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贪功奸佞终难遁 有福君王定脱危
当时文武三人一同带兵、驾舟扬帆追赶。再说寇爷数号官船连夜通江在舟,行程数天。此日姚统制大舟一连数天赶上,将大船摆开,呼唤:“请寇大人出舟请见。”寇爷闻报进大舱,即出船头,一见前面大舟三号,后面数十号战船随续。有挑秉忠在左,程光居中,刁文盛居右。文武官齐出船头。姚秉忠曰:“末将奉令把守江口。请问大人连夜渡江有何贵冗?”寇爷曰:“将军未知缘由。老夫叨蒙圣上起复,恩宣旨召回朝。君命所召,不得不连夜渡江。”姚将军曰:“大人差矣。既有圣旨宣召。如何并无钦差同往?”寇爷曰:“此乃圣上密旨,不发明诏,未知何意。请将军休得多般盘洁。”分付发舟。姚将军曰:“大人,非干末将敢拦阻车马,只因国师占出殿下落在本府。今现有令仆人寇成,出首大人携同太子往潼关,有逆太后懿旨,同归叛党。岂非大人差处?今末将协同文武,请将太子留下,待吾等解押回朝,交于国丈、太后发落。只由大人回朝,末将等决不敢拦阻。”寇爷想来,既有恶奴才出首,太子又在此舟中,况他军兵数千,怎能抵赖脱身而去?只得大喝:“一班奸党,枉食朝廷俸禄。不思尽忠于国家,专于趋炎附势。汝这奸贼反言老夫为叛党。汝今只知有奸后奸臣,不知有先王遗终之旨。当今御弟乃东宫嫡子。当今圣上乃明哲之君,屡屡思念手足亲情,被奸后父女专权阻挡,不许回朝,四方追逐,妄动干戈,作此万年遗臭之举。果然太子在老爷舟中,只由汝将吾君臣押解回朝,何须多说。只忧汝路途中不稳当。真命之君自有神灵护佑,岂无忠臣义士救援?那时汝死无葬身之地,方知作奸党羽翼之报终难逃也。”当时程爷闻寇吏部一腔忠义激烈之言,心中暗暗赞羡,有此忠烈之臣铮铮铁铁,真乃义侠出乎天性也。有姚秉忠正要开言,早有太子在舟中闻寇爷实沉着。已在舟中即出船头骂声:“辅恶奸臣。孤家在此,只与汝等回朝,不用多说。断然害不得吾恩父一门也。”太子又见程爷在此。程巡按双目一睁,首一摇。太子会意,不多动向。当时姚秉忠曰:“如此请殿下过舟同往。”太子大喝:“奸贼,孤家何须过舟,吾在此舟一路同往,难道插翅驾飞不成?”姚秉忠不敢强逼,曰:“如此请将舟向东北而进。”是日寇爷只得分付向东北开舟而去。一路行程,半途岸路起行。
先说包英乃前任包贵之于,为开封府为释放陆国舅身亡,李氏夫人不敢回江南省,携子奔往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暗暗落藉。此时包英长成,年方二十。李氏夫人得疾身亡。后来庞国文访知包贵之子落在河南汝阳县,即行文与府尹、该县,捉获押解回朝。包英得汝宁府曹老爷昔与他父包贵同榜年弟兄,十分相得。一闻此事即暗暗传知包英,教他逃走了。包英年须少,自小学成武艺,双抢驰名,未逢敌手。一闻府尹之言,想来母亲上年身故,并无挂虑,一身有何干得?即日封锁府门,一程奔出跑至相柏山。有喽啰数十人截住去路,为首一名大王身高体胖,马上双铜摆开大喝:“马上来人,有金帛尽情留下,饶汝性命。”包公子一见冷笑“前面那位官员,可是奸臣押解太子否?”寇爷、程爷齐曰:“多得壮士救驾,奸贼已死,殿下现在后队。壮士高姓尊名?待本官禀知殿下,同来相见。”包公子曰:“吾非别人,乃当日开封府包贵之子包英也。不意在此山经游打猎,偶遇奸臣捉获太子回朝。今幸得逢,请问二位大人高姓尊名?”寇、程二人闻言大喜:“原来大忠臣之后,乃殿下恩人也。”二人即通知名姓。包公子连忙下马拜伏于地曰:“原来寇大人、程大人。恕小侄多有简慢之罪。”寇、程爷连忙下马挽扶曰:“贤侄休得拘礼。即进队请太子进山。”寇爷又分付:“众兵听着,愿随进山者,即日往潼关保护东宫太子;不愿往者,由汝等回去。”众兵愿往潼关者二千余,回去者一半。当时刁知县双目睁睁,向程巡按曰:“难道大人也归顺逆叛不成?”程爷大喝:“奸贼!不思东宫太子无罪被逐,奸后父母专权,杀害忠良,扰乱祖宗国法。本官岂效汝众奸党趋权附势之辈?”分付:“拿下。”寇爷又喝令将奴才寇成捆绑了,一同进山。太子坐下,尚未知搭救缘由。包青上前叩礼。太子扶起,寇爷即将包英乃包贵之子,他父亲前已放脱国舅,今包公子又搭救了殿下,恩有两重之功。当时太子心中明白,曰:“原来包公子,父子忠贞。倘孤有还朝之日,决不负此忠义之臣也。”当下程爷分付将习知县押出斩首,寇爷也喝令将寇成奴才一同斩首。
已毕,少不免埋锅造膳,在山担捺一宵。分付众兵丁二千余人,押运山中粮饷、刀枪马匹,侯候起程,回往潼关。众兵得令预备,通知此日太子君臣一同起马。一连二十余天:方得到潼关。令人通报。当日高王爷、陆国舅等,自失去太子将将三月之久,四路水陆找寻查访踪迹,正在忧闷。众将焦躁,天天盼望忧思。此日一闻军人报,喜悦万分。众文武大开中门迎接。高王爷一见寇爷也同在队中,心中暗暗称奇。当日君臣进至银銮大殿,太子下座。众文武参见,殿下起位谦逊曰:一孤得蒙众位王兄鼎力扶持,屡得搭救,方得安然。休拘多礼。”众文武喜悦,齐动问殿下怎生得救,并如何得会寇大人。太子即将孤舟漂流,得遇寇恩父。后被押解,得包英公子在山搭救,一一说明。
众文武欣幸之中,惟有陆国舅闻知此位乃包府尹公子,不觉触动,伤情他父惨死。二人言毕,两相悲泪交谈,陆国勇又请问:“令堂老夫人金安?”包公子曰:“家慈逃归之日,不敢回江南,即在本省汝宁府入籍。某于十六之年,母已身故。近年奸相探知消息,某落在汝宁府,行文府尹及该县查拿。幸得汝宁府曹老爷与吾父是故交好友,暗暗通知。故得逃脱性命,在相柏山权栖落草数月。一天下山游猎,偶逢奸党押解殿下回朝。今何幸得遇众位,同心协力,誓诛灭奸佞。上可答报先王殿下之恩,下可雪吾父之仇。是某深蒙众叔父文武之力也。”众将日:“公子乃世代精忠之后,百世流芳。令尊大人须然屈死,实乃为国家保护忠良也。”当日君臣多少言谈不能细述,且喜太子回城,众娘娘在后厢内府闻之,尽皆安心,各各言谈喜悦不表。是夜少不免酒筵庆叙,君臣尽欢,也不烦题。
再说王纲带领残兵千余,一路逃回数十天,先说朝中。妖道国师与唐润虎元帅迟延月余为后队,带领精兵十万,猛将调齐十路总兵。第一路:延平府总兵刘登,善使大刀。第二路:石门镇总兵韩坚,善使点钢枪。第三路:西安府总兵施烈,善用流星锤。第四路:保宁府总兵樊海,惯使双月斧。第五路:岳州府总兵魏斌,勇使流金锐。第六路:赣州府总兵马青,善使竹节钢鞭。第七路:辰州府总兵彭威,勇使毕燕揸。第八路:江宁府总兵徐耀,善用双枪。惟有第九路,真定府总兵吴升,得异人传术法力,多端邪道。第十路:台州府总兵王权,又乃旁门邪教,多有法宝伤人。这十路“前面那位官员,可是奸臣押解太子否?”寇爷、程爷齐曰:“多得壮士救驾,奸贼已死,殿下现在后队。壮士高娃尊名?待本官禀知殿下,同来相见。”包公子曰:“吾非别人,乃当日开封府包贵之子包英也。不意在此山经游打猎,偶遇好臣捉获太子回朝。今幸得逢,请问二位大人高姓尊名?”寇、程二人闻言大喜:“原来大忠臣之后,乃殿下恩人也。”二人即通知名姓。包公子连忙下马拜伏于地日:“原来寇大人、程大人。恕小侄多有简慢之罪。”寇、程爷连忙下马挽扶日:“贤侄休得拘礼。即进队请太子进山。”寇爷又分付:“众兵听着,愿随进山者,即日往潼关保护东宫太子;不愿往者,由汝等回去。” 众兵愿住潼关者二干余,回去者一半。当时刁知县双目睁睁,向程巡按曰:“难道大人也归顺逆叛不成?”程爷大喝:“奸贼!不思东宫太子无罪被逐,奸后父母专权,杀害忠良,扰乱祖宗国法。本官岂效汝众奸党趋权附势之辈?”分付:“拿下。”寇爷又喝令将奴才寇成捆绑了,一同进山。太子坐下,尚未知搭救缘由。包青上前叩礼。太子扶起,寇爷即将包英乃包贵之子,他父亲前已放脱国舅,今包公子又搭救了殿下,恩有两重之功。当时太子心中明白,曰:“原来包公子,父子忠贞。倘孤有还朝之日,决不负此忠义之臣也。”当下程爷分付将刁知县押出斩首,寇爷也喝令将定成奴才一同斩首。
已毕,少不免埋锅造膳,在山担捺一宵。分付众兵丁二千余人,押运山中粮晌、刀枪马匹,俟候起程,回往潼关。众兵得令预备,通知此日太子君臣一同起马。一连二十余天:方得到潼关。令人通报。当日高王爷、陆国舅等,自失去太子将将三月之久,四路水陆找寻查访踪迹,正在忧闷。众将焦躁,天天盼望忧思。此日一闻军人报,喜悦万分。众文武大开中门迎接。高王爷一见寇爷也同在队中,心中暗暗称奇。当日君臣进至银銮大殿,太子下座。总兵,庞国丈行文调齐随征,各带本部兵三万,会同唐元帅共集五十万大兵。十位总兵乃能征惯战上将,是日行程月余,到得太行山,悉遇王纲带得千余败残兵。即日会见国师、唐元帅等,告诉知潼关兵雄将勇,不能抵敌,白云龙总兵阵亡,十万精兵战将尽没于沙场,一一说明。国师大怒曰:“由汝潼关兵雄将勇,贫道一到,不将汝一城铲平为齑粉,不见吾国师手段!”又略问如何战败之由。王纲曰:“初出阵,曹家弟兄阵亡,折兵二千余,只得扎营按兵,专候国师大兵到来,然后开兵迎敌。不想贼人诡计多端,偷混入大营。黑夜中放火劫了大寨,五方分兵杀人。是至全军没覆,白总兵偏将五十员俱已尽亡了。”唐元帅曰:“此败皆因汝二人!身为督兵主将之任不细,敌人得以混进为内应。况扎营一派联络,最忌敌人用火所攻。今事已至此,汝不得回朝了。倘回朝太师岂不见罪?不免随同进征,倘或得胜,方能将功折罪。未知将军意见如何?”王纲曰:“末将正要元帅收录同征,以赎前路败失之罪。”是日残兵仍归队伍中。一路行程已有十余天,将近潼关不远,有前途探子报知。唐元帅分付于潼关五十里之外扎屯大营。三声炮响,三军札下大营盘。是日辰刻埋窝造膳。
按下朝廷兵到,有潼关中探子飞报进:“朝廷兴兵五十万,调会齐十路总兵,多是能征惯战英雄,于关外五十里屯札。请王爷等定夺。”太子一闻此报大惊失色,曰:“朝廷大会雄兵猛将,如此猖獗,更有妖道相助。我关兵少,怎能迎敌?”陆国舅曰:“殿下勿忧。他兵须多,吾关内将兵非弱。所俱者妖道法术利害耳。”
工参谋曰:“谙计日期,五王之兵将次已到,五王兵一会集,何惧妖道?殿下且免愁烦,待明日开兵,以定胜负。”未知如何开兵,且看下回分解。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与作者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其作者为卜商的弟子,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湘妃剑》是古龙1960年创作的武侠小说,是古龙早期作品之一,通过男主角仇恕为父报仇的故事,描写众多江湖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内心情感,透析人性。
《大地飞鹰》是古龙后期作品,和一般的武侠小说不同,这部小说其实是写一个生存与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独特的文风,令人悠然神往的藏边风情,更是显现了一位作家的成熟和睿智。
杀子报案又名“清廉访案”、“通州奇案”、油坛计,是清末著名奇案之一,记载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敬文堂刊本。有一说法认为此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浣花洗剑录》是古龙的武侠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一名东瀛剑客(实为旅日华侨)前往中原寻访挑战,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一死以求得武道真谛的故事。
《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
《风铃中的刀声》为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人性的体验,细腻笔触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
《鸳鸯刀》是金庸创作的中篇武侠小说,《鸳鸯刀》叙述了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强。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剑玄录》又名《奇侠绝情剑》,是古龙所著武侠小说,亦有疑为由他人代笔者。另外本书因女角极多,网络上曾将其中十二人合称“剑玄录十二金钗”。
《春阿氏谋夫案》又名《春阿氏》,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作品在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却不断有读者在读在议,不曾为岁月埋没,可见其价值之存在。
《说岳后传》根据单田芳评书《铁伞怪侠》改编,讲述了岳霆将自己的私仇与国家的兴亡结合在一起,在众多武林高手的帮助下,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迹,终于使秦桧罪有应得,遗臭万年。
《孔雀翎》是古龙武侠小说《七种武器》的第二种武器。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六种非一般江湖武器(拳头不是七种武器之一),件件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