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明朝 >  靖难之役简介:一篇文章让你读懂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简介:一篇文章让你读懂靖难之役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139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在加强皇权的同时,为巩固朱氏的统治地位,实行分封诸藩王的政策。洪武三年(1370)四月,册封其子朱樉为秦王、朱棢为晋王、朱棣为燕王、朱为吴王、朱桢为楚王、朱榑为齐王、朱梓为潭王、朱杞为赵王、朱檀为鲁王,从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共计册封二十四个儿子,一个从孙,大多分封在北部边境和各个要地。且规定,一经封王即要出京城就藩,使之“外镇编圉,内控雄域”①,目的是要让这些分封在外的儿孙们“夹辅王室”②。因此朱元璋赋予这些子孙们以极高的地位和军事权力,规定诸王仅“下天子一等”③。诸王在各自的封地内,可以建立王府,设置官属,封地所在的卫所均受诸王的监视与控制,“凡朝廷调兵,必关白亲王乃发”④。诸王还可拥有供其指挥和调遣的护卫甲士,“少者三千,多者至万九千人”⑤。不仅如此,诸王还有权移文朝廷索取奸臣,甚至可以举兵“清君侧”。朱元璋分封诸王,使封国权力远远超过地方的行政权力。

朱元璋想以分封诸王的办法起到拱卫朝廷的作用,然而封国权力过大,必将有碍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山西平遥训导叶伯巨曾为此上书,指出此举恐“尾大不掉”,“祸患立生”。但朱元璋却以“离间吾骨肉”⑥的罪名,将叶伯巨囚死狱中。当然朱元璋也不是对此没有考虑,在分封之中,他曾规定凡受封诸王必须离开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许各亲王之间相互往来,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时前来,必须一王离京,另一王才可程。朱元璋此举的目的在于避免诸王相互串联,与中央相对抗。所以,诸王就藩,可以说是“生离死别”。但朱元璋的用心良苦,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后果。

洪武二十五年(1393)四月,皇太子朱标病故,朱元璋于九月,又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因生性“颖慧好学,性至孝”,而深得朱元璋的喜爱,称赞他:“而诚纯孝,顾不忘我乎。”⑦不过,对于这位“仁柔少断”的皇太孙将来继任帝位,朱元璋并不十分满意,曾一度打算更换太子,后因翰●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大事本末●林学士刘三吾的劝谏,才没有这样做。尽管如此,朱元璋朱允炆的继位仍放心不下。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临终前,朱元璋立下遗诏,“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内外文武臣僚同心辅政,以安吾民”。“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⑧。

朱允炆即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尽管有朱元璋的遗诏,不许诸王“入临、会葬”,但燕王朱棣仍直奔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朱允炆闻讯后,立刻派人持敕,令朱棣返回燕京(今北京),对此朱棣十分不悦。

其时,镇守北部边疆的诸王已有很大的权势,宁王朱权“带甲八万,革车六千”⑨。燕王朱棣更握有“节制沿边士马”⑩的重权。朱允炆对这些皇叔们忧心忡忡。建文元年(1399)正月,朱允炆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即遣长史葛诚入朝奏事。朱允炆遂向葛诚密问燕王府之事,葛诚如实禀告,乃派他返回燕王府,作为内应。葛诚回到燕王府,朱棣见他神色不对,心中不免作疑。随即朱棣亲自入朝,他自恃皇叔身份,径直走皇道入宫,登陛不拜。监察御史曾凤韶弹劾其不敬,户部侍郎卓敬也密奏,以燕王“智虑绝人”,建议将他徙封至南昌,但都被朱允炆以“骨肉至亲”,婉言拒绝。朱棣察觉到朝廷对自己怀有贰心,回燕王府后,便托辞患病,以观事态的变化。

建文帝朱允炆以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同参军国事。齐泰黄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帝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削燕手足也。’”于是洪武三十一年八月,朱允炆下令废周王为庶人。建文元年(1399)四月,湘王柏惧罪自焚死,齐王榑、代王桂有罪,被废为庶人。六月废岷王楩为庶人,徙漳州。朝廷削藩之举,引起诸王的恐慌与不安,燕王朱棣更是心神不定。

不久,燕王府护卫百户倪谅上奏朝廷,密告燕王府官校谋反。朱允炆为此下诏责问朱棣朱棣闻讯,遂“佯狂称疾”,以此掩盖其野心。齐泰等人侦得朱棣有谋反之意,便请朱允炆下诏,逮捕燕王府官属。齐泰等人还密令北平左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占据燕王府,又约葛诚、指挥卢振为内应,且令北平都指挥张信捕捉朱棣。不料,张信将此事秉告朱棣朱棣立刻令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等将领统八百名壮士入卫燕王府。

七月五日,张昺、谢贵等指挥兵士围攻燕王府,索要朝廷要抓的官属,飞矢直入府内。朱棣与张玉、朱能等人商议,决定先擒杀张昺、谢贵。未几,朱棣称病愈,登东殿,而令壮士设伏于左右及端礼门内。遂派官持官属名册前往张昺军中,约其入府。待张昺、谢贵入殿,乃持之斩杀。围攻王府的张昺、谢贵所部闻讯,溃散而去。朱棣即命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九门,黎明尽克,控制了北平。三日城中大定,燕王朱棣誓师,援引“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的《祖训》为据,以“清君侧”为名,上书请诛齐泰黄子澄朱允炆见此上书,下诏削夺朱棣属籍。朱棣遂举兵,自置官属,其军号为“靖难之师”。

朱棣起兵后,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今北京),乃举兵拔居庸关,破怀来,取密云,以稳定和巩固大本营。仅二十天,朱棣所部已达数万人之多。在燕王“靖难”军的进攻下,北平附近州县纷纷倒戈,投降朱棣

得知朱棣据北平反叛,朱允炆于八月任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大军北伐燕王。同时部署其他将领各统偏师步骑,共十三万,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约定行程日期,直捣北平。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不久,耿炳文所部与“靖难”军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朱棣避实就虚,趁中秋之夜官军饮酒作乐之机,渡白沟河,破雄县,之后大败耿炳文所部。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闭门固守。“靖难”军攻城三日不克,还师北平。

官军败北,朱允炆大怒,又改命李景隆取代耿炳文,继续统兵平定燕王之叛。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今河北昌黎西北)。朱棣留下少量兵将坚守北平,自己亲统大军救援永平。吴高怯懦,不敢应战,退保山海关。李景隆自恃兵多将广,率部直攻北平丽正门。守城将士及城中百姓奋力拒守,多次击退官军进攻。朱棣得知李景隆率兵攻北平,便回师以奇兵左右夹击,李景隆力不能支,被“靖难”军连破七垒,只得连夜逃遁。所部闻讯,纷纷丢弃兵甲、粮草,慌忙南逃。

李景隆兵败,黄子澄却藏匿不报。待朱允炆风闻查问,黄子澄仍借口天寒,士兵冻馁暂退德州(今属山东)。同时派人密告齐泰不得泄露失利之事。朱棣又上书陈述道理,并以诛齐泰黄子澄传檄天下。迫于形势的压力,朱允炆只好罢免齐泰黄子澄的官职,但仍旧依靠二人“筹画治兵”。朱棣得知李景隆虽然兵败,却于德州集结兵力,企图等明年春天,再攻北平,遂于建文二年(1400)正月,先发制人,率兵攻占蔚州(治今河北蔚县西南)。四月,于白沟河再度大败李景隆军。五月入德州,随后兵围济南(今属山东)。李景隆逃入济南后,据城固守,“靖难”军久攻不下,便引水灌城,亦不克。

九月,朱允炆再遣大将军盛庸总领平燕大军北伐。朱棣派兵袭击沧州(今属河北),俘都督徐凯。然而十二月,“靖难”军于东昌(今山东聊城)败于官军,张玉被斩,“靖难”军溃败而逃。张玉阵亡,令朱棣悲痛欲绝。而朱允炆以官军大捷,诏复齐泰黄子澄官,仍领军国事。

建文三年(1401)二月,朱棣再次率军南下,于夹河击败盛庸所部。此战之后,朱允炆又坐立不安,下诏夺齐泰黄子澄官,贬至外地,且没收其家产。“靖难”军夹河大捷,士气倍增,又连战三捷。朱允炆急令驸马都尉梅殷镇守淮安。

建文四年(1402),朱棣指挥“靖难”军攻陷沛县(今属江苏)、萧县(今属安徽)、泗州(治今安徽泗县)、盱眙(今属江苏),进至扬州(今属江苏)。五月,攻占仪征(今属江苏),进逼建康。朱允炆忙下诏,令天下诸路“勤王”,但这丝毫不能阻挡“靖难”军的南下。六月,“靖难”军渡长江南进,一举击溃盛庸的设防,占领镇江。一筹莫展的朱允炆见大势已去,提出割地请和的条件,请求朱棣退兵,朱棣坚决不允,众朝官见朱允炆已无回天之力,纷纷离朝而去,朱允炆更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十三日,朱棣率军抵达建康城金川门,守城的谷王朱橞开门请降,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建文帝朱允炆于混乱之中,不知所终。

注释

①《续通考》卷二○八。

②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四。

③④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一五。

⑤《明史》卷一一六《诸王传序》。

⑥《明史》卷一三九《叶伯巨传》。

⑦《明史》卷四《恭闵帝纪》。

⑧《明史》卷三《太祖纪三》。

⑨《明史》卷一一七《宁王权传》。

⑩《明史》卷五《成祖纪一》。

《明史》卷一四一《黄子澄传》。

《皇明祖训·法律》。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