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春秋战国 >  春秋思想家邓析的辩论特点

春秋思想家邓析的辩论特点

来源:历史知识网阅读:823

名家的人几乎都有着杰出的辩论能力,而邓析作为名家的创始人自然也不例外。下面是有春秋思想家邓析的辩论特点,欢迎参阅。

春秋思想家邓析的辩论特点

邓析在辩论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两可说,也就是一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诡辩技巧,换句话说就是用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来混淆对方。这里就由一个赎尸诡论的故事。据说当年有一次发大水,一个富人被大水冲走了,他的尸体被一户穷人给找到了,结果那个有钱人的家里人就找上前去,他们也比较讲理,没说要人无条件归还,还说要买下来,但是穷人家要价太高一时半会谈不拢。

于是这家人就找到了邓析,让他帮忙出个主意,邓析就说:你放心呆着吧,这尸体只能卖给你们,别人不会买的。这户有钱人家就放心了,不再去找那户穷人,没准心里还在暗骂这群穷疯了的人。穷人家一看有钱人不来买了,也心慌啊,毕竟一个尸体放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啊,所以就找上了邓析邓析对他们说:你们放心吧,他们肯定是要买你们的尸体的,别的地方买不到,不用着急。邓析的这两次劝告虽然都很有道理,但是听完了就觉得很奇怪。这样两头都不得罪,模模糊糊的说法说了和没说也没什么区别啊,但是其实细想之下,邓析只是一个旁观者,并不是当事人,所以他也只能这么不偏不倚地说几句,这也算是反映了他的话不说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论特点。

邓析是春秋末期有名的思想家,是中国历史上名家的先驱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反对礼治并且提倡法律,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记载帮助百姓打官司的人物,是律师领域的奠基者。

邓析是中国社会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既反对当时原有的奴隶主阶级,同时也反对实行周礼的新兴贵族阶层,他代表着新生的地主阶级,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努力的和当时的新兴贵族阶层对抗,希望能够改变当时实行的周礼制度,能够制订合适的法律,因为不满足当时子产推行的一些制度,邓析曾经自己改革了一套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律,并且把它刻在了竹简上,因此被人们称为竹刑。

不只是如此他还经常聚众讲学,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法律观念,并且传播了不少的知识,同时他还曾经帮助一些百姓打官司,算是中国最早的律师了,因为他对于当时的法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且在辩论上经常能够把人说得哑口无言,所以他的诉讼成功率相当高,虽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依旧有不少人找他,而他的名声也流传了开来,有着很多人向他学习,但是他的见解经常出现那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说法,因此对于当时郑国的局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郑国的统治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因此不得不下令杀了邓析

纵观邓析的一生,他可以说是中国最早开始这样宣传法律知识的人,也是最早从事类似律师职业的人,所以可以说邓析就是中国法律领域的先驱者。

作为中国古代有名的哲人,他既是名家的创始人,也是法家思想的传播者,邓析子的一生著作颇丰,虽然现存于世的不少作品被认为是后人借用他的名头写的,但是基本上还是贯彻了他的思想的。

邓析子虽然不是太有名气,但是他说的不少名言相信大家都是多有耳闻,比如这句著名的众口铄金,三人成虎。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说:大家众口一词,就算是金属也会被熔化掉,如果有三个人说谎说市集上面有老虎,那么旁人就会信以为真。这句话说明的舆论力量的可怕,有件事情哪怕是假的,只要大家都这么去传,就会让人信以为真,因为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一件事情即使是错的,但是说的人多了,信的人也就多了,到了后来甚至那些不信的人,才成了异类。

还有一句著名的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说明了外界环境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劝告当权者不能太过严苛的对待百姓,这样会让百姓的生活变得艰难困苦,就像是在浑水之中的鱼一样,这也和邓析子的法律观念有着一定的关联,邓析子不满于当时推行的政治制度,私自制定了一套法律,他虽然不推崇礼治,但是依旧比较爱民,不希望对于百姓太过苛责。

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对于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看的清楚,对于耳朵听得清楚就是最好的,那么对于一个人的心呢?自然是公正光明最为可贵,这既是对于当局者勤政爱民的要求,也是对于百姓们的要求。

单字解释:

24小时热文

推荐新闻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