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春秋战国 >  战国时期为何会爆发宜阳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

战国时期为何会爆发宜阳之战?最后的结果如何?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634

宜阳之战是秦国统一进程中的转折点或者说里程碑。这是今天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战国中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国力增强。在此之后,虽然商鞅被杀,但是,商鞅变法还是保留下来,得到历任秦国君主的采纳。秦惠文王在位时,张仪来到秦国,并受到重用。张仪向秦惠王献计,力主伐韩。“下兵三川(黄河、洛水、伊水一带),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集,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建王业。不过,在公元前316年,司马错张先讨伐蜀国、巴国。两种建议之下,秦惠文王先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国益富强。然后,秦大举攻赵,取中都、安邑;攻楚,取汉中。至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时,秦已东扩至今宜阳、渑池西部。在秦惠文王去世后,即位的秦武王致力于向中原之地扩张,这成为宜阳之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对于宜阳之战来说,是秦国和韩国争夺宜阳之地的战役。此战,秦军先后投入10万人,而韩国也派出10万大军前往宜阳防御。那么,问题来了,宜阳之战的结果如何呢?

首先,秦武王即位后主张出兵三川,听取了樗里疾的建议,使甘茂为大将,发兵五万,攻取宜阳。对于甘茂这位名将,甘茂(生卒年不详),姬姓,甘氏,名茂,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甘茂的孙子甘罗,自幼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上卿(相当于丞相)。虽然甘罗的名气更加大,但是,作为甘罗的祖父,甘茂对于秦国的作用要更加大。因为甘茂指挥的宜阳之战,直接关系到秦国一统六国的计划。

宜阳是韩国西部屏障,在战国中后期,韩国的疆域由三部分组成,即上党(今山西南部)、南阳(今济源、焦作)、新郑。其中,就宜阳来说,不仅是连接三地的枢纽,还是东周的门户。换而言之,宜阳与东、西周一起成为秦东进的障碍,时人苏秦曾说过:“韩东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长坂之塞。”因此,在宜阳之战中,韩国在宜阳一带布下了重兵,周王室也暗中相助。

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即秦武王三年冬,甘茂兵临宜阳城下,宜阳守军顽强抵抗,秦兵围城五个月,无法攻下该城。在战国七雄中,韩国虽然是最弱小的一个诸侯国。但是,韩国能够在战国时期坚持到战国末期,显然也是有自保能力的。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因此,在宜阳之战中,虽然甘茂率领的秦军拥有不错的战斗力,但是,守城的韩军凭借着弓箭和利剑,成功抵挡了秦军的多次进攻。在甘茂迟迟无法攻克宜阳的背景下,右丞相樗里疾进言于秦武王道:“秦师老矣,不撤回,恐有变。”秦武王准备让甘茂班师回国,不过,甘茂明白,自己不是秦国人,在秦国的平步青云已经遭到了不少宗室势力的妒忌了,如果无法攻克宜阳的话,今后将很难在秦国朝堂之上拥有立足之地。

于是,甘茂乃作书一封,使人送达秦武王秦武王函视之,书中唯有“息壤”二字,也即暗示秦武王自己需要增兵。秦武王大悟,命令大将乌获率兵五万,以助甘茂。在得知甘茂获得援军的消息后,韩国君主亦使大将公叔婴率军直救宜阳。因此,在双方增兵之后,秦国、韩国在宜阳投入的兵马,基本上都达到10万人这一规模。在战国中期,20万人规模的战役,无疑是较大规模的了。

换而言之,在整个战国时期,像长平之战这样达到百万人规模的战役,还是比较罕见的。当然,对于宜阳之战来说,更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宜阳这一地方。从韩国的角度来看,宜阳一旦被秦国占据的话,那么后者可以将自己的疆域逐渐分为几个部分,从而达到各个击破的效果。并且,宜阳后面就是洛阳,也即是东周的都城,这无疑是东周暗中支持韩国的重要原因。

最后,另一方面,秦国只有攻克宜阳,才能向中原之地扩张。在双方都增援之后,甘茂率领10万秦军,大破公叔婴于宜阳城下,然后,乘胜攻占宜阳,斩杀韩军六万,降者无数。随即秦军渡黄河夺取武遂(今山西垣曲东南),并筑城驻守。值得注意的是,在宜阳之战中,甘茂将个人钱财全部用于赏赐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气提振的秦国将士一鼓作气,终于拔掉宜阳。在得知宜阳之战失败的消息后,韩国上下都十分害怕,担心秦国继续攻打韩国。于是,韩国使相国公仲侈带着珍宝入秦求和。秦武王大喜,同意了韩国的求和。诏甘茂班师,留向寿安抚宜阳地方。总的来说,在宜阳之战中,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

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宜阳之战,秦国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秦国向东边扩张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所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宜阳之战是秦国一统六国的里程碑。在宜阳之战前,秦国虽然有一统六国的志向,却没有一个进攻山东六国的平台,因为函谷关的险要虽然能抵挡山东六国的联军,却也限制了秦国的对外进攻。不过,获得宜阳这座城池后,秦国的扩张方向不再受到限制,也即可以直接威胁到韩国、赵国、魏国这三个诸侯国。尤其是对于韩国来说,宜阳之战的失利,更是成为其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