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西汉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为两汉著名的儒学宗师。汉代尊儒之风如此盛行,离不开董仲舒的功劳。他针对朝廷所求治国方略,提出应当把汉武帝赏识,最终,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
孙权都是配角,戏份不多,能够上回目,说明这是作者非常欣赏的环节,是着重描写的精彩故事,夏侯惇也是小说后期一个非常出彩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拔矢啖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有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抛开封建主义的缺点不谈,用历史的观点看,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皇帝?答案自然是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 一、秦始皇赢政(前259——前210),秦始皇
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给弄死了,总体说来还是死得其所的。
刘虞此人,是汉末忠臣,在他担任幽州刺史、幽州牧其间,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时,幽州文官自然以刘虞为首,可是武将却以公孙瓒为首。本来,公孙瓒要接受刘虞的节制,尤其是公孙瓒的军需供应要倚仗刘虞。因此,两人之间,在表面上还算是比较平和。可是,随着公孙瓒的强大,刘虞感觉公孙瓒就像一条鱼,越来越大,越来越滑
刘虞(?-193年10月),字伯安。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汉室宗亲。他镇守幽州时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张以怀柔政策对待当地的游牧民族,但由于与公孙瓒意见不合而产生矛盾,因而进兵攻击公孙瓒,兵败为其所执,惨遭杀害。公元193年(初平四年
在曹魏阵营中,夏侯惇确实没有什么战功。我们看看夏侯惇一生的情况就明白此话不假。兴平元年,刘邦和卢绾的关系。刘邦让卢绾随便进入他的寝宫,曹操也让夏侯惇随便进入他的寝宫。就算夏侯惇一生没有打过什么胜仗,曹操也会非常厚待他。第三,曹操觉得亏欠夏侯惇。曹操觉得亏欠夏侯惇的事情,主要是当年夏侯惇被吕布抓去以后
我们小时候学习过一个成语“凿壁借光”,意思是西汉的匡衡儿时穿凿墙壁引领居家的烛光读书,后来终于成为大文学家,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刻苦读书,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长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聊被我们崇拜当榜样学习的三大恶人。一是凿壁偷光的匡衡这是中国人勤学的象征,从小就被教育,你看人家匡衡为了读书,以墙上打个洞,然后借着邻居的灯光读书,多认真
汉献帝刘协大概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明明自小聪慧无双,也有治国之能,但奈何生不逢时,先是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真是惨的无以言说。所以人们便会猜测汉献帝最恨的大概就是这两人了吧,但其实不然,他恨到想要食其肉拆其骨的另有其人!因为东汉末年朝局便十分混乱,天子被外戚牢牢把控,所以汉献帝刘协之前的几任皇帝都没
汉朝(前202年-8年,25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
李傕、郭汜在张济的调停之下,达成和解协议,放皇帝刘协出了长安。刘协在张济、郭汜、杨定、杨奉、董承等人的护送下匆匆东行。可张济、郭汜、杨定、杨奉、董承个个想法并不单纯,都想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与东汉平定羌乱的皇甫规与张奂并称为“凉州三明”,《后汉书》对其军功赞扬备至。段颎少时,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等到年纪稍大了,才收敛脾性,开始读书识字。段颎进入官场的仕途很顺利:孝廉、宪陵园丞、阳陵令,但是真正改变段颎命运的是,加入边境部队,十年的参军生涯,使段颎从浮夸子弟变
郦食[yì]其[jī](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03年),陈留县高阳乡人,秦末楚汉时人,刘邦手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少年家境贫寒,好读书,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