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国 >  张学良为什么放弃东三省

张学良为什么放弃东三省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975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作霖张学良是一对鼎鼎有名的父子,都曾权倾一时,尤其是张作霖,自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入主北京担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了国家最高统治者。

不过随着国民革命军发动北伐战争,奉系旧军阀部队无法抵挡,1928年张作霖无奈之下发表“出关通电”乘专列离京返奉。没想到归途中日本人早早埋下了炸弹,张作霖于皇姑屯被炸成重伤,不久后便去世。其子张学良扛过了“奉张”的大旗,继续经营东北。

客观地说,张学良虽然水平不如父亲,但早期也不算太差,1928年年底,顶着日本人的压力宣布东北易帜,在名义上与国民政府行成统一。而且张作霖死得突然,并没有为接班人做好准备,所以一些东北军元老级的人物都不太搭理张学良,比如杨宇霆常荫槐就与张学良有很深的矛盾。

杨宇霆早前就因职务问题与张学良的心腹郭松龄有龌龊,导致郭松龄倒戈反奉;东北易帜时杨宇霆也是明确站在了对立面,因此与张学良矛盾更深一层。不少奉军老人都在杨宇霆一边,政务基本上也不报告张学良张学良每次询问情况,杨宇霆都以斥责的语气说:你不懂,别瞎掺和,我会做决定。这比张作霖还像他老子,因此张学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选择了杀人立威。

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要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任命常荫槐为铁路督办,也没跟张学良商量,直接就过来要张学良签字。气得张学良大怒“两人欺我太甚”,直接让卫兵将杨、常二人枪决。

之后张学良为慑服杨宇霆这一派元老的势力,运用了恩威并济的策略,写了挽联赞颂杨宇霆,安抚其家属,没有引起半点反弹,彻底稳固了张家的地位。“易帜”和“立威”,这两件事张学良还是干得不错。后来1930年的中原大战,更是让张学良的实力达到顶峰。彼时蒋介石冯玉祥李宗仁阎锡山等人进行混战,张学良手握精良的东北军,在胜负即分时才发表入关通电。

12万东北军为蒋介石助战,彻底打败了反蒋势力。(有点巧的是,他发表通电的日子是1930年9月18日。)事后蒋介石为了表达感谢,任命张学良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负责节制华北,成了民国实实在在的第二人。

张学良此时风光无限,决定常驻北京,当年父亲带着遗憾从北京而走,今天儿子又重新回来了,权势比起当初的父亲也没小多少。可是,他管辖华北是带了十余万东北军入关的,这些都是最精锐的部队,他们一走东北势必就会空虚,也让一直觊觎中国国土的日本人动了歪心思。

自1931年后,日本人就开始在东北制造摩擦,利用“万宝山”和“中村”等事件多次污蔑中国人‘迫害’日本侨民,为的就是制造舆论,准备进行大动作。国民政府最高领导蒋介石、东北实际负责人张学良并不是没有察觉到日本人的企图,但他们都知道自己难以与日本人抗衡,所以下令克制。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张学良发了《铣电》,里面有一句: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过了20天,张学良也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现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

上意如此,东北军也没有办法。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关东军将南满铁路其中的一段炸毁,并且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污蔑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随即日本军队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

北大营的最高长官荣臻命令东北军‘不能抵抗,把枪放进库房,即便被日本人打死也是为国牺牲’。于是,拥有八千人的北大营被仅三百人左右的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占领。第二天张学良接受大公报采访时表示:吾早下令对日兵挑衅,我部将士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蒋介石此后也公开声明“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