太慢,好几次都把自己的两个孩子扔下去,都是夏侯婴又下去将其捡回来的,也正是因为这点,气得刘邦想杀了...
一日曹操不经意间看到儿子曹植的文章,连连点头,不时嘴角微微一笑。看完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10岁儿子写的,问曹植:“你请人代写的吗?”,曹植胸有成竹的答到“话,说出口就是论;字,下笔就成文章,不信当面考考我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写”。小时候的曹植性格坦诚,放荡不羁,不讲究仪表,车马服饰不张扬,没有官二代气...
这三次战役是公认的"三大战役"。不过以影响力来看,小编认为还有三场战役,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三国"三大战役",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三次战役。小编认为"潼关之战"是一场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战役,然而它对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我们知道"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集团暂时失去了对南方扩张的条件,开...
这个无能主公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吕布,作为汉末一代诸侯,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但是其政治思维偏弱,不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导致一直被人利用,先是董卓,后是王允,最后又依附袁绍和张扬,偷袭曹操的兖州,窃取刘备的徐州,最终在徐州下邳之战中被曹操围困。这个时候,吕布麾下一位武将出场了,也正是今日小编要讲...
这位令人惋惜的女子就是汉昭帝的上官皇后,她也是霍光的外孙女,或许人们能够在电视剧中看见这个女子的身影。当时汉昭帝即位后,年龄仅仅只有8岁,由自己的姐姐鄂邑长公主抚养着长大。等到汉昭帝21岁的时候,鄂邑长公主开始为他挑选妻子,此时的上官氏也只有6岁。等到上官氏入宫之后,就被封为了婕妤,在此之后不久上官...
曹营救主斩杀曹军忠贞猛将总结赵子龙可能不是三国里最耀眼的,但他是最朴实的。朴实者,可以活得更久,这样的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令人敬佩信任的,因为他是贴近我们的,可以是我们行事的标杆。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