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清朝 >  乾隆帝用人故事:巧用耳目治朋党

乾隆帝用人故事:巧用耳目治朋党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217

明察各级官吏,集大权于一身,这是乾隆防止出现朋党势力的策略。密折制度和军机处,为乾隆独治朝纲,统领国家政务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乾隆的督促下,密折制度和军机处制度得到了完善,使乾隆的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集中和巩固。

实行密奏折制度,使信息充分流通,把臣僚完全置于皇帝的监督和控制下;恢复军机处,促成皇帝对国家政权的高度独裁,便是乾隆进行政治统治的有力手段。

秘密奏折,顾名思义属保密性质,是写奏折的人直接把它交给皇帝本人看,其他任何人都不得私拆。这与日本或奏本先由通政使司上达,又经内阁大臣签拟。再由皇帝裁断的程序截然不同。密折直达御前,并由皇帝批阅,这使皇帝能够直接而及时地了解政情、军情、民情,作出决策。因为密折保密性高,臣僚们的各种举措和参劾都各不为知,所以对各级官僚都有威慑作用,臣僚们之间这种不分等级、不分地区的互相纠察,有效防止了上下串通一气,共同欺瞒皇上的现象,而且他们之间互相防范、猜忌,也加强了他们对皇帝的向心力。大臣们害怕被秘密弹劾,不得不自我约束,勤政效忠。

密折制度在清代从顺治年间开始,盛于雍正时期。原来享有密折特权者多为皇帝亲信、尚书、都统、大学士等高级官僚,到了雍正时密折权拥有人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甚至许多微末官员,也可通过密折来报告地方情形,雍正认为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欲广耳目”罢了。密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使皇帝能多渠道、及时地了解各种信息,以便制定对策,监督各级官僚居心行止,为强化政治控制提供很大的方便。可以这样说,密折把奏折之人变成了皇帝可以随心操纵的侦探。

乾隆即位的第三天,就毫不迟疑地恢复了密折制度,同时,还下令扩大折奏言事官员的范围,指出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可,以有密奏权力。

为了加强奏折的保密程度,乾隆还采用了一些保密措施:一是坚持满族官员奏事用满文,而不用汉文;二是严禁把奏折上皇上的批语泄露出去:三是为防奏折呈送途中泄密,把奏折放在匣子里,匣子只有送折人和皇帝才能开

对密折上内容的批阅,乾隆帝十分认真,只要属于绝密的密折,他总是亲自拆封。有的很绝密,乾隆就索性把内容记在心里,把原折烧毁。到了乾隆十三年后,乾隆废止了奏本文书,密折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如果官员们有了机密的事情要汇报,往往先以密折形势报告皇帝,在明白皇帝明确的意图后,再以题本的形式向专职部门请奏。这时候的请奏仅是为了走走形式而已,最重要的还是奏给皇帝的密折,这完全保证了乾隆能把大权独揽在手中。

除了秘密奏折制度,乾隆另一个独揽朝纲的措施就是在乾隆二年出台的裁撤雍正丧期内设置的总理处,恢复军机处。在刚即位时,乾隆是把军机处当做前期政治之弊来撤销的,但头脑敏锐,颇有远见的乾隆很快就意识到:真正的弊端并不是军机处的设立,而是由亲王和重臣把持政务要职。所以,为了充分削弱他们的权力,乾隆帝又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制定相关制度,使皇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乾隆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可想而知,天下庶事繁多,每天都有大量的奏折和问题需要皇帝阅览处理,而只靠一个人又难以应付。这时的军机处,其实还只是皇帝个人的一个秘书而已,里面的大臣所做的事情都只是些能够贯彻皇帝意旨、通晓文字工作,工作效率也比一般官僚高的高级秘书工作而已。拿乾隆的话来说,“各位纶扉,不过委蛇奉职领袖联班”。

一个人拿主意出决策,军机大臣就把乾隆每天说的话从口头上移录到纸上,并保证无误详实即可。他们本身的种种建议仅供皇帝参考。根本不能左右局势。

在军机处的人选上,乾隆把皇亲完全拒之门外,但为了保证满族人在清政权中占重要的地位,他还规定首席军机大臣必须为满人。由于乾隆往往只是一人说了算话,所以他也担心军机大臣们有二心,为了彻底收买他们为自己卖命,又规定凡是军机大臣都可不以资历高低为标准提拔自己的亲信。可是重要的用人权当然还是在乾隆自己手中掌握着,他曾说:“朕为政以来,对待用人之权是很慎重的。”就算是乾隆晚期,极其宠信放纵的权臣和砷也没能左右过皇帝的用人决策,其他臣子就不用说了。

乾隆时期的清朝官制中,军机大臣还都是兼职的,不是正式的职务。到了乾隆十年,为了能更牢地牵制军机大臣的权力,乾隆出人意料地把他的小舅子,年仅二十五岁的傅恒提拔为首席军机大臣。这样,傅恒就可以称得上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相国”了。虽然乾隆称傅恒“筹划精详,思虑周到,识见高远”,但傅恒毕竟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再有远见卓识,也确实还不大成熟。蒙乾隆这样抬举,他自然会拼上一条命也得为皇帝分些劳苦,并且还可以保证对皇帝言听计从,不会有任何异议,让皇帝放心地在幕后指挥,自己只做个最忠实的传达人。在傅恒之前,乾隆在军机处提拔的还有讷亲。讷亲当时也是一个年纪轻轻的满人,他也是考虑到很多因素才被特殊提拔的,可见,乾隆用人确是费了心机。

为更牢固地独揽大权,乾隆一改雍正时军机大臣不超过三人的惯例,而让六个军机大臣分割军机处的事务和权限,使他们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不能有任何越轨之举。他还规定军机大臣不能同时人见皇帝。当时傅恒不认识汉字,特许他可以和其他大臣一起人见。对于象征军机处权力的大印,乾隆管理得很严,印文钥匙分别由值事太监和军机章京保管,为了保密起见,还规定只能由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少年充任军机处听差,还派御史往来检查,不许任何人在外窥探。

在建立健全军机处及其管理工作制度后,乾隆通过各种方式大肆削弱中央和地方其他机构的权力,把权力集中在军机处,由皇帝亲自领导。实际上,军机处权力的扩大,就是皇帝权力的扩大,它不仅把传统的议政王或大臣的权力剥夺,使之名存实亡,而且也使内阁形同虚设。过去的公文处理要经过众多的环节,有了军机处后,皇帝的谕旨可以直接从军机处发出,下面的奏折也可以直接从军机处递人,这样还大大提高了办事的效率。

乾隆时的军机处职责主要是帮皇帝撰写上谕,处理奏折,审查内阁和翰林院拟的诏旨,议论施政方针,为皇帝准备政事参考资料,参与科举考试的工作,奉旨出京查办事件,陪皇帝出巡,记录和收集有关档案资料等事务性工作,对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使用、任免提出参考意见。等等。

其实军机处已成为辅佐乾隆行使强权的常设中枢机构及全国的政务中心。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