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 上古人物 / 夏朝人物 / 商朝人物 / 周朝人物 / 秦朝人物 / 汉朝人物 / 三国人物 / 晋朝人物 / 隋朝人物 / 唐朝人物 / 宋朝人物 / 元朝人物 / 明朝人物 / 清朝人物 / 民国人物
历史知识网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 >  吴起传

第二十一回 图变法深察民情 建武卒巩固边防

来源:历史知识网
西河的百姓们知道了这件事后,愈加感受到吴起是一个万事以信为先的君子,对他更为信任了。
百姓的拥戴,使吴起如虎添翼,他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变法改革。吴起废除了原有的用人制度,以“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为准则,大胆起用了一大批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实学的农民子弟为官;对那些虽祖上世代为官,但毫无作为的官吏一律罢免;重赏那些辛勤耕作,向国家多卖粮的农民;免除士卒们家中的田租、劳役;取消旧的奴隶制下的等级制度,建立新的制度……吴起多年为之奋斗的那个“以法治国”的梦想在一点点的实现。
在以后的一年中,西河郡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
为了这个转变,吴起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身体也日见消瘦。吴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每劝吴起适当的休息休息,可吴起总是摇摇头说:“不行啊!这西河上上下下有那么多的事情都等着我去做呢!”
吴锋没办法,只好把范匮找来,让他去劝劝吴起。他想,范犀首也许能劝得动大人。范匮便来到大厅找吴起
一进门,范匮向吴起招呼道:“上将军!”吴起抬头见是范匮,问道:“怎么,范贤弟,有事?”说着把手中的竹简放到几案上。范匮说:“上将军,这一年多来,你一直废寝忘食的忙于公务,可有道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你也该放下公文,出去散散心呀……”吴起刚要说话,范匮又抢着说道:“咱们出去走走,如何?”“走走?”“是啊,上将军,出去观赏一下西河的景色,不光对你的身体有好处,而且……”范匮正准备将他想出来的所有外出散步的好处都一一讲出来,吴起打断了他的话,“范贤弟,你不必说了!”范匮一听,心想,完了,我这话还没说完,就让上将军给挡回去了!只见吴起想了想,又接着说:“好吧!那咱们就出去走走!”这个答复大出范匮意料,他忙又追问了一句:“上将军,你答应了?”吴起点了点头。范匮高兴地说了句:“那我马上叫人去准备!”就要出大厅,“慢着,”吴起又叫住了他,“不要准备什么,就你我二人去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何必那么兴师动众的!等我把这卷公文看完,咱们就走!”范匮一想,两个人去就两个人去吧,总比不去强,便答道:“是!上将军!”说完,退到了一边。
吴起和范匮两人出了城,向郊外走去。
一出城,正好遇上了一些要进城的百姓。他们当中有不少认识吴起,一见到他,纷纷向他打招呼。吴起问他们:“今年地里的庄稼长得还好吧?”“好!”老百姓们异口同声地说。
二人又继续往前走,看到田间耕作的农民们,吴起走上前去,对农民们喊道:“乡亲们!大家好哇!”农民们一看是郡守大人来了,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向吴起问好。吴起便和他们聊了起来。“乡亲们,地里的人手够用吗?”
“没问题!以前年轻人都不愿种地,现在好了——自从大人说要对种好地的人重奖,那些跑去干别的年轻人又回来老老实实种地了!”“可不,有的人家的人手还有些富裕呢!”范匮在一旁提醒吴起:“上将军,咱们不是还要观赏风光吗?”“对,对!乡亲们,你们接着忙吧!我先走一步!”说完吴起告别了这些农民,继续向前走。
看到一些放牛的人,吴起再次走上前,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到了农舍前,吴起也要走进去,同农舍中的农妇们聊上一气……就这么聊着聊着,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范匮醒悟道:“上将军,我让你给骗了!你这哪里是出来观赏风景的?分明是在视察民情嘛!”吴起笑笑说:“民情要察,风光咱们不也看了吗?”“可这……”范匮还想说什么,被吴起用手势制止了,接着吴起说:“好了,出来快一天了——还有很多事要办呢!咱们回去吧!”范匮听着吴起那不容置辩的语气,只好无奈地摇摇头,跟着吴起往回走。
走着,走着,吴起忽然问范匮:“范贤弟,你跟了我一天,都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西河百废俱兴,老百姓安居乐业!”吴起对范匮的话显然不满意,他问:“还有呢?”“还有?”“当然还有!百姓们告诉我,以现在的情况,可以在他们当中征兵了!”“上将军,要征兵?”吴起点点头说:“对,你记得我一年前曾对你说过,从内地调来的二十万兵马在此驻扎并非长久之计。可当时的情况不允许就地征兵,现在可以了——奖励耕种的制度激发了大家的干劲,而免除军士家的田租、劳役,又让大家感到当兵是一件既光荣又有利的事……”范匮若有所思地说:“还真是这样,刚才的那个农妇不是还一劲羡慕她家的那个邻居,说人家的儿子当了兵,家里就不用交田租,股劳役,还说她要是有儿子也叫他当兵去——看样子,要在西河招上个十几万的士卒还真不成问题!”“十几万?”吴起摇摇头说,“用不了那么多——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并不取决于人数的多少,而且如果从百姓中过多征兵,则必然会影响生产。要知道作战是要以稳固的生产、大量的装备为后盾的呀!所以,征兵要用‘少征兵,征精兵’的办法。”
几天后,西河各地张贴出了要招收青壮年男子,建立新军“武卒”的榜文。正如吴起所分析的那样——由于有了前一年的准备,西河百姓对征兵已不再有反感,相反,因为应征士卒的家中可以享受很多国家给予的优待,老百姓们开始把应征当兵看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听说了要建立“武卒”的消息后,不仅西河百姓当中有很多的青壮年纷纷应征,甚至连住在魏国内地的不少年青人也赶到了吴起的郡守衙门,要求加入“武卒”!人数远远超过了预定招收的七万人。面对众多的应征者,吴起自有他的办法。
吴起让所有前来应征的人都集中到了临晋城中的大校军场,对大家讲道:“各位弟兄!我吴起在这里先谢谢大家能如此踊跃地应征!但是大家想想,要是你们这些青年人都当了兵,那地谁来种?牛羊谁来养?打仗用的盔甲、兵器谁来造?所以,这次只招收七万人!其余的人还请回去干自己的本行吧——干得好,一样可以立功受赏!”
吴起劝说,一部分人离去了,但大多数人还站在原地。吴起看了看大家,对旁边的士卒挥了一下手,说道:“去叫他们把东西搬来吧!”那士卒转身去了,工夫不大,几十辆装载着盔甲、武器、干粮的马车驶进了校军场。
一见这些马车,大家高兴了,纷纷议论着:“嘿!吴大人要给发装备了!”“那就是收下咱们了!”吴起叫士卒拿过了一套装备,放在他的脚前,然后对大家说:“大家都想留下,可我只能留下你们当中的七万人……只好测试一下了!”“行啊,吴大人,你就说怎么个测试法吧!”一个前来应征的小伙子迫不及待的喊道。“好,我就说说这测试的方法。”吴起说,“首先,把全套的盔甲穿上,再带上长戈,佩上长剑,挂上强弓,然后再背上一壶箭和三天的干粮——这一套东西可是有百十多斤呢!”说着,吴起一样一样的把装备举起来给来应征的人看。大家看了,纷纷说:“吴大人,这没什么!我们都行!”吴起听了,笑笑,接着说道:“大家别急嘛!听我把话说完——把这些装备穿戴好之后,从这里出发,到南门外五十里处的那个小山上去。范犀首在那个小山顶上等着大家,大家会从他那里拿到一块木牌。拿到木牌后,大家马上返回——能在申时二刻前把木牌交到我手中的,就可以留下了!”
这次,人群中再没有发出自信的喊声——现在辰时已过,要往返一百里,再加上百十斤的装备,想要在申时二刻回来绝非易事!“怎么样?谁来试试?”吴起看着大家问道。
应征的人群渐渐缩小了,对测试没有信心的人,三三两两的离开了校军场。留下的人走上来开始穿戴装备。
随着一阵急促的战鼓声,一场挑战体能,检验毅力,展示力量的测试开始了。参加测试的人们向南门蜂拥而去。
随着太阳的升高,随着离小山距离的缩短,人们感到身上的装备越来越重,脚越来越沉,每迈出一步都是那样的艰难。当跑到小山前时,已经有很多人再也没有力气去爬那座本不太高的小山了,他们无力地坐在了山下,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另一部分人凭着强健的体魄和坚定的信心,爬上了山顶,从范匮手中接过木牌,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沉重的装备,去迎接那另外五十里艰苦路程的挑战。
返回的路上,不断有人停下在路边休息——每次都是坐下去的人多,而能站起来继续跑的人却很少……
最后,在申时二刻前返回的人只有一万多人——平均每五个参加测试的人中只有一个能按时回来——这些人成为了“武卒”的第一批成员。
范匮看着这一万多人,显然有些失望。他悄悄对吴起说:“上将军,这人是不是太少了?咱们原打算征七万人呐!”他得到的是吴起胸有成竹的回答:“会征到七万人的!而且以后来的人会比今天征到的更好!”接着吴起又满怀信心地说:
“有了这样的一支军队,秦军就再别想踏进西河一步!”
吴起奇特的征兵方式,将很多身怀绝技的人吸引到了西河。这些人中有很多并不是为了能让家中免除田租和劳役,他们更想得到的是自己能力的充分发挥!这些人中有行走江湖的剑客,有一直未得到重用的小官吏,也有梦想着创下一番事业的年轻人……因为这些人是有备而来,所以那全副武装往返一百里的测试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
接着,吴起又一改过去单纯任命的办法,而用比试武功、力量、作战常识的办法,挑选出了一批军中的佼佼者来担任什长、卫尉、兵尉等职务。这一作法更加激励了将士们的进取心,使大家认识到在“武卒”中只要有真本领,就不用发愁得不到重用!
公元前405年(魏文侯四十二年),一支在后来的二十几年中威震列国的军队——魏“武卒”,在西河正式诞生了。
“武卒”的建立使吴起更加忙碌起来,他一面要处理西河的日常事务,一面还要训练“武卒”。好在由于建立“武卒”时,人员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所以单纯的军事训练,还不算太费力。但吴起并不满足于让他的将士能砍能杀,他知道,一支军队能否打胜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支军队是否有严明的纪律。为此,吴起亲笔编撰了一部“军法”,将军中赏罚的制度一一列举其上。之后,他深入到兵营中,逐字逐句地为将士们讲解,并要求大家把这部“军法”背下来!
同时,吴起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速度,开始训练将士们骑马作战。战国早期,战车在实战中已经逐渐显露出它速度慢、机动性差、受地形影响大等诸多缺点,一些诸侯国开始放弃战车,转为以步卒为主要作战力量。而步卒虽受地形影响较小,但同样存在着速度慢的问题。于是,兼有战车和步卒优点的一个新兵种——骑兵应运而生了!但由于骑兵技术较难掌握,所以只有少部分国家建立了骑兵。吴起看准了骑兵在作战当中的优势,决定大力发展骑兵——他再一次走到了时代的前面。这一举措不仅在当时的中国是先进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同样是绝对领先的——当吴起训练出的骑兵在疆场上跃马横刀之际,古希腊“战神”们,还在用他们那引以为自豪的斯巴达重装步兵方阵作战。
经过长达两年的艰苦训练,“武卒”成为了一支“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的铁军。同年,也就是公元前403年(魏文侯四十四年),吴起除留下了南宫尚义等十来名对西河情况比较熟悉的偏副将外,将原驻西河的二十万士卒尽数遣回魏国内地——吴起坚信他训练出的“武卒”可以以一当十,七万“武卒”也就是七十万大军,何必再留那多余的二十万军队呢?
可刚刚继位两年的秦敬公不这么看。他得到魏国从西河撤走大批军队的消息后,认为这正是夺回河西之地的大好时机,遂马上召集众大臣商议攻打西河之事,提起要与吴起打仗,很多大臣表示反对——吴起十天内连下三城的事还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但好大喜功的秦敬公丝毫不以为然,坚持己见,最后决定在当年秋季发兵三十万进攻西河!
金秋里的一天,吴起正指挥着官吏们收购农民交上来的余粮。看着一石石①的粮食运进粮仓,吴起在心中喜悦地说:“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前来卖粮的农民们看到吴起,都主动的上前问好,“吴大人,你好哇!”“吴大人,自打你来后,那真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啊!”“吴大人,你也要保重身体呀!这点小事就交给下面的人去管就是了,何必亲自来呢?”“是啊,你身体康健是我们这些种地的人的福气啊——你可是我们西河老百姓的主心骨呀!”这些农民经过这几年,深深地体会到了吴起变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都打心眼里感谢吴起吴起依旧是那样的谦和,他一面笑着对问好的农民们点头致意,一面说:“多谢,多谢,谢谢各位乡亲!我吴起既然身为西河郡守,就不能白拿主公的俸禄!造福西河是我的责任呀!想我吴起何德何能?这几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那是上仗苍天垂恩,主公洪福,下靠乡亲们努力的结果!乡亲们,今年谁的粮卖得最多,国家就赏他十匹丝绸,还免他家一年劳役!”农民们听了这话更加欢心鼓舞,连声说:“吴大人,请你放心,我们一定多卖粮,让咱们西河的粮仓里获得满满的!”
--------
①石:(dàn)十斗为一石。

这正聊得起劲,忽见范匮驾着马车急匆匆地赶来了。百姓们见范匮来得匆忙,就知道一定是有什么急事要报告吴起,连忙让出了一条路,范匮跳下马车,三步两步跑到吴起跟前,“报上将军,有一个人到郡守衙门找你,说有紧急军情要向你报告!”吴起一听,皱起了眉峰——紧急军情?难道是秦国……想到这里,吴起向下属官吏交代了两句,就跳上了马车,一路急驰,返回了衙门。
一进大厅,吴起刚要问侍卫报信的人在哪里,忽然看到一个人背冲着门站着,正把玩着那把文侯赐给他的宝剑——那把剑是吴起攻克河西之地后,文侯专门派人前往越国为他打制的一口精钢宝剑。吴起看着这个人的背影,猛的觉得这个背影太熟悉,太亲切了,他脱口叫出:“西门!是你吗?”看剑的人听到叫声,转过身来,“在下正是西门虎——货真价实!”吴起一见,跳上前去,重重地在西门虎的胸前打了一拳,继而含着泪问道:“这十八年你躲到哪去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呀!”西门虎留起了长髯,可脾气却一点儿没变,他没有理会吴起的问话,上下打量了吴起一番,才说:“还行!当了官倒还没忘了咱这个穷朋友……这一拳之力倒还可以——看来还没成酒色之徒!”吴起听了哭笑不得,说:“行了,这么多年了,你还是这么爱开玩笑!再试试这下……”说着又是一拳。可这拳没能打到西门虎,只见西门虎的右手做了一个怪异的动作,吴起的拳就莫名其妙的被甩到了一边。“看在老朋友的份上,让你打一下就可以了——你还得寸进尺了!”西门虎对惊诧的吴起说道。就在这时,厅外的侍卫们远远地看见吴起和来人打了起来,忙大喊着“抓刺客!”冲进了大厅,七八条长戟直指西门虎。吴起一见,刚要制止,却见西门虎身形一转,侍卫们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手中的长戟就已经落了地。再看,西门虎又站到了吴起的身边,正十分不满的说着,“还说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我?一见面就这么欢迎我呀?
早知道这样,我不来了!”
吴起忙说:“误会了!误会了!西门,你可千万不要生气!”西门虎又摆出当年不依不饶的架势说:“不生气可以——你拿什么陪罪?”
“好了,好了,你这样的武林高手还这么小肚鸡肠的?”吴起说。西门虎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好,好,好,到底是当官的人了,连骂人都显著有学问!看在多年不见的份上,我就不计较了!”吴起又看了看还呆呆地站在那里的侍卫们,说:“行了,这没你们的事了,都下去吧!我这位朋友要是真想刺杀我,靠你们可救不了我!”侍卫们这才从地上捡起各自的长戟,退了出去。他们一边往外走一边想,幸亏这位是我们大人的朋友,要真是敌人,我们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这位整个就是个活神仙呐!
侍卫们出了门,吴起拉着西门虎坐到坐席上,然后急切地问:“西门,快说说,这十八年你是怎么过的?还有,师傅他老人家好吗?”西门虎此刻不再开玩笑了,他长叹了一声,说道:“是啊!十八年了!”然后向吴起讲起了这十八年来的遭遇。
当年西门父子从左氏冲出后,身上都带了伤。父子二人躲到附近的山中养了一个多月的伤,伤好后,一核计,不能再在卫国呆下去了,便开始了浪迹江湖的生活。父子俩一路行侠仗义,那一年路过华山,在那里遇到了一位老隐士。老隐士早就听说过“追风快剑”西门路的大名,两人一见,甚是投缘,便留西门父子俩住在了华山——这一住就是十几年。
吴起此时才知道老母是死于刀剑之下,他低下头,自语道:“我早该想到——高夫子一提起母亲的死总是闪烁其词!”西门虎一看,想把话题岔开,说:“吴兄,我说完了!也该你讲讲了!”吴起听西门虎问到自己,缓缓抬起头,无限感慨地说:“十八年……一言难尽啊……”说到这里,吴起猛然想起——自己回来是要听紧急军情的呀!连忙对西门虎抱歉道:“西门,你稍等一下……”然后对外面喊道:“快请报信人进来!”听吴起这一喊,西门虎一拍自己的脑袋,“嗨!看我!光顾和你叙旧了,差点把正事忘了!吴兄,你不用喊了——那个报信人就是我!”
“最近,有大量秦军在华山下集结,人数大概有三四十万,主帅叫……张……子谦。看样子多半是冲着你这西河郡来的!我爹叫我来通知你,要你早作准备!”西门虎说出了他此行的使命。
吴起听完,点了点头,自语道:“果然来了!既然来了,就让你们见识见识我魏国‘武卒’的厉害!”然后又对西门虎说:“回头你代我谢谢师傅!不过你们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们!”西门虎见吴起并不着急,便又开起玩笑来:“噢,光谢我爹呀?我大老远跑来,就不谢我了?”“谢,谢!”说着吴起站起身来,冲着西门虎施了一礼,嘴里还说着:“在下吴起多谢西门大侠不辞辛劳,不畏艰险……”西门虎听到这儿就跳了起来,连声说:“算了,算了,酸死了!”
吴起忽然想起了什么,问西门虎:“你早就知道我在西河?”西门虎满不在乎地回答:“那是!你吴大将军现在可是叱诧风云的人物!战西河,伐中山,立木为信……谁不知道?”
“那你不早点儿来找我?害得我还以为……”吴起有些生气地说。西门虎赶忙解释说:“这……嗨!其实我何尝不想来找你呢?是我爹不让我来——他说你现在在干大事,我们去了也帮不上你什么忙,还给你添麻烦!这次是我爹看秦军人数众多,怕你不知底细——吃亏!这才让我下山给你送信的!他老人家把封存多年的灵蛇剑的封印破了——也准备下山助你一臂之力呢!”
“怎么?师傅他老人家也要来西河了?”吴起惊喜地问。西门虎瞪了吴起一眼,说:“这会儿高兴了?看刚才那脸——板得像鞋底子似的!”吴起无可奈何地说:“西门,我算服了你了!你这嘴上的功夫比你身上的功夫长进还大!记得你小时候不是这样……”一提起小时候,西门虎接过了话茬说:“我就记得小时候,吴大将军给我摘过枣!”想起这段童年时的趣事,两人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西门虎严肃地问吴起:“吴兄,你真有把握打败秦军?”吴起充满信心地点了点头。


上一篇: 《第二十回 西河守立木为信 平籴法利国利民》 下一篇: 《第二十二回 探虚实西门返华山 中埋伏子谦被活捉》

24小时热文

最新人物
最新专题
推荐新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