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春秋战国 >  战国时期白起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结果是什么?

战国时期白起的成名之战是哪一战?结果是什么?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954

说到白起,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盛,到秦昭王时期,秦国不再困守函谷关以西,开始积极谋求东出。在齐魏两国因孟尝君出逃之事对立之后,秦国借机修复与齐国关系,从而加快了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而韩魏两国则开始屡屡遭到秦国攻伐。

战争背景:秦国攻打韩魏,韩魏联军发动反攻

周赧王十九年(前296年),魏襄王韩襄王相继去世,趁着韩国、魏国局势动荡,秦昭襄王开始积极筹备攻打魏韩两国。

《大秦帝国》中的秦昭襄王形象

周赧王二十年(前295年),秦国派兵攻打魏国,夺取魏国襄城。

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昭襄王兵分两路攻打韩国,秦将向寿率军攻取武始,左庶长白起则率军攻取新城。

韩国不敌秦军,连忙派遣使臣前往魏国求援。魏国本就是韩国的盟国,面对共同的敌人秦国,魏昭王立即下令,命大将公孙喜(又名犀武)率领魏国大军前去助战。

于是,魏韩两国接连派出大军,而周天子也派兵加入,多达24万的联军徐徐开往前线。与此同时,秦昭襄王在丞相魏冉的推荐下,升任白起为左更,接替向寿出任主将,率领秦军十二万前去抵御联军。伊阙之战爆发。

战争经过:韩魏军队相互推诿,白起巧用疑兵之计

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年),白起率领的12万秦军和魏将公孙喜率领的魏、韩、东周24万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阵)对峙。

因两座山相对而立,远望好像门阙,伊水从中间自南向北流过,故而此地被称为伊阙。如上图所示,伊阙地势极为险要(为了方便理解,我将200米等高线用黑色线条描绘了出来),大禹曾在此凿山疏通河水,通道便是山间河水冲刷出来的一条狭窄峡谷。

联军主要以韩国和魏国军队为主,东周基本只是个打酱油的角色。此时的魏国虽然比起战国初期国势已经衰弱,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起韩国,魏国无论是兵力还是战斗力均处在上风,而韩国军队则相对势单力薄。

《战国策》有载“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韩国主将暴鸢希望战力更强的魏国军队能够出任先锋,但魏军主将公孙喜却认为,韩国军队装备有强弩、坚甲、美盾、青铜头盔、铁幕,战力同样不容小觑,因而希望韩军能够充当先锋。

不得不说,秦国的强大并非没有道理,情报工作实在是出色。白起很快便得知了韩魏主将之间的矛盾,于是白起站在伊阙的缓山坡上,眺望韩魏两军,在发现韩军居前,魏军则处于韩军侧后方的情形后,开始计上心来。

针对联军的部署,白起果断利用少量疑兵,多制旌旗和飘带立于阵前,摆出一副要对韩军发动攻击的假象。而秦军的主力精锐则绕至联军后方,突然对魏军发动了攻击,魏军毫无防备之下被杀了个措手不及,被迫仓促迎战,因阵型已被彻底冲乱,各军只能各自为战。

魏将公孙喜见势不妙,立即派出信使,请韩军前来增援。韩国主将暴鸢却认为自己正面的才是秦军主力,便回道,“我们也遭到了猛攻,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力量前去增援。”

魏军战力本就不及秦军,在失去了韩军增援的情况下,仓促迎战的魏军很快便遭遇了惨败。韩军主将直到此时才意识到上当,然而为时已晚。在侧翼已经完全暴露的情况下,不但军心不稳,且还不等韩军反应过来,便立即遭到了秦军的前后夹击。韩军士兵顿时溃败而逃。

伊阙之战,白起率领的12万秦军,全歼韩、魏、东周联军24万,击杀魏军主将公孙喜,攻占伊阙及五座城池。而白起这个令六国闻风丧胆的名字,则凭借此战第一次出现在了历史舞台。

此战过后,韩、魏两国门户大开,从周赧王二十四年(前291年)至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秦军先后攻占韩国的宛、叶、邓和魏国的轵、河雍、蒲阪、皮氏、河内郡等地,为秦国的大举东出扫平了障碍。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