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ī hòng ér sàn
注音: 一 ㄏㄨㄥˋ ㄦˊ ㄙㄢˋ
解释: 经过一阵喧闹后马上就散开了。
出处: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例子: 白凤、阿男早收拾好钱文,向众人道谢,看的就一哄而散了。(清 吴趼人《情变》第六回)
正音: “哄”,不能读作“hōng”;“散”,不能读作“sǎn”。
辨形: “哄”,不能写作“轰”。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放鞭炮;火点爆竹
英语: break up a hubbub
俄语: срáзу расходиться(броситься врассыпную)
日语: わっと声(こえ)をあげて散(ち)り散(ぢ)りになる
法语: disperser en effervescence
清朝时杭州府仁和县财主袁凤宾的儿子袁绍芬是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公子哥儿,他生性好赌,与赌家沈七欠下272银圆,沈七去袁家讨债未果反挨痛打,于是在袁府门口服毒自尽,围观的人群纷纷冲进去哄抢贵重物品,等袁凤宾回家时早已一哄而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