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清朝 >  弘昼犯错能忍,弘曕犯错乾隆为何揭发?

弘昼犯错能忍,弘曕犯错乾隆为何揭发?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579

弘昼犯错能忍,弘曕犯错乾隆为何揭发?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雍正一生中有十个儿子,其中只有四个顺利长大成人,而三阿哥弘时因犯错被雍正削除宗籍,最后在雍正五年郁郁而终。也就是说,实际上雍正驾崩的时候,膝下只有弘历、弘昼、弘曕三个儿子了。

弘历继承了皇位,也就是乾隆帝。弘昼早在雍正十一年的时候,就和乾隆一起被封为亲王,所以哥哥继位,他的身份还是不变,仍然为和亲王。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儿子,出生于雍正十一年,因此父亲驾崩的那一年,他年仅两岁。

弘曕的生母姓刘,她并非雍正潜邸的人,而是后来通过选秀进宫的,初封为答应。不过在一年之内,她就先晋为常在,又升为贵人。雍正十一年,刘贵人为雍正生下弘曕,因此晋封为嫔,封号为谦。

乾隆登基后,将谦嫔刘氏尊为皇考谦妃乾隆三十二年,谦妃去世,享年54岁。乾隆为此辍朝三日,派四阿哥为谦妃初上坟礼读文致祭,谦妃的宝顶在泰陵妃园寝前排纯懿皇贵妃(弘昼生母)之右。

弘曕是雍正最小的儿子,不过序齿为皇六子,又因其在圆明园出生,所以还有个乳名叫“圆明园阿哥”。乾隆兄弟本来就少,所以对弘昼、弘曕都很疼爱。他即位的时候,弘曕尚且几岁,有时候见到弟弟想逗逗他,但弘曕出于害怕,就跑掉了。

后来,弘曕到了读书的年纪,乾隆还专门为他请了当时著名的学者沈德潜沈德潜满腹才学,只可惜屡试不第,直到乾隆四年才考中进士,此时的他已经67岁了。但有才华的他很快就声名远播,乾隆对他亦是大为赏识,倍加恩宠。

沈德潜活了97岁,他去世后,乾隆追封为太子太师,赐谥文悫,入贤良祠祭祀。由此可见,乾隆特地让沈德潜当弘曕的老师,足以证明他对弘曕的重视。而弘曕也没有辜负乾隆的期望,他博学多才,被誉为“诗宗归于正音,不为凡响”善诗词的弟子。史料更有记载:

“弘曕善诗词,雅好藏书,与怡府明善堂埒。”

乾隆三年,乾隆的叔叔果亲王允礼去世,由于允礼没有子嗣,所以庄亲王允禄就奏请,将弘曕过继给允礼。于是,乾隆就将弘曕过继给允礼为嗣,承袭果亲王爵位。虽说是过继出去了,但不管怎么说都有血缘关系,所以弘曕长大后,乾隆仍然对他委以重任。

弘曕刚满18岁,就得以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御书处、药事房,不久又管理造办处事务。弘曕继承了果亲王殷实的家产,又得到乾隆的重用,慢慢导致他有些恃宠自傲。

之前笔者写了关于弘昼的文章,我们知道弘昼一生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乾隆并未过重处罚过他。可今天要说的弘曕不一样,他犯了错之后,乾隆却当众揭发,甚至将其降为贝勒。同样都是乾隆的弟弟,为何弘昼犯错他能忍,弘曕犯错他却要揭发呢?

这就要对比一下,两人犯错的性质和目的了。弘昼之前笔者已经讲过,他的一系列荒唐行为,只不过是为了保命,消除乾隆对他的疑心。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只会令别人觉得他是一个荒唐的王爷,而不是一个有野心的王爷。

比如他当众殴打军机大臣讷亲,是因为二人意见不合,你可以说弘昼冲动,不成熟,甚至是有些荒唐,但不能说他在大是大非上有任何问题。

同理,他为自己举办丧礼也是一样,只是在别人眼中荒唐至极,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大问题。而且他的荒唐,更能衬托出乾隆的英明,又证明雍正选择继承人是眼光独到,所以乾隆会纵容弘昼。

可弘曕就不一样了,比如在他生母谦妃五十大寿时,崇庆皇太后嘱咐他要多准备礼物,可弘曕却以不与乾隆斗富为由给拒绝了。你说你不与皇帝斗富,但自己母亲大寿,怎么也该准备一份心意吧。但弘曕最终什么礼物都没有准备,这对于“大孝子”乾隆来说,是十分接受不了的,弘曕这就落得一个不孝的名声。

其次,弘曕本身就继承了允礼丰厚的家底,但他仍不知足,还是四处敛财,也不知收敛。更重要的是,他还霸占普通百姓的产业,这绝不是一个亲王该有的行为,也就是给爱新觉罗家抹黑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过分的。比如乾隆派他去盛京恭送玉牒,可弘曕却说自己要先去打猎,然后再去盛京。这可是违抗皇命,当众让乾隆下不来台,令乾隆很是恼怒。

乾隆二十八年,一起京师王公大臣贩卖人参牟利的案件浮出水面,弘曕牵扯其中。乾隆派人彻查,结果发现弘曕令各处遣关差购买蟒袍、朝衣、刺绣、古玩以及优怜,只给很少的价钱。他还私下嘱托军机大臣阿里衮选用,后者没有答应。

弘曕此举是什么意思呢?说明他曾私下接触朝中大臣,这就有结党营私、干预朝政的嫌疑了。对比起弘昼的“荒唐”,弘曕这可是不忠不孝,属于原则上的大问题。所以乾隆很是震怒,说道:

“朕实为之寒心。”

一系列事情加起来,让乾隆无法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才决定将弘曕的乖张行为揭发出来,算一笔总账。其实乾隆也并没打算将弘曕怎么样,只是小惩大诫,只要他以后知道收敛就好,毕竟自己也就这么两个兄弟了。

可谁知当乾隆斥责弘曕的时候,他的态度还很恶劣,竟讽刺乾隆没有在他生母谦妃寿辰的时候加赐称祝。本来他要是老老实实认错,表示今后一定改过,也就没多大问题了,可他非要和乾隆硬刚,就是自讨苦吃了。

乾隆一听也没发火,只是反驳说那一次九州清晏失火,诸王都赶来救火,弘曕当时住得最近,却来得最晚,还和旁人嘻嘻哈哈,丝毫不关心乾隆的情况。又说有一次弘曕和弘昼一同去向太后请安,却跪坐在他平时跪坐的地方,实属僭越。好吧,顺道又把弘昼拉下水了。

既然都提到这里了,好像不处置弘昼也不行了,因此弘昼最终被罚俸三年,他的问题并不大。不过对弘曕的处罚就重了,史料记载:

“贝勒弘曕交罚银一万两,九月初九日广储司奏为销毁亲王金宝一颗。”

这里记载的是“贝勒弘曕”,说明乾隆已经将其降为贝勒,同时还罢免了他所有官职。这就是为什么弘曕和弘昼都“仪节僭妄”,但弘曕的处罚却要重得多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结局,弘曕并不服气,结果竟气病了。说到底,乾隆还是心疼这个弟弟的,所以立马就赶去探望。见到弘曕的样子,乾隆道出实情,之所以会如此惩罚他,也是出于他年少不懂事,只要今后改正他的脾气,还是会重用他的。

紧接着,乾隆就将弘曕恢复郡王爵位,但弘曕还是想不过,不久便病逝了,时年33岁。乾隆万万没有想到,弘曕会因此事就这样死了,他倍感痛惜,将自己的遗憾刻在弘曕园寝的石碑上,赐谥号为“恭”。弘曕去世后,其长子永瑹承袭了郡王爵位。

其实将弘曕与弘昼对比一下,就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家会夸弘昼聪明了。虽然弘昼表面披着一层“荒唐王爷”的外衣,但内心是忠于乾隆的,乾隆对他也是委以重任,人家弘昼差事是办得妥妥当当,只是在私人问题上放纵不羁,从不在原则性问题上挑衅乾隆的底线。

可弘曕不一样,他对母亲不孝,已经令他的人品大打折扣。加上他干预朝政、结党营私,这是对君不忠,属于大是大非上的原则问题。也幸亏他遇到的是乾隆这样的哥哥,要是换成雍正,早就打发你去守皇陵了,严重的话就是圈禁,到时候,怕不是要气死一百回。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