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晋朝 >  东晋皇帝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司马睿最后郁郁而终

东晋皇帝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司马睿最后郁郁而终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138

东晋皇帝司马睿“王与马,共天下”是怎么回事?司马睿最后郁郁而终。跟着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东晋皇帝司马睿

公元316年,前赵军队围困长安,晋愍帝出城投降,西晋灭亡。

次年,司马睿于江东即“晋王”之位,改元建武,开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东晋王朝。

然而,作为东晋开国皇帝的司马睿,最终,却因大权旁落,政不由己出,郁郁而终……

西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北方大地上爆发了长达十多年的八王之乱,周边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逐鹿中原。

晋怀帝永嘉年间,洛阳被刘曜攻陷,大肆屠杀抢掠,洛阳化为灰烬。

自永嘉年间,大量的北方士族和百姓,为躲避战乱,避免被杀,纷纷携带家眷,南迁至长江流域,史称“永嘉南渡”。

永嘉南渡,是中国古代的第一次人口南迁高潮,北方士族有的带领宗人部曲数百、数千家相携南下,“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西晋宗室司马睿,即是与此之时,渡江至建邺,移镇江东……

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的曾孙,十五岁之时,嗣位为琅琊王。

西晋八王之乱爆发之时,无兵无权的司马睿为避杀身之祸,采取恭俭退让的方式,避免自己卷入斗争旋涡,于洛阳期间,结识了自己唯一的朋友——出身于琅琊王氏的王导

永嘉初年,司马睿王导之计,以“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的身份,出镇建邺,西晋宗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

公元316年,长安告破,晋愍帝被俘,西晋灭亡,群臣请司马睿登基称帝,司马睿不敢接受,于次年公元317年,只称晋王。

然而,公元318年,晋愍帝被害身死的消息传到了江东,司马睿在群臣的请求之下,登基称帝,立子司马绍为皇太子。

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初到江东,立足不稳,因威望不够,得不到士家大族的支持,幸得北方头等士族琅琊王氏王导的辅佐,才得以稳定局面。

王导于江东殚精竭虑,致力于东晋王朝的稳定,运用谋略,先是取得了当地南方士族对于司马睿的支持,继而又争取到了南迁的北方士族对东晋朝廷的支持,稳定住了东晋政权。

司马睿王导为丞相,总掌朝政,甚至登基之时,司马睿亲自请王导同坐龙椅。

王导的堂兄弟王敦,则用军事斗争的方式,助力东晋王朝的建立,兵强马壮,雄踞长江中下游之地。

司马睿登基,本已是征南大将军的王敦,进位为大将军。

王导主掌朝政,王敦主领兵权,一内一外,琅琊王氏在东晋朝廷中的权势一时无两,多半朝野官员,均是王家之人或与王家攀亲带故。

时人评价当时的东晋朝廷为“王与马,共天下。”

大权旁落,忧郁而死

晋元帝司马睿不甘心朝政大权被王氏家族把控,开始任用刘隗、刁协等人为心腹,并逐渐疏远王导,以抑制王氏势力。

然而,随着矛盾激化,掌有兵权的王敦直接于武昌起兵,以讨伐奸臣刘隗的名义,东攻健康石头城。

司马睿大怒之下,下诏定王敦为“大逆”,表示要亲率六军与其决战,然而,当时的士族,却对此事保持着暧昧的态度。

结果皇室与王敦的较量中,司马睿六军败绩,尚书令刁协被害,镇北将军刘隗逃奔石勒而去。

王敦大军屯于石头城,也不来朝见司马睿,并纵兵抢掠,司马睿无可奈何之下,“脱戎衣,著朝服”,派使者对王敦言道:

“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

如果王敦愿意做皇帝,司马睿愿意出让王位,做自己的琅琊王。

王敦战胜司马睿后,自领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朝政大权尽归王敦司马睿被彻底架空。

不久之后,王敦回师武昌,遥控朝政,陷害忠良,广树亲信,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成为摆设。

司马睿名为皇帝,却政不由己出,忧愤成疾,本想任用对自己忠心的司徒荀组为太尉,牵制王氏,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便病死,更是让司马睿郁闷。

公元323年,在位六年的司马睿于忧愤之中病逝于宫中,时年四十七岁……

司马氏夺曹魏江山,于西晋之时,皇族为天下第一士族,其他名门望族,只是皇族司马氏的陪衬。

然而东晋朝廷借士族门阀势力而建立,司马氏朝廷,反而成为名门望族的陪衬了……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