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清朝 >  康熙帝的小故事:康熙治国“耍手段”

康熙帝的小故事:康熙治国“耍手段”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849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家就更大了,所以什么人都有。康熙知道自己治国不玩点“手段”就是没法管,这种“手段”就是策略!

康熙帝一生访遍全国各地,无时无刻不以民间疾苦为念。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为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地方官和老百姓为了报答皇上的恩怀,在皇上的面前或在圣驾过去之后,都纷纷要求给皇上建碑亭楼舍,以作永久纪念。然而,康熙对地方官和老百姓的好意,正像臣子们为他上尊号一样,常常婉言谢绝。

二十五年十二月,福建提督张云翼报告说:福建提督施琅拟在泉州天地春建立御书碑亭,刻写御制诗,不便行人来往。请皇上定夺。

康熙批复说:施琅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朕写诗送给他,目的是鼓舞他积极上进,现在他却刻出来显示和炫耀他全家及个人的光荣。在他的家舍附近自然可以,而在公共场所建立碑亭,不仅使文武百官出入不便,而且有威慑人的意思。招摇过市,沽名钓誉之风应严加整顿。

二十八年二月,康熙南巡治沙,访问苏州、杭州等地,发现有建立称颂皇恩的碑亭,十分不悦。康熙帝认为,虽然这些都是百姓们发自内心、自觉自愿的,但如果每个地方都这样干,那就未免劳民伤财了。

当他到达苏州松江地方时,百姓因为免了钱粮受益而自立碑,并齐集于行宫门外,拜献所刻碑文。康熙对此指出:民为国本,休养宜先。之所以免除江南的赋税以及历代的积欠,是希望让老百姓能够自给有余,以此来满足朕关心人民的愿望。今天看到你们所献的碑文,足见你们的诚意,但考虑到会有不贤的官员以建立碑亭的名义,借机科敛百姓,所以,只好将你们的碑刻还给你们。

大家听了之后,都感激涕零,跪倒在地,同声反映:全县公举,并无科敛。天心过虑,舜忧民之心也难能如此。碑刻特表众百姓一点心意,众民不愿再拿回去。

康熙看到他们是诚心诚意的,便令将碑刻收下,说:“朝廷免去钱粮的意图,是为让百姓富足一些,过上好日子。前已有旨:民间建立碑亭,颂扬德意,虽然是出自人民的心愿,但浪费民财民力,以后地方官员,不能借端修碑亭,增加百姓负担。”

山西巡抚倭伦上书,修建万寿龙亭,永载皇恩。

康熙对大学士们说:“何必建龙亭?如果做好事,人民自然会感激称颂;平阳地区地震,人民受灾;大同地区土地不好,人民贫困,有关建立龙亭一事,应下令禁止。朕凡事讲求实际,不崇尚虚荣。你们应当向他们解释清楚。”

湖北巡抚刘殿衡将印刷的御书和建藏书楼的图样送皇上呈览。

康熙看过之后对大学士们说:“湖北捐工建楼,实在是浪费。朕车驾巡行,一切所需,从来不取于民间百姓。而各省不肖官员,总以修理行宫为名,擅自动用国库开支。等到亏空数多,便进行加倍私派,科敛肥己,加重百姓负担。种种弊端,不可胜数,应严行禁行。并且下令各州县衙门执行。”

福建省巡抚罗满保上奏说:皇上六旬大寿要到了,闽省所有文武要求在九仙山建立碑亭,祝贺万寿。康熙批示道:建立碑亭,永行禁止。奏不合宜,退回并严加整顿,并把此事通告四方。

各地纷纷要求建碑立亭,记载皇恩,而每次康熙都是下令禁止,其缘故一是不愿张扬,二是不肯扰民,三是防止下面官员劳民伤财,害国害民,他认为这也是造成百姓不富的重要原因。康熙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一旦发现有不正之风抬头,就毫不留情地立即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