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范太尉按律除奸 庞国丈唆兵损子
再说太后曰:“王儿倘不依外祖丞相之言,若不早发兵剿除双龙山,慈云会合外兵杀回朝与汝争夺江山。汝以他为手足之亲,他不以汝为兄长矣!”
哲宗曰:“如此命那将挂帅征剿?”
庞国丈曰:“金殿太慰范正平有文武全才,可为主帅。”此人乃范仲淹之孙,范纯仁之子,忠良将士。当时天子无奈,准奏,加封范正平为统兵元帅之职。范太尉谢恩,想来:“天子有爱弟之心,无奈太后当朝称剿。不若假作领兵,到得双龙山,相助太子杀回朝,诛灭群奸,有何不妙?”当时领旨。
有庞国丈曰:“臣次子庞云勇可为先锋。”太后准奏,封为正印先锋。传旨兵部交兵三万,户部粮草交备,以便登程。
是日退朝,有国丈嘱咐次子:“一到敌所,且观察范正平行为,倘有偏处私行,可暗寄一书回府,为父自有主意。”庞云勇依诺不表。
再说范太慰回衙,有一品夫人苏氏迎接下坐。范爷曰:“即日别却矣。”苏夫人曰:“相爷何出此言?”范爷曰:“奉旨往征双龙山慈云太子。今幸圣上有爱弟之心,无奈太后当权,奸党执政。今奉旨领兵一到,查明倘真太子在内,将兵投助,共杀回朝,诛灭奸党。吾出兵后,汝即可收拾金铀之物,且回江南省汝弟府内安身,不可回苏州府。待成功之日自有叙会”苏夫人曰:“此相爷尽忠报国,何须挂念家计,妾即依命回江南兄弟府安身,候听相爷佳音。”是日不表苏夫人回归弟府。
次日范太慰到教场祭旗兴师。涉水登山,将将两月方到山东境界。是一天双龙山头目打听明白,回山报知君臣。有太子大惊曰:“孤年轻智短,朝廷提调大兵征伐,凡事全仗国舅、众位王兄与孤主持。”众将曰:“殿下勿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何须畏惧。”
刘迪曰:“趁他兵未到,且将前后左右山准备战守之具为先,方为上策。”是日刘迪带兵一万,不分昼夜,督兵在山后开河道,斩莘伐木,修整水关,放备战船,多放柴排于山前。又分兵开山,坑深数丈,山上雷木、灰石、火箭、地雷暗藏。又传谕本府附近村庄百姓,言朝廷不日兵到,老少弱者可奔逃别方,强壮者到山,自然收用。须要早日打点,以免临期进退两难。传谕华不满三天,只见精壮强民数万来投。
喽啰入报,太子曰:“国舅可待孤查明。”陆公子领命,出寨前大呼:“汝等众民到此何事?”众民曰:“前蒙王国舅在此山数载,严禁兵丁,分毫不犯;今朝廷有兵征伐,又蒙王太子传旨通知。但吾登州一府老弱幼民,已经尽依谕旨远处奔逃,惟吾等少壮二万余,特来投归,相助王太子,以效犬马之劳,恳乞收留教习。”
陆公子喜悦,进山中曰:“贺喜千岁!如今朝廷兵未到,难得民心说服,数万来投,请旨定夺。”太子曰:“孤年早智浅,全凭国舅等作主。”有刘迪曰:“待臣出寨说明众民,然后收留未迟。”太子曰:“妙不过刘王兄出谕众民。”刘迫辞出大呼:“众义民等听着:今殿下有谕旨,汝等须有忠义,成心来投,倘两军对敌,死生未卜,万一有伤,难以海怨。”
众民曰:“吾等一介愚民,只心感殿下乃东宫储君,却被奸妃一害国母,二害殿下东奔西逐,夺谋正嫡。是以义激于心,视死如归来投,岂计及生死利害之机?只恳乞收留方了吾等之愿。”刘迪羡美一声:“有此义心,吾主洪福所感。”是日一一点查姓名,登入兵册,共有二万五千余。刘迪趁敌兵未至,天天训练。
教操不上一月,果有朝廷兵来。范元帅军马一到,分付扎下大营。是日探听山势,只见旗幡招展,杀气腾空,料知山内有智略名人相助,“吾无忧矣。”传令各营兵丁另开水道,汲引食用,不许拉汲山水误饮,有伤性命。一宿埋锅夜膳。
次早,元帅升帐。众将打拱侍立。元帅曰:“众位将军,本帅奉命征剿,捉拿太子,谁人功打头阵,建立首功?”有云勇云言曰:“末将领命。” 元帅冷笑曰:“国舅,汝本事低微,焉能领打头阵?只忧初阵挫却锐气,不免龙骧将军了燕龙打头阵乃可。”庞云勇曰:“元帅勿欺某无能。吾中选武探花从何而来?如领旨先锋,若不攻打头阵,枉受其职。”
元帅曰:“国舅中选武探花,藉合妹太后之荫耳,汝岂是陆凤阳敌手,休得多言,违抗军令!”云勇怒曰:“元帅高抬陆凤阳之能,末将出马定必生擒此贼回营!”元帅曰:“好,国舅有此手段擒得陆凤阳、李豹回营,败得贼兵,本帅愿将符印送上,叩首三次;倘国舅败阵而回,怎生拟罚?”云勇曰:“末将杀败而回,愿将首级送上元帅。”二人打掌。
云勇领兵五千,杀至山前。有山寨兵一拥而出,两军对垒。陆公子高举双鞭大喝:“来将通名。”云勇曰:“本将军正印先锋庞云勇也。反贼何人?”陆公子闻言大怒,喝声:“仇人相见分加眼明,休走!”双鞭齐举,云勇长枪急架相迎。不想寨兵心雄胆烈,一人当百,一干精兵当五千官军,杀得大败。陆公子左手鞭架长枪,右手鞭飞至膊肩。云勇一闪,早已跌于马下,爬起弃马而逃。
败兵启报元帅:“先锋败兵而回。”元帅冷笑曰:“传命进帐!”云勇上帐打恭曰:“来将败阵而回,恳乞恕罪。”元帅曰:“先锋莫非全胜而回,生擒贼将,好待本帅献上印符,叩首请罪?”云勇曰:“末将未知陆凤阳鞭法如神,果也名不虚传,故被杀败而回。”
元帅曰:“如此该得借送首级于本帅。”喝令推出斩首。云勇大呼:“元帅!开兵出敌谁愿败阵,况胜败乃兵家之常,元帅何得因一败而斩末将也?该看圣上金面之亲,饶恕末将。”元帅怒曰:“军令森严,汝与本帅立下胜败掌约,岂得翻悔。军中无戏言,汝岂得以天子裙带之职压得本帅?不必多言,推出斩首。”
众将皆不来保奏,只有丁燕龙乃庞国丈心腹之将,上帐保护曰:“元帅息怒。先锋须然理偏,且看圣上面情赦他死罪,国丈也沾大恩。”元帅曰:“岂得以至亲而废军法,将来数万之众怎生管制?不容讲情,推出斩首。”次日丁燕龙知事不谐,暗带部下兵三千逃走回朝。
众将曰:“元帅,今杀了国舅,总然一战成功而回,奸相岂不深恨?太后又当权,犹恐圣上难以庇盖。请元帅三思。”元帅曰:“吾有心腹之言,未知众位将军合志否。”众将曰:“元帅有何心腹言,请祈见教。”元帅曰:“本帅只见奸相党羽满朝,天子须明,只恨年少,太后临朝压制,不由逆母。是至忠良受害。吾有意投降上山,保辅太子共同诛奸,洗清朝政,未知汝等志向如何?”众将曰:“元帅高见不差。保辅东宫太子,乃名正言顺,吾等同心愿降,免遭奸臣所害。”
是日两军对垒,范元帅一马当先,出阵大呼:“来者可是陆国舅否?”公子曰:“某是也。老将军是范太尉么?”元帅曰:“不差。请问国勇,东宫太子果在山中否?”公子曰:“现在山寨中。”范元帅曰:“既然殿下在山,可请驾出山相会过,本帅即将数万兵丁共投起义诛奸。椎本帅昨天已斩奸相之子,首级现挂营前,请上一观。”
公子闻言大喜,即差人上山请出太子,上马加鞭,左右文武随从。公子大呼:“太尉公爷,殿下到了。”范元帅上前一进,只见太子堂堂仪表,龙凤之姿,心中惊异,即忙下马拜伏日:“臣不该提兵到来征扰储君,奈奸臣、大后执意专责,不得不遵。今臣有意来投,保辅诛奸,恳乞殿下赦罪收留。”太子一见也滚鞍下马挽扶,含泪曰:“老太尉乃三代忠良世胄,先祖有大功于朝,位居首辅之尊,孤家岂敢亵慢。吾恨不幸逃奔外出,父皇驾崩不能执杖丧居,实为不孝。今被奸相父女四海严拿,栖身无地。幸今得遇陆国舅,不过权栖此山,又被奸相父女专制王兄,征代我山。今幸老太尉感念先王之德,不依附奸后,辅助相投,足见忠义高天。如此请进山中,复与老太慰谈心。”
君臣携手同行。公子分付将兵三万册归山后大营,众将同归山寨中相见。军器、粮料收归仓库。君臣文武齐同见礼毕,是日设宴叙谈。众军兵大宰猪羊赏赐,尽欢畅叙,按下慢表。
再说丁燕龙带兵三千并庞府家丁不分星夜,赶趱水陆程途,月余到汴京而回。先归相府,丁燕龙将二国舅初出敌,与元帅立生状,打掌定胜败被害了。“小将保救,元帅坚执不准,一路而回。曾闻范元帅将兵数万,已投归双龙山了。”
庞国丈闻报大怒:“可恼老贼将吾爱子杀害了,又投降贼人!吾与汝誓不两立。”传命“发兵三千,将范大尉府围困,将他满门狗男女一家杀绝,方消吾恨!”众兵领命围困范府,打进去不见男女一人,悉行封固,只得回报国丈。是日国丈怒气腾腾,思量不忿,起文书一道,发到江南苏州府,提捉范正平家属。有苏州知府差兵捉获,不知去向,下文交代。
次日,国丈早朝。是日太后有微恙未得临朝。哲宗天子登坐,文武山呼已毕,各官分班而立。并无别奏,只有庞国丈有奏:“范正平带兵到双龙山,初阵已将臣次儿无辜杀害了,即将数万雄兵投降敌人,有负国恩。请陛下发旨拿他家眷,以证大逆之罪。”
哲宗闻言暗喜, “不想御弟有此洪福, 差臣征伐,反为得助。”即开言曰:“外祖相父差矣!昔日朕原不准发兵,汝又唆动太后,故兴兵费粮,不成一功,反折去军兵数万,皆汝之过也。今朕誓不发一卒。汝为首相,国家内戚,不教寡人行仁蹈义,反要朕兴兵征伐一脉弟兄,使将伤残手足,违逆先帝临终之言,又蹈之不孝矣。休得多言伤害范太尉家属,倘有私行暗害,斩首不饶。”是日退朝。
庞国丈羞惭满脸,带怒不回相府,暗进太后宫帏候旨。太后传旨,内监迎接进坐下。太后曰:“爹爹进宫何事?”国丈曰:“无事旨召,为父不进宫来,只为前差范正平老贼征双龙山,不料他反投降了,杀害吾儿。今恳圣上发兵,不独不允,将为父辱骂一番。望太后发兵征剿,以免养成大患,吾庞门一概危矣!”
太后闻言大怒:“可恼范正平!杀害吾兄长,投降敌人,可恼!可恼!但天子年幼,乃哀家之子,父亲凡事容忍下。今命那人挂帅方保无虞?”国丈曰:“想来领兵主帅用人太难,若非庞姓之人不能信托。吾侄儿出镇泗水关,守下雄兵十万,可命他为帅征剿。泗水关一月可至登州矣。”太后允准,暗传懿旨出城。国丈辞别回
早有穿宫内监报知天子,下跪上禀:“奴婢奉旨往请大后之安,见庞太师在内与太后共议,命传懿旨到泅水关,庞清挂帅兴兵十万征伐双龙山。特来回旨。”天子闻言大怒:“此贼可恼,害朕不浅,又进宫惑唆太后出兵。想来御弟得陆国勇、李豹为将,今又得范太尉投助,想必兵粮颇足。庞清本是无能之辈,无过藉母后福荫为官,岂是陆国舅、李豹等对手?只由他们提兵,料必有败无胜。只可惜生民涂炭,枉伤军兵耳。”
住语天子心烦,再说双龙山,自得范太尉投助,得兵三万,并共民兵三万余,寨兵合共有七万之众。刘迪商议:“到底民兵二万余未经训练日久,何忍其死于疆场途内,不免发回下山,赏以金帛。”众将齐言有理。众民无奈,领赏谢恩,别却双龙山寻觅父母妻儿而去。
先说泗水关主将庞清,忽一天接得太后娘娘懿旨,排开到大堂接着。钦差读毕,大意要他带领十万雄兵离关,征剿双龙山,务必生擒慈云、陆凤阳等,回朝论厚赏之意。庞将军接旨毕,动问:“钦差大人,此事谁人美举于下官?”韩昌曰:“令叔庞国丈保荐将军大人。”是日庞清送礼钦差,曰:“有劳韩大人回朝拜上家叔丞相,下官依旨,即日提兵矣。”韩侍郎相辞起马。庞清送出回关,命中军挑选三千兵到教场俟候。中军上禀:“将军,朝廷旨命发兵十万,元帅爷如何只点三千?”
庞清曰:“汝有所不知,此关之兵不过十万,将不过数十员,吾自有主意。”不知兴兵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1624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史传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与作者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
《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其作者为卜商的弟子,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羊寿与胡母生一起将《春秋公羊传》着于竹帛。
《湘妃剑》是古龙1960年创作的武侠小说,是古龙早期作品之一,通过男主角仇恕为父报仇的故事,描写众多江湖人物微妙而复杂的内心情感,透析人性。
《大地飞鹰》是古龙后期作品,和一般的武侠小说不同,这部小说其实是写一个生存与困境的故事。这个故事里独特的文风,令人悠然神往的藏边风情,更是显现了一位作家的成熟和睿智。
杀子报案又名“清廉访案”、“通州奇案”、油坛计,是清末著名奇案之一,记载于清光绪丁酉年(1897年)敬文堂刊本。有一说法认为此案应属于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浣花洗剑录》是古龙的武侠小说,小说主要讲述一名东瀛剑客(实为旅日华侨)前往中原寻访挑战,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一死以求得武道真谛的故事。
《狄公案》又名《武则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传》,清末长篇公案小说,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前三十回,写狄仁杰任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后三十四回,写其任宰相时整肃朝纲的故事。
《风铃中的刀声》为著名武侠小说家古龙的作品之一。该小说通过人性的体验,细腻笔触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
《鸳鸯刀》是金庸创作的中篇武侠小说,《鸳鸯刀》叙述了江湖上盛传的鸳鸯宝刀的秘密以及围绕它发生的故事。该小说情节曲折,语言诙谐,在不长的篇幅中展示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几个不同的江湖侠士形象,可读性强。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剑玄录》又名《奇侠绝情剑》,是古龙所著武侠小说,亦有疑为由他人代笔者。另外本书因女角极多,网络上曾将其中十二人合称“剑玄录十二金钗”。
《春阿氏谋夫案》又名《春阿氏》,是根据光绪年发生在北京内城镶黄旗驻防区域内一桩实有命案创编而成的小说。作品在面世一个世纪以来却不断有读者在读在议,不曾为岁月埋没,可见其价值之存在。
《说岳后传》根据单田芳评书《铁伞怪侠》改编,讲述了岳霆将自己的私仇与国家的兴亡结合在一起,在众多武林高手的帮助下,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迹,终于使秦桧罪有应得,遗臭万年。
《孔雀翎》是古龙武侠小说《七种武器》的第二种武器。长生剑、孔雀翎、碧玉刀、多情环、离别钩、霸王枪、六种非一般江湖武器(拳头不是七种武器之一),件件精妙绝伦。