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高进忠等四人,由福建动身,在路行程约有半月光景,这日已到广东,当即上院,卸了行囊,即与鲍龙、洪福三人,进禀到内销差。曾必忠一闻他们回来,随即传见。他三人见礼已毕,高进忠先将福建总督的移文书信,取出来呈递上去。曾必忠看了一遍,大喜,因又将大破少林寺的细情,向高进忠备细问了一遍。高进忠也就细细禀告。曾必忠又道:“难得诸位建此大功,为民除害,本部院自当具奏请奖便了。”鲍龙当下说道:“蒙大人的恩典,总兵虽未面奉谕旨前来协助去破少林寺,但既奉陈刘两位中堂的钧命,此时事已办毕,也应及早回京销差,求大人示下何日动身,俾总兵等遵行便了。”曾必忠道:“你们二位请稍等两日,本部院拟将奏折修好,不派当差进京,就请你二位敬谨带去。也不过三五日便可修成。那时本部院再招呼你们两位便了。”当下鲍龙、洪福也就唯唯退下,即住在督辕听候回京。方魁自然回家,不必细说。
那胡惠乾的儿子胡继祖,现在闻知至善禅师已为白眉道人杀死,又大破了少林寺。他那片报仇之心,也就不作此想。
广东省城内的人民闻知白眉道人大破少林寺,杀死至善禅师等人,无不欢声载道,皆以为从此消除了天下之害。白安福及机房中人,更加喜悦,大家又集资恭赠抚台一面匾额,并厚赠鲍龙、洪福、高进忠三人。方魁的酬劳,较鲍龙等更加一倍。过两日,曾必忠的奏章业已修好,这日传出话来,着鲍龙、洪福次日动身回京。鲍龙、洪福得了这个消息,即日便进去禀辞,曾必忠也就传见,相见之下,曾必忠先褒奖了一番,然后取出两封书信交与鲍龙道:“你回至京中,可将这两封书信分投陈中堂及刘中堂,这书内皆是说你们的功劳,请他二位在圣上面前保举你们。”鲍龙将书信收好,曾必忠就摆设香案,拜发奏章,也交鲍龙敬谨驰递。鲍龙当即收好表章,复又与洪福谢了曾必忠保奏之恩,然后告辞出去。到了次日一早即出去辕门,高进忠等亦殷情送别,彼此虽不免有些依依惜别之情,只得一揖而别。鲍龙、洪福即刻上马,直望北京进发。在路行程非止一日,已驰抵京,探望圣天子是否已经回銮。
却好圣天子自从重游平山堂之后,就取道淮安,到了济宁,舍船登岸,与周日清缓缓而行,在路上遇有名胜之地,及民间之疾苦,无不游玩拯救,真如古者天子巡幸的规模,但不过微服巡幸与銮舆迥然不同。一路行来,走了一个多月,已安抵京中。在京文武诸臣,闻得圣驾已回,自然出郊跪接,恭请圣安,诸臣见了圣颜,虽是南巡日久并无风尘之色。文武诸臣私心窃喜,莫不颂圣天子福德齐天。
圣天子见诸臣忠勤王事,也是喜动天颜,当下回宫之后,次日早朝,文武百官,三呼已毕,圣天子垂询诸臣,有何事面奏。当下陈宏谋、刘墉将广东巡抚曾必忠奏请派人协破福建少林寺,并在先已有高进忠将胡惠乾杀死各节,因即着令鲍龙、洪福二人前去的话,奏了一遍。圣天子大喜,因问道:“近来曾否接到福建、广东两省督抚奏章,不知福建少林寺曾否破去?朕心甚念。”陈宏谋、刘墉又奏道:“臣等一经接到该督抚奏章,自当敬谨恭呈御览,以舒广念。”圣天子退朝,百官散朝。却好次日,内阁即接到福建总督的奏折,陈宏谋、刘墉当即呈送内殿,恭请圣览。圣大于将来折看了一遍,知少林寺至善禅师及方世玉等人,均由白眉道人、五枚大师、冯道德等格杀净尽,并知此次鲍龙、洪福、高进忠等人不避艰险异常出力。圣天子看罢,当即着令陈宏谋先在军机处存记,俟接到广东巡抚表章,究竟高进忠等如何出力,再行赏奖。陈宏谋退下。
隔了有十天光景,鲍龙、洪福业已到京,当下鲍龙、洪福闻知圣上已经回京,即日就到内阁先递了表章,然后去遏见陈宏谋、刘墉两位大臣,将曾必忠的书信取出递进。当下即蒙传见,鲍龙、洪福随即进见,行礼已毕,又谢了提拔之恩,站立一旁禀道:“总兵等蒙中堂提拔,前往广东协助高进忠等,去到福建同破少林寺,捉拿至善和尚,刻已一律破灭,此次白眉道人、五枚大师及冯道德、马雄、高进忠等人,尤为出力,总兵等不过聊为帮助,并无微劳,乃蒙广东抚台曾大人,逾格保奏,请旨奖赏。总兵等实无微劳足录,不敢妄邀圣恩,还求中堂钧鉴。”陈宏谋、刘墉道:“曾大人这封信上,甚夸你们功劳卓著,本阁亦甚可喜,想他的表章奏上,定然也是如此保举。你们既有此功劳,圣上自然要破格奖励的,你们亦不必过于谦让,悉候圣意便了。”鲍龙、洪福当即又复叩谢,这才退出。
次日早朝,陈宏谋、刘墉即将曾必忠的奏折禀递上去,圣天子便在龙案上展开一看,见上面皆是奏称高进忠捉拿胡惠乾、三德如何猛勇,如何出力,以后去破少林寺,高进忠又如何出力。及白眉道人、鲍龙、洪福等皆是勇猛可嘉,不畏艰难,与寻常出力不同。圣天子看罢大喜,当即说道:“高进忠等既如此出力破除凶徒,朕心甚喜,另有旨奖赏。”当下退朝,百官散朝。后来高进忠任了总兵,并赏给巴图鲁勇号,鲍龙赏给记名提督,洪福亦赏给副将,马雄、方魁均赏给都司,福建广东两省督抚,亦加一级,陈宏谋、刘墉给赏赐大学士,周日清亦赏给一等御前侍卫大臣。
从此君民一德,朝野同心,真个是一人劳而万民享其安,一人忧而天下共享乐,以致穆清交泰,一道同风。万民蒙利乐之休,四海仰升平之福,于是蛮夷入贡,万国来朝,使天下之人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此其所以穆穆皇皇,巍巍荡荡,垂亿万年有道之宏基,而且德并唐虞、道隆文武,攘攘而来,熙熙而往,真个是天下一家,中国一人,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书》有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此言真不虚矣,因作诗以颂之,诗曰:
天子当阳抚万邦,一人有庆兆民康。
君推文武雍熙瑞,臣迈菱龙佐弼良。
四海俱安歌帝德,九重高拱仰垂裳。
钦哉万寿无疆业,喜气庚歌拜手扬。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与作者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其作者为卜商的弟子,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湘妃剑》是古龙1960年创作的武侠小说,是古龙早期作品之一,通过男主角仇恕为父报仇的故事,描写众多江湖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内心情感,透析人性。
《大地飞鹰》是古龙后期作品,和一般的武侠小说不同,这部小说其实是写一个生存与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独特的文风,令人悠然神往的藏边风情,更是显现了一位作家的成熟和睿智。
杀子报案又名“清廉访案”、“通州奇案”、油坛计,是清末著名奇案之一,记载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敬文堂刊本。有一说法认为此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浣花洗剑录》是古龙的武侠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一名东瀛剑客(实为旅日华侨)前往中原寻访挑战,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一死以求得武道真谛的故事。
《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
《风铃中的刀声》为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人性的体验,细腻笔触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
《鸳鸯刀》是金庸创作的中篇武侠小说,《鸳鸯刀》叙述了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强。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剑玄录》又名《奇侠绝情剑》,是古龙所著武侠小说,亦有疑为由他人代笔者。另外本书因女角极多,网络上曾将其中十二人合称“剑玄录十二金钗”。
《春阿氏谋夫案》又名《春阿氏》,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作品在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却不断有读者在读在议,不曾为岁月埋没,可见其价值之存在。
《说岳后传》根据单田芳评书《铁伞怪侠》改编,讲述了岳霆将自己的私仇与国家的兴亡结合在一起,在众多武林高手的帮助下,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迹,终于使秦桧罪有应得,遗臭万年。
《孔雀翎》是古龙武侠小说《七种武器》的第二种武器。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六种非一般江湖武器(拳头不是七种武器之一),件件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