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三缄其口的意思
sān jiān kǒu

三缄其口




基本解释

拼音: sān jiān qí kǒu

注音: ㄙㄢ ㄐ一ㄢ ㄑ一ˊ ㄎㄡˇ

解释: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出处: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例子: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正音: “缄”,不能读作“xián”。

辨形: “缄”,不能写作“钳”。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对事保密程度。

英语: speak with caution(absolute refusal to talk with one's mouth sealed more than once)

近义词: 守口如瓶 缄口不言 默不做声

反义词: 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单字解释:

英语解释

Seal: seal. Put three seals on his mouth. Describe speaking cautiously. Now it is also used to describe being unwilling or afraid to speak.

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在背上还刻着字:“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

成语组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