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故宫藏画里的“春山”:澹冶、柳色、小隐与晚归

故宫藏画里的“春山”:澹冶、柳色、小隐与晚归

来源:历史知识网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出自唐代文学家李华的诗作《春行即兴》以其句句写景,句句含情,意境含蓄的特点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喜爱。

诗词之外,美术史上对于春山的描绘亦多有精彩之作,如南宋赵伯驹的《春山图》通幅以青绿为主调,生动地表现出春日触目阶绿的景致;元代朱叔重的《春塘柳色》用笔极为柔和,着色温润清雅,充分表现出春天里大地润泽,嫩绿遍野,万物滋长的盎然生意;明初戴进的《春酣图》则连皴带染,劲健洒脱,反映出十五世纪浙派画家追求直观的平面装饰趣味,与动态美感的典型作风……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其《林泉高致·山水训》曾有言:“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值此春云出岫、湖江春晓的踏春时节,《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特别梳理故宫藏画中的“春山图”,以飨读者。

宋郭熙《早春图》轴

(传)宋米芾《春山瑞松》轴

宋赵伯驹《春山图》轴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

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临安(今浙江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所在,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刘松年身为画院画家,长年生活其间,描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此图立意于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物,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一大批无心复国的官僚们,专注于享乐的生活态度。正如诗云:“暖风薰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高克恭《画春山晴雨》轴

元吴镇《清江春晓》轴

元王蒙《谷口春耕图》轴

郑维翰题:“井屋迢迢隔翠微,我将潜迹荷鉏归;自缘不露囊中颖,岂叹人间识者稀。烟柳垂垂平野沼,风苗翼翼接郊畿;却因偶得耕鉏暇,石壁攀萝制作衣。郑维翰。”

王禋题:“满眼荆谿入画图,树椽茅屋倚苍梧;秫田二顷躬耕处,坐石看山酒旋沽。三山王禋。钤印二:王明仲。坤良卦印。”

左边幅董其昌题:“叔明有青弁图,与此图同一笔法。其昌。”上方裱绫董其昌又题:“癸亥(1623)四月十一日晋陵唐君鱼持赠,元人题此图,有老董风流尚可攀,谓吾家北苑也。后二日吴江道中观并记。其昌。”收传印记:王氏清玩。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子孙世昌。清乾隆嘉庆宣统印玺。

元商琦《春山图》卷

著录于清内府《石渠宝笈初编》。此卷原藏清宫内府,宣统年流入民间,解放后归国家文物局所有,后由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1958年,经由故宫博物院修复专家重新揭裱,令它恢复了旧貌。

元人《春山图》轴

元朱叔重《春塘柳色》轴

戴进《春酣图》轴

戴进《春游晚归》轴

明周臣《春泉小隐图》卷

此图为别号图,是周臣为一位裴姓,号春泉的文人所作。画面起首以裴君的草堂为中心展开,草堂轩敞明亮,陈设简洁,堂外古松盘曲。主人正伏案假寐,堂外一童子持帚清扫,体现出闲雅出尘之趣。其后,板桥连岸,春水潺湲,远处青山逶迤,平湖无涯。中国画中往往绘文人隐士昼眠以示对外界的漠不关心,暗示他们与作官者有不同的享受,宣扬自我解脱、自我慰籍的处世哲学。画家巧妙地突出近景的板桥流水,以示“春泉”之意,又以假寐表示“小隐”,点明主题。

文徵明《雨余春树》轴

文徵明(1470—1559),江苏长洲人。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亦字征仲,号停云生、衡山居士。诗文书画并佳,画师沈周,为明四大家之一。

文徵明《燕山春色图》轴

文徵明《江南春图》轴

文徵明《春山烟树》轴

明代学者彭年楷书跋:雷平春色晓氛氲,天外三峯碧玉文。为问华昜洞中客,可能持寄陇头云。彭年。

清高宗行书跋:春山秀冶含姿,春树烟融雨滋。记得枫桥那畔,所逢往往如斯。乾隆甲戌(1754)春御题。

明唐寅《暮春林壑》轴

作者行书自题:“逶迤十里平溪路,滴沥三重下濑泉。为底时来策黎(疑作藜)杖,春衣要试浴沂天。唐寅画并题。”

王原祁《春云出岫》轴

(本文部分资料整理自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