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清朝 >  乾隆一生为何四次东巡谒拜盛京祖陵

乾隆一生为何四次东巡谒拜盛京祖陵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818

乾隆一生中四次东巡谒拜盛京祖陵,不但是为了寄托哀思,更重要的是继承祖先传统,教育训诚宗室子弟,一定要不忘根本。

清朝之初,很多王公贵族及文武大臣都葬于盛京,即现在的辽宁沈阳地区。清历代皇帝都以盛京为本朝龙兴之地,向来很重视去参拜祖陵,以寄托哀思,让子孙万代都能“处尊位而缅前劳,览当年而兴祖思”。

乾隆曾经四次恭谒盛京祖陵,其目的除了巡视沿途地区情形外,最重要的是为了巩固龙兴之地——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说,辽、吉、黑三省之东、北两面,与正在积极扩大疆域的俄国接界,是大清国防止北方、东方外来侵略的前沿阵地。尤其经康、雍两朝,这几十年来,俄国势力已在东北亚地区日渐巩固。更需要百倍警惕才是。

从国内各族之间的关系来说,乾隆八年(1743)第一次在盛京谒陵时,曾在漠西的蒙古准噶尔部,势力仍然很强大,随时都可能绕道东北面南下中原。

清政府要防御准军的人掠,或对准部进行攻击,奉天就是十分重要的军事要地。康熙帝当年亲征西北噶尔丹时曾军分三路,东路就是奉天将军萨布素率领的东三省劲旅。因此,无论是从兵源上讲,还是从防守上论,乾隆都很重视这个关外重地。

对于谒拜祖陵,乾隆其实还有很多用意,其中之一就是训诫宗室“恪守旧章”,不失满洲旧俗。每次前往盛京,他都要率领皇子、皇孙、宗室宗亲一起去,让他们目睹祖先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开创祖业的艰难足迹。乾隆还另有一套教育方法,把祖先在此从事的一切军事活动绘制成《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舆图》,以渲染祖辈赫赫武功,勉励后代继往开来,永远继承祖先传统。

乾隆八年第一次拜谒盛京祖陵,到乾隆四十八年,四谒祖陵时,乾隆年已七十三岁了。但他不仅自己不辞劳苦,而“溯源报本,弥深追远”,还要求宗室子孙以后也要常来盛京谒陵,并常根据盛京谒陵时王公们的表示,给予训责和奖励。

在拜谒期间组织打猎活动时,乾隆发现有些王公贵族竟然射箭不中,“不能手格一兽”,就训责他们说,身为皇室子孙,骑射不精,愧对先祖教诲。

同时,乾隆还特别警告的是皇子皇孙们必须把祭祖陵当成大事来看待,每隔三年,就得有皇子恭谒祖陵,以“感天佑而仰祖功”。他又警告大臣们:如果阻止皇帝谒陵,就是“我朝之乱臣贼子,当律以悖命之罪,诛之毋赦”。这两个方面的态度,足可见他恪守原则的坚定性。

调查民情民风、整饬吏治军务、开展外交关系等,也是乾隆来巡谒陵的几个目标。盛京在历史上可以称为军事要塞,因此乾隆常在行围活动中来检阅军队。在首次东巡临盛时,乾隆看到兵丁强壮、弓马娴熟,就通令嘉奖将士,使他们更加勤于操练,加强武备、以卫国土。在东巡中乾隆还发现:盛京作为陪都,其户、礼、兵、刑等五个方面的官员都是由京都调来的,这样必然会挫伤盛京本地官员的进取心和积极性。所以,他就对盛京官员的任免办法作了调整,并进行精简机构,使地方能得到更好的治理。

在东巡期间,为笼络人心,乾隆帝还做了一些有利于地方吏治及普通老百姓的事情,以树立自己爱民的形象。如通过减免巡幸所经过州县的应缴钱粮,豁免一些地方的地租,“以示朕优恤旗庄之意”;对于一些高龄老人,还下令“年七十以上者给与布一匹、米五斗,八十以上者给与绢一匹、米一石,九十以上者加倍”;并增加这些地方的科举名额,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入仕途:让盛京所属各城旗员和州县官员因过而受各种处罚的,都给予宽免:赏赐给盛京将士兵丁以钱粮、布匹等。

每次到盛京谒陵,乾隆都很注意与睦邻朝鲜搞好关系。对于朝鲜派来求见的使者,总要赏赐大批的物品,以加强友好邦交。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