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春秋战国 >  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有何异同?

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有何异同?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519

image.png

孟子孔子的相同点

1、孟子孔子并称“孔孟”,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孟子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主张是“仁”和“民本”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仁政”。

二、孟子孔子的不同点

1、在人性论方面的认识不同,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提出“性恶论”。孔子是从“人”出发阐述问题的,孟子则是从“性善”出发阐述问题的。

2、孟子在宣扬“仁政”方面比孔子走得更远,对历史的影响也超越了孔子。“仁政”在孔子那里,仅有“节用爱人”“使民以时”等一般性的表述,在孟子这里则是土地制度和乡村经济的具体设计。孔子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人伦礼仪上,在“仁政”问题上不如孟子一针见血:所谓“仁政”,就是“正经界”,就是给民众分配土地。

3、孔子有很深的贵族情结,孟子则有明显的精英情结。

尽管孔子本人家道衰落,年轻时“多能鄙事”,但他始终不忘自己是“殷人”,赞成“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主张“贵贱有等,衣服有别”,并以“从大夫之后”为荣,等级观念很重。孟子在这点上跟孔子没有可比性,从来没人能考证出他有多么显赫的先人,倒是“孟母三迁”这类传说透露出他少年时候贫寒的家境。因此,孟子的等级观念远比孔子淡薄,而比较得意于自己“善养吾浩然之气”、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定位。

4、孟子实际上抛弃了中庸之道,表现得锐利耿介、疾言好辩,这跟孔子一生“忠恕”温良恭俭让大不相同。

比如在对待“君”的问题上,孔子的基本态度是“忠”,无论这个“君”多么差劲,也不能做“乱臣贼子”动手把他杀掉;孟子认为,杀掉商纣那样的独夫民贼完全符合“仁义”:“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还直截了当地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种言论完全不符合中庸原则。

“忠”,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忠恕”,简而言之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深层次看,就是“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论从单纯还是深层的方面看,都是从己出发,以己之所好,推及人之所好,以己之所恶,推及人之所恶。这种推己及人的办法就是“恕”道。所谓“仁者爱人”,也就是对他人有同情心,有关心他人的真实感情,要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和利益。这些话听起来并不新鲜,但确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关系中道德经验的总结。

克己就是克制、约束自己,复礼是符合于礼。孔子所谓的“礼”是周礼,是维护社会伦理道德之礼,其中心内容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等级制,分封制,世袭制。他一生的梦想就是要复兴这个周礼。礼与仁的关系就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子是用仁来充实礼的,因此“克已复礼”虽然复的是周礼,但孔子引用这句话,则赋以新的含义。孔子要求复兴周礼,但不是完全因袭周礼。因为完全因袭周礼已不在能充分地发挥周礼的作用,所以,他对周礼有一定的补充和发展,这就是他所说的对周礼的损益。

司马迁指出“义利观”的重要。我们应当思考的是,面对这样一个“利欲熏心”的现实世界,我们如何才能不失去“义”这样的“本心”,保持一种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总体上说,孟子孔子强硬。正如孔子讲仁也讲义,孟子讲义也讲仁,孔子柔中有刚,孟子也刚中有柔。其给人的感觉是,孔子很慈厚,孟子很爷们儿。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