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明朝 >  元末时期,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元末时期,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431

朱元璋,出生于濠州钟离,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昆阳之战等战役一样,鄱阳湖之战也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朱元璋只有20万大军,而对手陈友谅却拥兵65万。在很多人看来,水战多有变数,比如天气、风向等因素的变化,而在陆地上决战能够发挥人数的绝对优势。那么,问题来了,陈友谅拥兵65万,占据绝对优势,为何不在陆地上与朱元璋决战呢?

首先,陈友谅之所以选择在鄱阳湖和朱元璋展开决战,而不是在陆地上一较高下,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根据史料记载,陈友谅,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才跟随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陈友谅排行第三。对于陈友谅来说,出自一个打渔的家庭。那么,非常明显的是,正是因为这一出身,促使陈友谅更加熟悉水面的情况,包括对于船只的驾驭等。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的出身,则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在决定历史走向的一场大战前,陈友谅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水战,这无疑是比较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了。

另一方面,陈友谅之所以选择水上决战,和之前自己陆地上遭遇重创存在直接的关系。在鄱阳湖水战之前,陈友谅朱元璋两大势力爆发了洪都之战,洪都,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南昌市一带。彼时,陈友谅调集了60万大军进攻洪都城(今江西南昌),而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凭借着2万大军,硬是坚守了足足85天。也即在这场陆地上的攻城战中,陈友谅的兵力是朱文正的30倍左右,居然还是攻不下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对此,在笔者看来,这场战役的失利无疑对陈友谅大军的士气造成了明显的影响。

在洪都之战中,守城方由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指挥,其他主要参战将领还有邓愈、赵德胜等。对于洪都之战的胜利,不仅对陈友谅大军造成剧烈的损耗,也促使陈友谅在之后放弃了陆地上决战的计划,改由水战和朱元璋拼胜负。在洪都之战后,朱元璋调集大军来增援朱文正,不过,朱元璋一方的兵力,仍然只有20万左右,而陈友谅大军的兵力则增加到65万左右,也即陈友谅的兵力是朱元璋的三倍还要多。在此背景下,陈友谅修建了众多的大船,也即打造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水师。

最后,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的水师力量则比较薄弱,其船只不仅排水量远远不如陈友谅大军,而且在大炮等武器上,也不是同一个量级的。除此之外,陈友谅的水师处在上游,乘船顺流而下,很方便,包括运送粮草。而这,也是陈友谅没有选择陆地上决战的原因之一。总的来说,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大军与朱元璋大军的决战,陈友谅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且选择了自己擅长的水战,发挥了自己水战力量强大的优点,但是最终因为陈友谅大军的指挥失误,加上朱元璋采用火攻等手段,以此取得了以少胜多的结果。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场战役的胜利,为朱元璋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乃至于明朝的建立,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即鄱阳湖之战直接影响到元朝末期和明朝初期的历史走向。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