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元帝永昌元年,元帝手下的大臣王敦起兵叛乱。第二年,晋明帝即位。明帝为了了解实情,决定亲自去王敦的军营探察。这天,晋明帝换上便装,暗中骑马到了王敦的军营外,探察之后走出营门。有人看出明帝举止、长相不平常,起了疑心,就将此情况报告了王敦。王敦听了手下人对明帝的长相的描述之后,确认他就是晋明帝,立即派
周頭,字伯仁,汝南(在今河南省)人,在西晋动乱期间跟随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他的兄弟周嵩、周谟也都一道渡江南下,在司马睿部下任职。司马睿当皇帝后,周頭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深得司
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亲,但也有例外。如,隋炀帝曾被孙子杨侑尊为太上皇,明代宗尊为太上皇。或祖孙,或母子,或翁婿,或兄弟,虽然不是传统的父子关系,但这些太上皇至少在辈分
这个在历史上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东西晋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历史学者认为是司马氏的家族基因问题。具体不可考。倒是可以参考。
《晋书·惠帝纪》记载了晋惠帝司马衷的两则笑话。其一,司马衷在华林园听到蛤蟆叫,便问左右:“它们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随从答:“公家地盘上的为公,私人地盘上的为私。”司马衷对这种解释深信不疑。其二,国家发生了大范围的荒乱,百姓无粮可吃,乡里饿死无数,司马衷感到纳闷,“他们怎么不吃肉呢?”不少人根据这
唯一表示抗议的方式也太荒唐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十一月,江南风和日丽。吴县,有名的鱼米之乡,呈现一派收景象,然而,曾做过东晋皇帝(史称晋废帝)的海西公司马奕,却半点也没有喜悦。他知道自己已经病人膏肓,死期临近。“我活了四十五岁,比我前面的几个皇帝已属万分侥幸了。成帝司马衍活了二十一岁;康帝司马岳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
汉魏以前,不管是贫民还是贵族,家中的厕所都很简陋。汉以后,富贵人家开始注重装修厕所。到了两晋,厕所之奢侈更令人吃惊。《晋书・刘实传》中的记载:刘实官位很高,但生活俭朴,是
吴隐之(?—413)字处默,濮阳鄄城人,是三国时期魏国待中吴质的六世孙。他少时家中贫困,却清高廉洁,从不非分妄取。在为父母守丧时,以孝著称,并由此得到当时有权势者的赏识,因而一出仕就担任士族所任的清官。以后,他在朝内外历任要职,但俸禄大部分给亲戚与族人,自己的生活与庶民一样。朝廷因历任广州刺史皆贪赃
胡威,字伯武,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他父亲胡质在三国魏政权中以忠正清廉而著称,任官至征东将军、荆州(治今河南新野)刺史。胡威自小就廉洁谨慎,他从京城洛阳去荆州探望父亲时,没有车队仆从,只是单身骑驴而行。在归途中,当他发现沿途对他加以照顾的人是父亲帐下的都督时,就把父亲给的一匹绢偿还给都督
邓攸,字伯道,是平阳襄陵人。他的祖父邓殷, 为人亮直强正。钟会征伐蜀国,欣赏他的才干,将他从渑池令召为自己的主簿。贾充讨伐吴国,请邓殷为长史。以后,他为皇太子讲授《诗经》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个成语,八字连同可以,只用后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认为那些草是兵,便紧张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败者的恐惧心理。草木皆
五柳先生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做过东晋朝廷的大官,祖父也当过太守。可是,他自己从小就不喜欢官场上的习气,而把主要精力用在读书上。年轻的时候,陶渊明在自己住的房子前边栽了五棵柳树。他经常在柳荫下读书,读到高兴的地方,连饭也忘了吃。遇到使人忧愁的事,他就借酒浇愁。家里穷,没钱买酒,也不要紧,自有好友相送。
许逊信仰唐朝时开始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导,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宋徽宗时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南宋时,“真君垂迹,遍于江左湖南北之境
顾恺之募钱有个瓦棺寺刚刚落成,众和尚想请人捐钱,可是数月后,钱款仍不多,颇使和尚们发愁。一天,一位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到庙里,在缘簿上写下捐钱100万。和尚们都很惊讶,以为他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